kk

  • 李华生:过程, 心神, 山水

    不难看出,虽然空间有限,墨斋还是试图展现李华生跳离传统山水后的整体创作面貌。画廊的几个展厅与过道都被精心布置过,最新的作品和转型初期的尝试并置在进门的小空间,大展厅则充分利用了空高展示了两幅大型作品以及李华生近10年来所做的阶段性尝试。画廊的二楼更是搭建了一个“禅室”,以供观众静心体验作品。狭小隔间的入口处特意设置成了一个光线相对较暗的走道,走道的两头各挂着一幅艺术家拍摄的黑白照片,先是窗格,再是风景,一转身就进了“禅室”。三幅浅色格子作品各占一面墙,剩下一面放了一张条凳。若是走马观花的话,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三幅画的区别,不过稍微变动一下站立的位置就会发现这些线条下还有另一层图像若隐若现;但若集中精力,那层图像就又随之消失了。策展人确实用心良苦,不过免不了有点用力过猛的痕迹。

    其实,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李华生就在给自己的作品做减法,其恣意的才情已经隐没在了横竖相间的平稳线条之中。然而,恰是这种简单,将可能性还给了观众。艺术家自己说得很明白,这些“画”对别人没有意义,至于对美术史的价值那要留给历史去判断。一个推崇学术的画廊想要对艺术家的作品做梳理,这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这种做法无意中削减了其作品中“空”的意涵。而这种空,或者“无意义”,时常被视为某种否定,然而有时候接受这种否定,放弃寻找或许才是观看之道,至少在李华生的作品面前值得一试。正如艺术家在展览中的视频里谈到的:“世界上的画太多了,完全不需要我再多画什么……所以我要画无。”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7.16

    夏日终曲

    画廊业向来是有暑假一说的,虽然金融危机后大部份画廊不再直接关门闭户,但初夏的展览会一直持续到初秋基本是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所以这个周六相对集中的开幕也就算是夏日的最后一曲了。好在近日PM2.5持续偏低,空气干燥,出来赶场子顺带换个气的人还是不在少数。4点多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时候,而楼上小空间的“行为”现场已经聚集了好些人。4个年轻姑娘正跟那儿提笔作画,她们时不时来上几笔,忽而又停笔沉思,个个动作都颇为自信。若不是知道这些画面实际上是来自于郑国谷在另一个空间远程遥控的话,这里倒是很像美院创作考试的现场。语言到底能多大程度反应一个人的思想,一个大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处理来自另一个大脑的信息,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当艺术家从另一个房间出来参观自己的成果时表现得颇为兴奋,对其中一位姑娘的作品大加赞赏了一番。

    楼道里张锐还在跟尤伦斯和唐人的姑娘们聊昨天刚刚在他家结束的晚宴,因为收了一大批唐人代理艺术家的作品,张锐感叹自己家已经变成了唐人的第二大仓库。随着时间渐晚,艺术家也开始陆续到场。同行看作品的关注点也颇为不同,与其研究作品背后的意义,诸如艺术品和脑神经科技的结合,大家还是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作品本身,比如吴玉仁就认认真真的辨认楼下的石雕装置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并一边感叹做工不错;但也有人觉得这次的作品玄得有点儿空洞,“平淡,果然喝茶喝酒大不同。”难得杨画廊和唐人没有同时开幕,杨洋整场都带着女儿在现场支持,小姑娘在作品上跳来跳去倒是给这些玄学作品添加了些亲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