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不住转身
“忍不住转身”对应的是一个几乎失控的动作与好奇心,策展团队将其用作展览标题时,为“转身”搭建了一层的语境,以形容对历史、过往与记忆进行“回看”的过程。在几位联合策展人的协同工作下,展览由四个部分展开,“家、废墟、情绪、证词”四个概念是我能提炼出来最为简洁的总结,它们分别对应着内与外、铭记与遗忘、起与伏、阐述与真实四个向度。
所有作品都被包裹进一个有些暧昧的“历史氛围”下被观看与想象,所幸的是,目光迅速扫过的空间里并没有海量的历史文献扑面而来——王博与潘律借气候、植物与殖民主义的关系谈论香港空间与历史的流变;马海蛟用平淡又真挚的影像语言缓缓讲述着远方亲戚马国权车祸后的琐碎日常与情感;还有几位音乐人的歌曲孤单地占据几面墙体间隔着展览的观看节奏……特别的是,展览有意安排了三件重复出现的作品:郑源用无人机替代身体重返废墟的《一次失败的飞行:酒泉航空站》(2018)、李豪重新唤醒故乡“工人俱乐部”的《内剧场——建筑的临终关怀》(2018)以及曹明浩用两副身体的站位来隐喻空间宿命流转的《东郊以东》(2013)。或许,作品在不同单元之间“踱步”的动作本身,有助于一种直观的连结,以擦除掉不同单元之间的界限并建立起展览讨论的某种宏观共识,作品也在不同的结构框架下认领了各自的“任务”,只不过这“踱步”却难以擦除掉出自不同策展人之手的单元间策展逻辑的差异——其结果是让每一个结构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叙述线头,但也让展览信息难以在一种相互叠加的观看体验里被整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