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holas Chittenden Morgan

  • 僵尸形式主义,1970-2016

    群展“僵尸形式主义,1970-2016”用罗杰·科尔曼(Roger Corman,美国独立电影人,有人称他为“B级片之王”)换掉了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同时狠狠教训了一下那群近年来把基于过程的抽象画搞得如此让人难以忍受的时髦年轻小伙子们。马克·普伦特(Mark Prent)病态、滑稽的雕塑(《他的最后声明》和《五只标本乌鸦》,两者均创作于1970年)用嗜肉干瘪的生物将美学重新想象为恐怖秀,将艺术生产变成食脑行为。它们也拓宽了所谓“僵尸形式主义”这个被人诟病的名词外延,很好地腐蚀了如今时尚和市场流行的概念。

    然而,展览也有对归入该类别作品光鲜、时髦的一面做出示意,只不过示意的作品都有几十年历史了:博伊德·莱斯(Boyd Rice)钻石形状的棉布上搪瓷喷绘画看上去仿佛摄影作品(《无题》,1975);杰夫·卫(Jeff Way)迷幻风格的条纹画《无题(红-绿)》(1971)跟更近期僵尸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聪明地把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致敬的展览颠倒成了某种更具乱伦意味、更像恋尸癖和更有意思的东西。梅根·马林(Megan Marrin)画的尸花《那三天(魔芋)》(2015)给观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对大尺寸照相现实主义绘画的处理中渗透着某种诺瓦利斯式的浪漫主义,沉醉于荒诞的阳具中心论里的情色意味。

    年轻一代的作品对僵尸艺术并无批判。当然,他们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