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为钱还是为爱 [纽约]

左图: 佳士得副主席 Amy Cappellazzo。 右图:左至右-艺术经纪人 Michael Hue-Williams, 收藏夹 Adam Lindemann, Amy Cappellazzo, 艺术家Chuck Close, 评论家 Jerry Saltz, 艺术经纪 Richard Feigen。

“这是关于智慧,逻辑,思想,事实和辩论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劝导。”周二晚上,在洛克菲勒大学举行的Intelligence Squared US系列中,主持人John Donvan这样开场。辩论的题目是:艺术市场不如股票市场合乎道德规范。这个议题很模糊,辩论者个人的魅力似乎更会影响到辩论结果。

支持提议的有不太友好的资深艺术经纪人Richard Feigen,学生式的英国画廊家Michael Hue-Williams, 超级收藏家Adam Lindemann。反方是佳士得的副主席Amy Cappellazzo, 资历较深的画家Chuck Close, 艺术家最喜欢的评论家Jerry Saltz。开始时,百分之三十二的观众支持提议,百分之三十支持反方,剩下百分之八十尚未决定。这可是任何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游戏。
最开始发言的是Feigen, 他认为相对而言,艺术市场是不合道德规范的,因为它缺乏规则,买家几乎得不到保护。为了挑起竞争,拍卖行通常喊出假的价码,对此他感到很不忿。他认为拍卖人的作用已经变得模棱两可了,这很危险。艺术的价值根本不是被金钱所决定的,因此需要制定出市场规则来进行约束。即使它的金钱价值可以被掌控,但其长期的价值还是来自于艺术家,而非买家卖家。

刚下飞机的Hue-Williams,认为艺术市场缺乏透明性,谁都可以进来,而拍卖的目的就是为了煽动价格。他借用了经济学的理论,认为艺术被普遍认可的价值确保了围绕它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是合乎道德规范的。
接下来是Lindemann,自称“消费狂”,拿医药广告的法律限制做比较,纳闷为什么艺术经济人们不像医生那样,也实行同样的自我约束,他们应该假设自己就是为公共服务的,而不是商人。整个的体系很成熟,任何事情都能发生,那也正是艺术和艺术市场的美丽所在。

最后发言的是Saltz,他个人的观点是关于艺术的美究竟该是什么样子。他说:“艺术并非是可选择的。它从一开始就在那儿,从来没离开,从来没有,不是吗?它并非为装点市场、工业、或者哲学而存在的。艺术是必需品,不是吗?”他的语调有些威慑性,似乎是在矫正人们的想法,但也不失那么具有说服力。说到对立的一方,他说:“我爱这些人,但不喜欢他们的观点。我想我们应该让艺术市场顺其自然才好。”

左图: 研讨会。右图: Jerry Saltz。

接着是自由形式的辩论,出现了一些令人尊重的观点(Cappellazzo;“我不觉得制定规则可以保证人们的行为道德。”)还有一些坦白,如Feigen说:“我恰巧就是不喜欢艺术市场。”艺术经纪人和拍卖行老板之间的有趣的较劲平静地结束了。艺术品的价值只在于人们对它的要求是多少。把它转卖后,你就知道它真正值多少。“这份辩解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Saltz返回了辩论的初始问题:艺术和股票市场之间相似性上去。他耸耸肩:“如果你真想做这个比较,那你必须得非常憎恨艺术界才是。”观众群中一位律师技术上的提问令他无动于衷,很令人失望,他说:“我绝不参加法庭审判。”

结语是,只有共识才能建立真正的价值,Feigen再次呼吁艺术市场规范化。Cappellazzo认为拍卖是“一种艺术形式”。Hue-Williams引用Charles Mackay的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和1636的市场大冲撞来支持自己的看法。Lindermann,也许看到了自己这一方的胜利,于是表示了对另一方的同情,Saltz则说“唔,艺术市场确实不合道德规范,但你自己也不必它强多少。”结果是百分之五十五支持提议,百分之三十三反对,百分之十二未决定。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