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雪中之火

左:艺术家肖歌,保利拍卖张晓明,张晓刚夫人佳佳,艺术家崔岫闻;右:艺术家方力钧和张晓刚。右图由佩斯北京提供。

一早起来惊喜地看到漫天大雪,整个城市包裹在一片银色之中。“20121212”,中文谐音是“要爱要爱”,虽然是周三开幕,但这个日子还真赶得好。

“北京之声:张晓刚”是佩斯画廊五年内第三次为这位艺术家举行的个展,记得佩斯北京开幕展就是张晓刚,而这次2012的年终压轴大展其实也预示着张晓刚全球个展计划的正式开场。继本展之后,佩斯纽约画廊将于明年4月再度为张晓刚举办个展,并由佩斯伦敦画廊接力。这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没有像以往一样安排在开幕当天的下午,而是在开幕后的第二天13号举办,但还是有一些媒体第一时间赶到到场,在画廊门口就碰见一个艺术媒体的朋友抱怨说:“今天都要凭邀请函入场,画廊挺牛的,说媒体的也不行让明天再来”,几番沟通后终于放行。

进入展厅,空旷高挑的老厂房中竖立着一个由雪白展墙构筑起的大方“盒子”,“盒子”的四面外墙分别刻着由佩斯北京总裁、策展人冷林从张晓刚80、90年代日记中挑选的一些句子。进入到“盒子”内部顿感温度彪升——不仅是展厅内特意调试的近30度室温让人瞬间置身夏天,而国内外、各路大咖云集更增添了场内热度。病愈后的张晓刚气色不错,在入口处微笑地迎接着朋友们。

左: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和艺术家刘野;右: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和艺术家宋永红、王劲松、马六明。

“盒子”的内体墙面全部刷成了灰色,和展出作品搭配起来很协调。碰到的艺术家都说对这次展览很期待,而展出的十几幅张晓刚近两年新作也带来新的感受。新作有一种缓慢而细微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岁寒三友中的松与梅多次出现在画面中,而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似乎传达着艺术家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提到如何开始关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所青睐的题材,张晓刚说:“松与梅是从2009年开始的,我从那时开始关注一些中国传统记忆和社会主义记忆与自己的关系问题”。

“这次布展真的不错,本来想着是一个画廊的展览,没想到看到了一个美术馆的展览”,参加过去年“PACE北京之声”的年轻艺术家王光乐一边看着《大女人与小男人》一边接着说:“感觉他以前的画比较平面,这次感觉很立体,尤其是这张画,感觉整个人好像要从画面中突出来一样”。碰到的很多艺术家都称赞这次的布展,而张晓刚本人对此也比较满意:“这次展览的布展非常好,这要感谢冷林的再创造。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创意和展示效果是一个已经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绘画展了”。

左:艺术家王广义和隋建国;右:程昕东、捷克驻北京大使利博尔·塞奇卡(Libor Sečka)和批评家、策展人吕澎。

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从天南海北赶来的老朋友、各路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画廊主轮番对张晓刚表示祝贺。今天画家来的特别多,而“四大天王”也都聚齐了——方力均依然活力四射,和张晓刚合影聊天;王广义则很酷地站在展厅一角凝视着往来的宾客;岳敏君不温不火地穿行在展厅中。张晓刚签约佩斯北京之前,曾长期合作过的两位画廊老东家程昕东和黄燎原也都到场,看来2008年解约时的黯然神伤已埋在他们心底,今天看到的都是灿烂喜悦的笑容。

将近展厅出口,艺术家肖歌、保利拍卖张晓明、张晓刚夫人佳佳、艺术家崔岫闻四位女士高兴地在《四个儿子》这幅大画前合影。佳佳今天一身黑色西服,不张扬很干练,大方地接待着朋友们;张晓明和佩斯画廊的创始人Arne先生聊着天:“这次展览给我感觉晓刚又进入到另外一个新的境界中去”,虽然她从纽约苏富比转战北京保利,但不变与延续的是1996年她初次看到张晓刚作品时的喜爱与激动:“他不仅凝聚了中国的文化,也从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吸取了精华。他的作品最让我震惊的是他能用绘画的语言把我们历史的创伤与演变非常简练、画龙点睛地表现出来,我觉得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国际、最好的一个”。程昕东和夫人边看这张画边与张晓刚交流他的感受,晓刚笑着说:“这四个都是我的儿子,那个带眼镜的是我自己”。旁边一位艺术家打趣地说到:“关键是画要大”。

左:艺术家叶永青和展望;右:艺术家谢南星。

一贯低调、不喜欢被拍照的冷林静静地在全场走动,我带着几个年轻艺术家和画廊同行都很好奇的问题问他:“前两届PACE北京之声都是以群展面貌出现并主推年轻艺术家,那今年怎么会想到做一个成熟艺术家的个展”?他说“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非常重要并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这个时候做他的展览是觉得……合适”。联想到尤伦斯艺术中心2013年1月马上要开幕的“ON/OFF”青年艺术家群展,不知是不是也有避免冲突之意。

张晓刚10多年的老友、泰康人寿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赶到展场时大部分人已转去晚宴,张晓刚亲切地招呼她赶紧去吃饭,“不急,我先去看看展览”,唐昕一个人看完作品之后又认真地看完展墙四周的随笔:“我感觉他有变化,但这种变化来源于哪,还是要和艺术家聊过才好说”。

左:艺术家赵能智和友人;右:Art Basel黄小璐和香港白立方画廊总监Laura Zhou。

晚宴地点仍设在画廊场地内专门隔出的空间里,不同的是这次特意装饰了一番,打破了以前一白到底的高贵静谧风格——金色的绸缎布垂挂在场地四周并遮住画廊的天花板,像起伏的波浪;特意租来的四个彩灯把场地都打成暖色,白色简约的沙发围绕在四周。张晓刚开玩笑地说:“感觉像到了夜店”。200多位VIP客人让现场热络起来,考虑到人多,所以画廊没有采取以前常用的坐席宴和大长桌,换成了25个散台、自助餐的形式。福楼法餐厅带来了了丰富的菜品,不过人均220元的价格也很下本。来宾们端着盘子、找桌子站着开吃。翁菱女士依旧优雅地端坐在一桌;一帮老花家地的艺术家们坐在沙发上聊天喝酒;北京公社代理的年轻艺术家们也全部到场,聚在一桌边吃边热烈地讨论着莫言和高行健的诺贝尔获奖发言、规则与混乱以及创作的问题。佩斯纽约画廊的总监Joseph Baptista端着酒杯走过,第二天他和Arne先生都要飞回纽约:“我觉得张晓刚不只是中国当代的艺术家,他很国际,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Living Master”。

秋拍以来的这场雪虽降温了当代艺术市场的热度,但空心之火一直都在燃烧。张晓刚的新作也展现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艺术家持续的艺术生命力。外界的热闹与寂静似乎都对他影响不大,喜欢他写于1985年《幽灵的自白》中的话:“来自深渊的孤独,使我们更深的体会到超越的含义,而一旦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使用我们的孤独,世界对我们而言,又开始有了全新的意义”。

左:艺术家徐渠、马秋莎和王光乐;右:Telescope非盈利艺术空间创办人James Elaine。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