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林天苗

2012年9月8日,林天苗的首次回顾展在纽约亚洲协会开幕。更熟悉林天苗纸上作品的美国观众,这回可以看到她从1995-2012年期间的装置作品。并不试图强调艺术家的女性身份,策展人Melissa Chiu 试图在林天苗的实践里挖掘出两条主要线索:“缠绕”与“身体”。在展览开幕后的第一天,林天苗谈起她在美国办展览的经验和感受,和她对材料与“美”的看法。“束缚和自由”将展至 2013年1月27日。

“缠绕”首先强调手工,手工强调“劳动”,强调“劳动”的时候就在强调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中国的labor(劳动力),美国就没有能力强调这一点。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这个情况又很真实。“身体”确实在场,我有时候通过身体说另外一件事,或者通过身体做另外一件事,可是从视觉上,就是通过身体来感应。当外界事物对我产生刺激,让我得到某种生理反应时我才有感觉。这还是通过身体作为媒介来传达。

有时我会觉得在美国工作更容易一些,可能是因为来美国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出国之前我在中国没有工作过,所以不太清楚在某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状态到底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是挺西方的,反过来讲,像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在中国的状态比较如鱼得水,我却比较难。我对人特别直接,这跟我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有关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切分得很清楚。

关于内容,我会先有个想法,然后知道想做什么样的感觉时我才去做。但是我发现往往在做的过程中,从思维到实现的过程中,我会非常enjoy,也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最终呈现出来的和一开始的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天壤之别。我不可能从一个特完美、能够用语言形容、能想清楚的想法开始。我不行。从开始到完成,我可以持续很多年,比如用大概5至6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这是我的创作状态。

90年代末时使用的材料都非常朴实,它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朴实的情感;而现在则是故意用最好的材料,利用它的浪费和极致性,以此强调材料的商品性或者放纵。这跟中国的社会状态有关系。我看能浪费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材料上的变化。好多时候不换材料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不断使用软性材料的过程中,你持续发现它还有其他可能性,就可以继续利用下去。而且软材料确实容易操作,比如一个大钢板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它是一个公共性的东西,然而软性材料呢,它有点像我们的daily life(日常生活)。

什么是艺术?你越做艺术,你越不敢下这个定义。美也是这样的,你越做艺术,越觉得它美,你就越不知道它的底线在哪里。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很什么的,你知道吗?但是我可以说,因为具备十年的设计背景,我能把事情做的很完整,这大概是以前training(训练)的结果。 我觉得“美”这个词不一定100%是好意思,放在当代艺术中会有人排斥,另外一些人则愿意做得再美、更美一点儿,做到一种极致,或者是用传统概念的美恶心你。我有时候排斥美,有时候又故意利用它,或者我愿意做得更美,这不是我能确定的状态。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除了观念能给你一个清楚的想法之外,视觉经验依然十分重要。艺术家创造的视觉经验带给你一些东西,如果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我会觉得特别好。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