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袁远

袁远,“宾至如归”展览现场,2012.

杭州艺术家袁远的《宾至如归》将其在2012 年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项目的一部分成果带入了上海莫干山路M50香格纳画廊。满墙的油画作品,看起来十分现实主义、面无表情,但无不都在勾勒这个他去过的小镇的点滴。袁远自己都很奇怪于为何这个看似清冷平静的小镇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而通过记忆营造法式,他一笔笔地复原、建构起了这个小镇的诸多局部。

我非常想把Dufftown(达夫镇)搬来上海。临走前中国买的硕大苏格兰地图上没有Dufftown.。这个小镇大概只有一千来个人,二千来头动物,遍地是牛羊们的丰厚美食,要除草机帮忙牛羊才吃得完疯长的花草。两家迷你超市,一家肉店,提供人们最基本的食物,规模略似中国小区门口的24小时店。

居住在小镇的三个月有了非常完整的宁静。我曾进入到一家正在运营的酒厂的地下部分,我受宠若惊,看到了这个现代化工厂的内部结构。那里鲜有人进入,潮湿,历史久远、没有被横加改造。有的地方蒸汽弥漫,墙壁像水墨画的残留。此外大部分时间,我猫在Dufftown的“家”里闭门造车,看看窗外感叹下:Woo,这蓝天……十月份则又变成,Woo,这雨天。但是我对一张画的判断经验会流向周围他者对这张画的经验,这是让作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试图和当地建立起联系的努力方式。奇怪的是,还没离开这里就开始十分想念这个小镇。乡愁也是一种对记忆的想念。包括我停留过的好多地方,很多的朋友——我喜欢画建筑物里留下的痕迹可能也有这个原因。“至”和“归”频繁交替,留下更多痕迹叠痕迹。

为了在上海画廊的展厅里营造出这样的平静,我选用了Dufftown旅游手册的标题:“A home from home”,字典里直译是“宾至如归”,一个家外之家,使人感到舒适自在的场所。据说这仅是中文语境的词,英语语境里没有。如果硬要翻译,那宾至如归就是自由的意思。三个月里,有时我常常困惑于是“回Dufftown”还是“到Dufftown”。展览题目很轻松,就是希望能尽量有烛光Party的温馨气氛,我们严肃认真地观展习惯常常化解了无比惬意的那部分。在展厅这个“盒子”里再造了小盒子,那个如同卧室一样的空间里,我干脆又放了沙发,就样就可以舒服地坐着看一张画——总算多一点安全。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