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李明维

李明维 ,《发光的深度》(局部),2013, 尺寸不定.

纽约的台湾艺术家李明维(Lee Mingwei)的作品以参与性装置为特点,这些作品围绕这日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开,比如补衣服,吃饭,睡觉等。艺术家谈论了他最新的作品《发光的深度》(LUMINOUS DEPTHS),这个项目邀请观众在新加坡的娘惹博物馆,带着器皿从三层高的天台扔下去;剩下的碎片被收集起来,用作博物馆新建筑的地基。作品展期持续到2013年9月22日。

《发光的深度》(LUMINOUS DEPTHS)开始于2011年,当时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馆长钟亚伦(Alan Chong)博士,邀请我去娘惹(Peranakan)博物馆做一个他负责的项目。我开始对娘惹文化做研究调查时,就被该文化吸引住了,它是一种融合,来自十七八世纪下南洋的中国商人,他们和马来群岛上的印尼人,马来人等当地人结婚。娘惹博物馆维多利亚殖民建筑让我很震撼,尤其是阳光可以照射进来的天井。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祖母在台湾埔里的房子,她在一层开了间诊所,四层用来养鸡;天花板是开放的,台风来的时候,狂风和暴雨——有时甚至是一些杂物——一股脑倾泻而下。那一连串的声音震到了我。

这个项目使用了博物馆的整个空间。在一层,参加者购买容器;第三层,参加者面向一个浅井里的网状筐,然后将容器扔进去。这些器皿,看起来像盘子或球体,由两个黏在一起的杯子或盘子组成,以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五个物品为原型。这样,这个作品就改变了这些日常用品的功能,让他们变成了我所期待的艺术品的样子: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日常的用途。当参观者将东西扔进天井里,希望就是他们将会将它变成有用的东西。

在靠近平台前,参加者首先要坐在椅子上将鞋和袜脱掉,类似一个典礼或仪式。当人走进去之后,天井里一直播放的舒伯特的曲子《夜与梦》就会嘎然而止。此时,纯粹的沉默示意参加者把物体扔进天井。结束后,参加者走下天台,歌声再次响起,表演结束。

最近,我有机会和一个参加者说上了话。她拿着这个物品站了很长时间,似乎不想就这么将它扔掉,仿佛她已经和这个东西之间建立了某种亲密联系。这件作品里的破坏行为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产生了冲突,她觉得不应该损坏物品,也不应触碰博物馆里的东西。但是我也能感觉到她急切的渴望,她其实想要将其破坏掉。作品的张力就具有了冲突的责任感这一层含义,变得让人无法抗拒。

《发光的深度》改变了我对祖母房子里的记忆。现在我只要想起祖母的房子,就不可避免地也要想起这个项目。记忆是一个变幻的活物;它并没有存在于一个固定的时空里,《发光的深度》和我祖母的房子就如双胞胎一样,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却都持续影响着对方。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