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研究
今年夏季,“贝聿铭:人生如建筑”(I. M. Pei: Life Is Architecture)展览在香港M+博物馆开幕,首次全面回顾这位出生于广州、曾获普利兹克奖的美籍华裔建筑师的作品。展览占据了M+展览楼层的一半空间,包含约四百件展品,是对这位在过去六十年中主导了多个极具影响力的建筑项目的人物的全面考察,其中包括1978年的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东馆、1983至1989年备受争议的巴黎卢浮宫现代化改造,以及2008年的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Museum
-
热带现代主义:建筑与独⽴
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这场引⼈入胜的展览探讨了⼆战后英国前殖民地的建筑(尤其是加纳和印度)相关主题,辅以图纸、模型、摄影、影像和⽂献的形式,将建筑呈现为完整的艺术作品。展览聚焦简·德鲁(Jane Drew)和麦克斯韦尔·弗莱(Maxwell Fry)于1954年在久经盛名的建筑联盟学院(AA)创⽴热带建筑系,从⽽将“热带现代主义”作为术语确⽴下来(⽽这⼀术语如今已像“粗野主义”⼀样被滥⽤)。
-
尼基塔·盖尔获惠特尼双年展巴克斯鲍姆奖
现居洛杉矶的跨学科艺术家尼基塔·盖尔(Nikita Gale)获得今年纽约惠特尼双年展巴克斯鲍姆奖(Bucksbaum Award),奖金10万美元。盖尔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惠特尼双年展的71位参展艺术家和团体中脱颖而出,部分展览将持续至9月29日。
出生于阿拉斯加的盖尔以对材料、权力和注意力之间关系的关注而为人所知。盖尔的装置作品经常使
-
展览观众故意毁坏艾未未陶瓷雕塑
9月20日,一名男子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法瓦宫(Palazzo Fava)参加“艾未未:我是谁”(Ai Weiwei: Who Am I?)展览开幕酒会时,故意毁坏了艺术家的一件陶瓷作品。这名男子的身份被确认为来自捷克的瓦茨拉夫·皮斯维杰克(Vaclav
-
范妮·豪瑟被任命为苏黎世美术馆馆长
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lle Zürich)已任命范妮·豪瑟(Fanny Hauser)为新任馆长。她将接替丹尼尔·鲍曼(Daniel Baumann),后者在工作十年后即将离职,转而从事独立策展项目。在加入苏黎世美术馆之前,出生于维也纳的豪瑟自2022年5月起在德国亚琛的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Ludwig Forum für
-
各艺术博览会联合承诺2023年前碳足迹减半
代表包括巴塞尔艺博会、弗里兹艺博会和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TEFAF)在内的四十多个艺术博览会的十三个组织与总部位于伦敦的画廊气候联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GCC)联合签署了一份“艺术博览会共同承诺声明”(Art Fair Co-Commitment
-
裘帕·拉希里因博物馆头巾禁令拒绝接受野口勇奖
普利策奖得主、作家裘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原定于10月29日获颁野口勇奖(Isamu Noguchi Award),但她拒绝了这一殊荣,理由是野口勇博物馆最近实施的禁止员工佩戴巴勒斯坦头巾上班的规定,且该机构已经解雇了三名违反该禁令的员工。
《纽约时报》转载了博物馆的一份声明:“作为对我们最新的着装规定政策的回应,裘
-
李佳荣膺首届“Asymmetry策展人驻地计划”获选者
Asymmetry艺术基金会公布首届“Asymmetry策展人驻地计划”由现居北京的策展人、研究者李佳获选。这一全新项目旨在支持来自中国大陆的策展人在伦敦进行独立研究与项目策划。在与Delfina基金会的合作下,基金会通过邀请制遴选,最终选定由李佳担任驻地策展人。她将于九月正式开启为期三个月的驻地项目,并将在2024年冬于Asymmetry伦敦总部呈现研究成果。
-
马遥与邵依洋加入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担任总监
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宣布马遥(Yao Ma)与邵依洋(Laura Shao)将加入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担任总监,并于十月履新。
2022年加入卓纳画廊香港空间的资深总监帕特里夏·克罗克特(Patricia Crockett)将继续领导画廊,筹备即将举办的艺术家鲁斯·阿萨瓦(Ruth Asawa)、斯科特·卡恩(Scott
-
向梵高《向日葵》泼汤的气候行动者被判入狱
2022年10月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用番茄汤泼洒梵高《向日葵》的气候行动者、“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团体成员菲比·普卢默(Phoebe Plummer)和安娜·霍兰德(Anna Holland)被判入狱。9月27日,萨瑟克刑事法庭法官克里斯托弗·赫希尔(Christopher
-
刘小东
观众如果刚好看过新一届的全国美展,之后来到刘小东在诚品画廊的个展,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同属于现实性的题材,两者气质如此迥然不同?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疑问。但事实上,这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便到了图像泛滥的媒体时代,在中国的画坛,现实主义依旧是一种主流风格,其中包含的中国美术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体制化审美惯习,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呈现的是一种“政治正确”。但问题在于,面对无边的现实,画家采取何种姿态回应。
-
热火朝天
从充满住房问题的洛杉矶出发,想到一切都源于其迷人但低效的城市扩张,就很难将城市密度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并置视为一个良好运行的21世纪城市的标志。抵达韩国参加2024年首尔弗里兹和第十五届光州双年展的开幕,意味着由于这种密度而堆叠和搭配的展览、活动和时刻比比皆是,某些充满着奇异的活力,而另一些则略显刺眼。
天气炎热潮湿——这层不可避免的暑气裹毯让我觉得跳进Kakao
-
林飞龙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的展览“林飞龙:归徒”(Wifredo Lam: Homecoming)是艺术家在香港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展出了绘画、纸本和版画等不同媒介的作品。然而,此次展览基于几个令人费解的主张,并未能充分阐明艺术家的独特性。依据展览文字,林的实践“超越了流派和历史事件,创造出一套独特而鲜明的语法”,同时“将差异性转化为身份认同。”由此,林飞龙(1902-1982)被定性为古怪的身份主义者,而展览中隐含的有关他出身的解释以及对其的否定,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一方面,展览强调他的中国血统(他的父亲林颜
-
声景深处
9月5日中午从首尔站出发,湖南高速线不算快,到光州松汀站要两个小时,不过电气火车样子很拉风,像科幻电影里的同款,下车后抵达的却是一座略显破败和怀旧的城市。从维基百科上得知,光州的第三产业占到70%以上,可以推测跟节展和博物馆有关的旅游业服务在其经济中的重要性。这个有着百年义史的硬核反抗之都,如今主要靠“软实力”立足。
安顿好后直奔双年
-
坎迪达·赫弗获2024年凯绥·柯勒惠支奖
德国摄影师坎迪达·赫弗(Candida Höfer)被选为2024年凯绥·柯勒惠支奖(Käthe Kollwitz Prize)获奖者。该奖项由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颁发,自1960年起每年颁发给一位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视觉艺术家。在9月13日的颁奖仪式上,赫弗获得1.2万欧元的奖金。她的作品展于9月14日在柏林艺术学院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
-
卡地亚基金会宣布巴黎新址计划
今年成立40周年的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公布了位于卢浮宫对面的新址计划。新空间位于皇宫广场(place du Palais-Royal),是一座经典奥斯曼式建筑,将于2025年开幕。目前该建筑正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
纽约Deli Gallery即将关闭
根据Instagram贴文,以推广新兴艺术家的前沿作品而为人所知的纽约Deli Gallery将于9月28日关闭。该画廊由马克斯·马歇尔(Max Marshall)于2016年在皇后区长岛市创立,2018年迁至布鲁克林,2021年搬到目前所在的翠贝卡区(TriBeCa)。画廊还于2022年在墨西哥城设立空间。
画廊代理艺术家包括纽约雕塑艺术家组合F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