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69 results for:

  • 采访 INTERVIEWS 2021.01.09

    刘畑

    丘新巧

    由中国美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策划的“唐诗之路”艺术展近日于浙江展览馆开幕。这个展览的基本关怀坐落在“古今”问题上,它试图以“唐诗之路”为契机思考古典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并借助这种古今之间敞开的空间重新思考当代艺术自身。可以说,“唐诗之路”艺术展的有效性建基于真实的行走经验之上,而作为策展组成员的刘畑把它视为一次“目标不明的集体出游和狩猎”,一次真正的“诗”的意义上的“采风”。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参与者甚至必须直面文旅、文博和文创,以及包括民宿在内的具体社会现象和问题。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2月26日。

  • 杂志 PRINT 2021年1/2月

    丑陋的情感

    罗伯特·斯利夫金

    关于美国的种族主义,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 采访 INTERVIEWS 2020.11.16

    马尔齐亚·米廖拉

    Ida Panicelli

    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曾预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将超过其赖以生存的资源的增长速度。这一富有争议的论断不仅指出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极限,同时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优生学理论产生了影响。艺术家马尔齐亚·米廖拉(Marzia Migliora)在意大利加拉拉泰美术馆(Museo

  • 专栏 COLUMNS 2020.10.07

    我的暑假是怎么过的

    菲利普·莱德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芭芭拉·罗斯(Barbara Rose)

    艺术是唯一值得让人为它去死的东西。

    ——艾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

    我们在伯克利住的地方真不错,朋友度假去了,把房子留给我们用。很多房间,几件旧家具,深色木料镶板,以及湾区生活的基本用品,一张橡木圆桌,桌子周围似乎永远都围着一群人。到了之后不久,按计划我应该跟理查德·塞拉(Richard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0.10.03

    杨茂源

    杨紫

    天南海北,杨茂源去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处,他与那里的人群相识,与那里的风景相识。可是,在他的最新个展“记忆的备份”上,我们能看到,旅行给予的新奇体验没和他旧有的经历一刀两断。展览进门看到的第一件作品叫《未命名》(2019),是一张摄影,拍摄于德国的一家书店。那是一本书的扉页图案,它让他想起在央美学习时,压在玻璃板底下的鲜艳颜料。

    再往后

  • 采访 INTERVIEWS 2020.09.21

    斯蒂芬妮·萨德

    卡亚·根茨(Kaya Genç)

    斯蒂芬妮·萨德(Stéphanie Saadé)经常在她的装置作品中回溯她游牧式的成长经历,对记忆、流动及空间展开质朴而令人回味的冥思。过去的一年,萨德和她的“家乡”城市——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样经历了诸多动荡:就在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贝鲁特港口区发生爆炸,造成181死亡,约30万人无家可归。爆炸发生前后,萨德正在为“许多地方的几个人”(A

  • 专栏 COLUMNS 2020.09.06

    距离感、乡绅和精确性

    胡昊

    和谈话录中常被提及的知识分子一样,项飙也偏爱白话,相信“有水平的人应该用很小的词讲很深刻的道理”。贯穿于《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2020)全书的“距离感”一词即是最好的例子:作为能够引发人们的空间和位置想象的白话,“距离感”这个词堪称精确地反映了项飙对待研究的基本态度。

    身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0.09.04

    格物致知

    冯骏原

    展览“格物致知,或一则关于喷泉、地砖、锡、银币、石头、贝壳、窗帘及人的故事”游走在两重现实之间:物作为政治和文化能动者,以及人作为生态和物网络的关键节点。两者的交汇点恰恰是物的物质性以及伴随而来的物在人类政治经济构造中扮演的角色。展览主动回避了对普遍性的追求,转而强调考察各个具体物的物质性及其在地方社区和本地政治经济结构中被制度化的动力学过程,这一趋向在副标题一字排开的名词罗列中可见一斑。

  • 采访 INTERVIEWS 2020.06.22

    张淼

    钱梦妮

    张淼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他的实践在绘画、雕塑、建筑的概念之间晃荡、碰撞,既不拘泥于既定理论,也在努力摆脱自身惯性的束缚。采访里他谈到了新作是如何与展览结合在一起生长出来的,同时也向我们提示了如何打开某些作品的“开关”。“HALO——张淼个展”目前正在CLC Gallery Venture画廊展出,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 杂志 PRINT 2020年5/6月

    向病毒学习

    保罗·B.普雷西亚多

    如果福柯1984年没有死于艾滋病,而是活到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问世,那么今天他应该有九十三岁了。他会愿意把自己关在巴黎沃日拉尔路上的公寓里吗?这位历史上首例死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并发症的哲学家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思考流行病政治管理的有效工具——在目前错误信息疯狂传播的氛围中,这些观念如同某种认知上的防护工具。

    我们从福柯那学到的最重要的一

  • 专栏 COLUMNS 2020.03.24

    世界边缘和紧急状态

    李雨洁

    艺术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紧急状态,但世界的边缘及其艺术实践一直都在紧急状态之中。

    第22届悉尼双年展在流行病的阴影当中开幕,主题为“边缘”(Nirin),由委拉祖利(Wiradjuri)原住民族艺术家布鲁克·安德鲁(Brook

  • 杂志 PRINT 2020年3月

    错失的连接

    安娜·卡茨

    冷战的记忆绝无任何甜蜜可言。那更像是一则警示性的寓言故事,其中充斥着彼此的不信任和敌对,以及全球核毁灭的阴魂,这个时期在文学、艺术和电影里被反复追忆——从《奇爱博士》到《007之俄罗斯之恋》——其中的夸张形象和情节主要建立在邪恶的俄国人预备颠覆美国主权的恐惧之上。

    展览“建设一个新的新世界:俄罗斯建筑中的美国主义”(Building

  • 杂志 PRINT 2020年2月

    在边缘

    梅瑞狄斯·马丁

    1825年,法国建筑师让-雅克·勒格(Jean-Jacques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2.21

    袁运生

    王智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79年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长长的手稿。时隔多年,这件曾经引发巨大争议的作品已然成为了中国美术历史进程上一个特殊的文化切片。但无论展览名“生命的赞歌”还是以的复制手稿作为开场的注脚,事实上都直接对应着展览中不断展开的几近反向的叙事:艺术家脱离集体主义架构后个人的生存际遇,以及艺术家个体对自我的坚守呈现出的流变与活力。纵观袁运生的创作轨迹:历经集体主义式创作思潮和文化运动,受到种种非议,留洋进修,与西方同时代的艺术工作者进行绘画性上的探究,归国任教,继续采用东方意象与媒材进行创作——他的创作实践既见证了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历史,又在不同的时刻偏离主流甚至与之冲突,是极其难得且复杂的个案。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2.09

    李然

    陈嘉莹

    每年的特定时节,艺术的异乡客从各地集结至一座城市,世界剧场流转于觥筹交错间,折射出的面目与身体显得乖张飞扬,如同李然的人物画 。年复一年的剧目在停歇之间,总是整装重组,更换不一样的班底。李然从2018年初迁至上海,如同所有辗转于城市间的创作者,领受着各地变换的肌理与历史记忆。上海虽经历了上世纪跌宕起伏的都市化改造与思想转变,但深刻的租界历史却已然被景观包装成“外滩风情街”、“法租界”与“新西岸”。而在西岸一隅,展览“你是谁”借两件影像作品与一系列布面油画共构了不可还原之对象——“人”的演绎。

  • 杂志 PRINT 2019年12月

    友谊里的这一年

    大卫·韦拉斯科 | David Velasco

    2019年7月4日傍晚,我给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发了最后一封电子邮件:

    嗨,道格拉斯,

    你还好吗?

    我现在在科切拉山谷的温泉沙漠给你写信,就在棕榈泉附近。我住的这个地方叫希望之泉,有一片简单、老式的小木屋。七月是淡季,所以很便宜。这地儿风景很美,但也很糟糕。我是突然决定来的,想要远离一切,理清一些事情。这里很安静,没什么其他事儿好干,所以我也只能全身心地感受自己的糟糕情绪了。确实相当糟糕。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1.24

    赤字团

    徐瑞钰

    一个幽灵,赤字的幽灵,在长征空间展厅中游荡——或许是众多的、异质的幽灵的集合,来自被遗忘、被悬置,或踪迹难觅或归途难返的那些被亏欠的过去、被透支的现在和被预支的未来。陈滢如和林丽纯的声音装置《Sonic Driving》(2018-)构成的隧道是进入展览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单拍的鼓声,正像是一场大型“回魂仪式”的开场,而作为媒介的萨满(展览关键词之一)亦是试图“还魂”的幽灵中的一员。

  • 新闻 NEWS 2019.11.14

    UCCA宣布上海新空间计划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日宣布将于上海成立UCCA新空间,这是继UCCA沙丘美术馆成立之后,UCCA集团旗下迎来的第三个新场馆。

    UCCA上海新空间拟定于2021年上半年落地上海,展览均由UCCA团队独立筹划与执行。新空间将与UCCA集团旗下UCCA

  • 新闻 NEWS 2019.10.29

    世界遗产基金会将巴黎圣母院和复活节岛列入2020年观察名单

    世界遗产基金会(WMF)今天宣布将25个濒危文化遗址列入其两年一次的亟需保护遗址名单。这些地点分布于22个国家,包括智利、伊拉克、西班牙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它们将从WMF赞助商——美国运通公司处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

    这些地点包括今年早些时候几乎被大火烧毁的巴黎圣母院;犹他州的熊耳国家纪念园区(Bears Ears National

  • 杂志 PRINT 2019年11月

    斯科普里的重建

    凯特·萨顿 | Kate S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