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6 results for: 宋冬

  • 杂志 PRINT 2013年12月

    艺术家的艺术家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宋冬,尹秀珍,汉斯・哈克|Hans Haacke等

    汉斯・哈克(Hans Haacke)

    阿兰•瑟库拉(Allan Sekula)和诺埃尔・伯奇(Noël Burch),《被遗忘的空间》

    飓风桑迪袭击纽约前一个星期,我有幸在惠特尼独立研究项目的放映活动上看了《被遗忘的空间》(2010) ——阿兰•瑟库拉和影评人/导演诺埃尔・伯奇合作拍摄的电影,也是他《鱼的故事》(

  • 新闻 NEWS 2013.04.25

    201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发布

    《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杂志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颁奖典礼”4月24日在京落幕,获奖名单如下: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2012年度艺术推手:时代美术馆 赵趄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2012年度收藏家:乌力·希克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2012年度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2012年度学院拓展: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3.14

    刘韡个展

    王辛

    刘韡签约Lehmann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1.27

    全民创作

    谭雪

    一月初,香港艺术圈从长假里苏醒,几家画廊先抛出重点艺术家展,又传出两家国际画廊入驻香港的正式消息。Art Basel 借发布会带来整个贵宾关系团队,将网络撒入所有的艺术活动和开幕酒会之中。港岛南,Spring Workshop启动首年项目Moderation(s),艺术家策展人欢聚一厢。新加坡Art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7.03

    深圳第七届雕塑双年展

    安静 (Lee Ambrozy)

    今年的雕塑双年展构建于已然国际化的传统之上,往届的参与者包括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第四届),奥拉弗•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以及瑞克特•蒂拉瓦尼加(Rirkrit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9.04

    宋冬:穷人的智慧

    梁舒涵

    无论是卡拉瓦乔对吉普赛人的表现、穆里罗、伦勃朗作品中的市井题材,或20世纪初的垃圾箱画派(Ash Can School)对于肮脏城市的渲染,以及意大利贫困艺术(Arte Povera)对于找来的物品的加工,在艺术史上,贫困和艺术有着千丝万缕和近乎自然而然的联系。类似地,宋冬开始于2005年的艺术项目“穷人的智慧”强调的显然也是对“贫穷”的表征。

  • 杂志 PRINT 2011年9月

    克莱尔·毕晓普|CLAIRE BISHOP

    八年前,谁能想到作为展览形式的双年展能够登峰造极?现在看来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2002年策划的第十一届文献展与弗朗西斯科·伯纳米(Francesco Bonami)翌年在威尼斯策划的“梦想和冲突:观者独裁”(Dreams and Conflicts: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 杂志 PRINT 2011年5月

    郭怡安与策展人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谈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

    比奇•库莱格、郭怡安

    准备回归:名为“ILLUMInations”(illumination意为“发光”,nation意为“国家”)的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6月1日开幕)昭示着对启蒙运动(甚至文艺复兴)教义的历史性和审美性回归。策展人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苏黎世美术馆馆长、《Parkett》杂志联合创办人,曾经策划过众多大型展览,如“扩展的视域”[the

  • 新闻 NEWS 2011.03.14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公布

    名为“ILLUMInations”(启迪)的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由《Parkett》杂志主编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担任策展人)主展艺术家名单公布。其中,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包括来自北京的宋冬和来自上海的艺术家组合“鸟头”。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2.20

    北京之声: 在一起或孤芳自赏

    Lee Ambrozy

    仅从题目看,“北京之声: 在一起或孤芳自赏”就表明,这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强势与丰富足以举办一场纵览一年来重要艺术潮流的展览,而今后的年度计划展也由此拉开帷幕。这次展览近乎该画廊及其艺术家的年鉴,然而,概括北京的情况谈何容易,因此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也绝非易事。宋冬占据了展厅空间的作品《胡同》(2010)是对老北京街巷的浪漫阐释,而史金淞的《北皋村525号甲3》和《甲4》,取自近期艺术区拆迁中的残砖断垣。因此,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11.11

    宋冬:煞风景

    段凌宇

    熟悉宋冬作品的人看到他的新作《煞风景》都会想起2005年的《吃山水》,同样是用食物制造一个人为的美景,最日常的材料却传达出些许血腥甚至残忍的效果。食物排列而成的假山水,无一例外地被一种外在的暴力所摧毁。

    此次展出的系列影像作品顺承着四时变化,《剪刀皴》、《斧劈皴》、《水风皴》、《雨米皴》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只是古典式的山水情怀已死。“杀”(与“煞”谐音)是种比“吃”更狠更暴力的行为,菜刀下的鸡山肉陵让人触目惊心,风景不再,剩下的只是人类不知餍足的欲望。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9.16

    来自历史的风 [北京]

    任兰

    2010年9月9日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里,设立于香港的亚洲艺术文献库(AAA) ,携手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示他们共同的成果——文献库的“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计划,以及MoMA 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这两个纪实项目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企图复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9.13

    伟大的表演

    梁舒涵

    从名称上看,继今年四月份“改造历史”之后,最雄心勃勃的展览当属“伟大的表演”了。“伟大”是一种价值判断,总是与标准的确立相联系,德勒兹与加塔利用块茎(rhizome)比喻后现代条件下思维模式所具有的多层次、多样性和非中心特征,与树干状的等级次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更强调蔓延性,强调打破和消解现代性思维模式的桎梏。因此标准的概念总是变得虚无缥缈。谁伟大?谁不伟大?一度专注于研究现代主义批评家格林伯格(Clement

  • 新闻 NEWS 2010.08.26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联合发布会即将召开

    亚洲艺术文献库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刚完成两个纪实项目,两者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皆大有裨益。它们分别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计划,以及MoMA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2010年秋,文献库将与MoMA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纽约联袂推出项目成果发布会。这两个项目意义重大,它们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以集中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增长和发展。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1.04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任兰

    11月1日,徐震个展“可能性第一”于长征空间开幕。

    漫长的布展期,免不了在局上见到徐震。为了保持“婴儿”式的新鲜与无知,我刻意没有打听任何展览信息。结果,一进漆黑寒冷的外展厅,我这个“婴儿”就抓狂了:看也看不清,拍也拍不了。是的,我看见一个太空舱,舱口悬挂着一颗转动的蓝色地球,另一面墙上镶着四块监视屏,可以看见有人在舱内活动。抓住黑暗中漂移过来的一个人影,Waling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1.02

    纯政办在上海

    Mathieu Borysevicz

    政治纯形式办公室在比翼艺术中心开展当天,许多前去参观的人都大吃一惊。那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开幕式,而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会议。白色的巨大圆桌上摆放着几盘香蕉,政纯办的成员们围坐桌边,吞云吐雾,与当地艺术家和观众们一起讨论眼下这项活动的种种好处。

    创意团体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成员包括从评论改行做画廊的冷林、艺术家刘建华、洪浩、肖昱和宋冬。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