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慰慰

  • 娜布其

    娜布其在马凌画廊香港田湾空间的个展上首次展出了她的一批丝网版画,以及唯一一件非平面作品《游戏以及关节的重要性》(2020)。

    《游戏以及关节的重要性》一如她以往的作品标题,好像陈述现实那样地把词语并置,提示着作品的重点。装置顶部一个倒置的微型小滑梯透露出“游乐场”的意象,但又完全不是我们习惯的“游戏”会有的场景氛围,黄铜质地让滑梯状的雕塑轮廓不明,仿佛在记忆和时间里坍塌,给这种嬉戏覆上了一层沉重感。纤细的红色不锈钢管组织起了作品的基本轮廓,一种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滑动的形态。这些不锈钢管由数个接口组装而成,或许这些接口即为作品的“关节”,不过它们的出现似乎并非为了“支撑”,而是为了在整个结构中“游动”。最顶端的钢管上包裹了一长串类似蓝色积木的方形木块,蓝色与红色形成了强烈的对冲,但木头的质感却又让跳跃的色彩关系稳定了下来。无论是红色钢管还是蓝色积木,都暗示着批量工业生产和可被分拆重组的可能性以及非唯一性。实际上装置中的所有元素,甚至包括红色线条对空间的切割,似乎都是被偶然组合成这样的,在时间和空间的某一个恰好的卡位点,成就了现在的状态,其“前因”掌握在艺术家那里,而“后果”则有赖于观众的参与:那些钢管的弯折方向和微型雕塑都牵引观众展开时远时近的凝视,作品在时间和空间里的弹性也随之被拉伸出来。《游戏以及关节的重要性》展现了娜布其在自身实践中反复练习的对空间的掌控,将原有的实际空间进行重新分配,并藉由观者的身体力行,来改变意象、情境、记忆和常识。

  • 所见所闻 DIARY 2020.04.04

    一个沉默的时机

    3月24日周二上午11点,邮箱里收到一封人事科的来信,大致内容是:由于COVID-19的蔓延,基于健康和安全的考量,建议员工们继续在家办公,直至4月13日。当然,这个日期依然可能是暂时的。从1月末的某一天开始,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人事科通知,而通知里的居家办公截止日期也在不断往后推延。

    我去年12月初搬来香港工作。从11月结束近一年的东亚考察后回到上海,仅隔了一周就匆匆搬来了香港,带了很有限的行李,也未及和朋友们报备新的去向,想着两地往来是那么方便快速,找个周末就可以飞个来回,而3月就是香港巴塞尔博览会,有的是机会和居于各地的朋友们相聚,互通近况。可未曾想,至今还没能回过上海,而香港巴塞尔也在眼见疫情几乎失控的情势下宣告取消。于是,除了来香港后的第一个月在办公室里适应新的工作系统和同事们之外,之后的日子大部分都在一种隔绝环境中度过,这种隔绝环境不仅是指实体的房间内,也存在于心理上。即使在3月上旬疫情有过短暂缓和,人们试图重新展开一些活动的时候,我的内心似乎也并没有做好碰触身边这个艺术圈的准备。而随着第二波输入型疫情的袭来,原本已经开放了的艺文空间(包括我所供职的美术馆)又再次关闭,似乎在我的心理上又添加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先等等再说吧,现在不是一个和他们聊天的好时机。”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随着疫情的扩散、香港巴塞尔的取消,究竟有多少本地的展览和活动随之取消或者延期。由于延烧了

  • 杨嘉辉

    无论是对声音或音乐本身的创作,或者是探讨“声·音”这种基本元素背后隐含的观念、文化意象,或者社会、政治议题,杨嘉辉在近年来已做过大量尝试。这次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的个展“配器法”,或可以说是他将近几年的创作思路整合升级:运用作曲家所擅长的方式,将声音这种元素和声音所可能承载的物或概念,在实际空间和虚拟空间里循环往复,叠加糅合,进行了一次体量庞大的“虚构实验”。

    展览中的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2018)虽已在各地展出过,但这次以剧场版本呈现,使观众必须静坐观看而非在空间中游走,长时间注视影像画面中演奏着却被消音了的交响乐团,那些演奏者细微的表情、动作的力量等等曾因音乐本身而被忽略的部分因而变得更加明显且趣味盎然。把消音这种减法当做加法使用,凸显原本不可见不可听之物,在原有叙事中重构出另一种情境的创作概念和意图,也因由剧场的设置,被更加放大和直接地传递出来。

    而对“虚构”的一场大型实验,则是表现在另一件新作《合成音乐#1.5(feat.NESS研究小组与Stephan Moore)》(2019)之中。这是杨嘉辉与爱丁堡大学NESS(Next Generation Sound

  • 观点 SLANT 2019.02.06

    王慰慰:2018年度最佳展览

    群展“你不知道的故事”(How Little you know about me),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Joowon Park 策划.

    展览以“如何认识/理解/思考亚洲”为切入点,批判性地重审和讨论一贯以来“亚洲”这个词所具有的地理性划分和认同性概念,共邀请了包括Mark Salvatus、黄博志、张徐展、陶辉、Ji Hye Yeom、Fujii Hikaru、Martha Atienza、Elia Nurvista等在内的15位/组年轻艺术家参与。艺术家们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角色,以新颖的思维和创作方式,导出与“亚洲”这一关键词之间的个人经历和个人理解,提出多种观察“亚洲”和世界的方式和可能性。“亚洲”概念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中被扩延和重新诠释的过程中,曾经被遗忘、误解或忽视的故事、声音和价值也得以重新显现。日本艺术家Kamata Yusuke近期以战争史、建筑史、能源工业等为切入点,研究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危机,新作《The House》对分布在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地区的日式两层建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审视建筑作为一种载体在不同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面目和变化。韩国艺术家Yuri An则将镜头聚焦于生活在中国延边地区的朝鲜族社群中,以这片社会景观错综复杂的“核心现场”为观察视角,探讨现代的国家、民族等概念所引发的个人对历史、身份问题的困扰和思考。展览同时还呈现了与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