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

  • 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指的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被触动,漠然置之。用一个有点抽象的词语作为展览的名称可以给人自由开放的想象空间,但也可以带来乏味、麻木的反效果。

    联展上的六位艺术家来自三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经验和理念的艺术创作本应令人期待,但很难看出国际氛围下的惊喜与新意。贝客[Hans op de Beeck]的“全景建筑”孤独地戳在第三层空间内,建筑的内外结构、空间表达等内容,理性得近乎冷漠。塑料苍蝇在墙上摆出的“we are also weary ”又过于平静甚至呆板。也许是展览空间或者作品单一的限制,如果有相应的系列作为配合或是外延倒是可以更说明问题。阚萱的录象作品《一个又一个》比起以往的偏执,这次玩起了构成,机械的重复拥有相似构图和灰度的画面,干净利落得近乎神经质。相比较之下,孙原&彭禹的直接和小聪明在这个展览上倒是有些许感染力。

    作为展览主打的两个作品,占据一层主展厅。一只叫做《巴巴罗萨》的超大号垃圾箱不紧不慢的移动,不时与另外一个作品《老人院》的外墙碰撞。巴巴罗萨作为特定的历史符号,代表独裁统治,垃圾箱在这里却是独裁者集体形象的载体。而老人院里正是那些影响现在世界政治和精神的风云人物们,却老朽得瘫坐于轮椅上。虽然两个作品一外一内把整体空间分隔开,但还是有着内在联系。两者形成了一个在时间上错位、在空间中对立的意象,显现了讽刺和嘲弄的用意。

    整体来说,作品、空间

  • 展望:园林乌托邦

    展望从九十年代的创作至今,一直对金属材料和科技手段情有独钟,以此完成他一个又一个新奇和感性的观念。也许是在政治中心成长的原因,他的作品内涵并不触及敏感话题,更多的是制造视觉上的奇迹。

    名为“园林乌托邦”以五光十色的《补天石》开场,令人感到别样的气氛,补天石像高级珠宝一样在水晶盒子里旋转,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占领美术馆主厅的《园林乌托邦》,用抛光的不锈钢板打造金属太湖石园林。假山石的位置被精心设计了一番,在封闭的空间内让观众在其间行走。不锈钢山石在干冰制造的雾气当中闪闪发光,金属质感和古典山石的气质结合在一起,如果说这是用现代审美来缅怀传统人文精神的话,那么《城市山水——新北京》则是彻底将生活环境物化。用上千个不锈钢餐具摆放出北京二环内的城市建筑面貌,其间可以找到用暖水瓶内胆表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个作品中间低四周高,错落有致且形状精准。一个银色金属的北京城大沙盘,制作出色,气质华丽。

    在政治符号、流氓姿态、生猛的男性女性大行其道时,展望的一些列不锈钢雕塑走高级时尚路线,体现人们审美的本能,把过去喜爱宝石的闪亮转移到金属上,本质还是欣赏光的规则和折射的美感。他在材料的选择和技术上的处理,可以看出是受到实用科技的影响,科技审美符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同样,在一个消费和娱乐时代里,这种华丽的质感,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消费时尚,享受娱乐。

  • 隋建国:公共化的个人痕迹

    沸腾的北京,每时每刻都在呈现出新的面貌,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 推动着它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挺进着。隋建国的个展正是在这样的生存氛围下诞生的,这就是“公共化”的前提,而在这个“公共化”面前,艺术家的“个人痕迹”又是如何延伸的呢?这次展出的作品与隋建国以往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以前是把比较单一的元素直接放大,这次是把一种元素重复组合后再放大。他将自己在城市中的感受赋予在雕塑作品中,相对于公共化的环境,这种感受是具有个人痕迹的,作品所展示的,也正是个人的欲望和思想。

    《物体一》和《物体二》拔地而起,由水泥揉捏成不规则的柱状物,缩小后更像古典园林中的太湖石,但放大到5、6米的高度,四周被施工用的脚架包围,由此夸张了自身的体量感。《物体一号放大坐标的木龙骨架》和《物体二号放大坐标的木龙骨架》,都是由类似于三合板木条拼合而成,摆出龙骨阵一样的气势。《物体一》和《物体二》中,木条作为创作材料,按作者的意图或纵横或交错,连接叠加,组成一个庞大的物体, 内部则由金属支架支撑。在雕塑中使用木条作为材料也不乏其人,如美国艺术家内维尔森(Loise Nevelson);用放大的方式作为创作手段,也有波普艺术家奥登伯格(Cl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