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汉斯 | Hans-Ulrich Obrist

  • 新星:徐震

    [[img:4|left]]

    2005年8月,通过中国艺术界,全世界开始流传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徐震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消息,而且他不只攀登,还设法(和一组专业登山者)锯掉山顶的 1.86米。一个月后,这个冰冷的战胜品成为了艺术家装置作品8848-1.86里最无法抗拒的一部分,在日本的横滨三年展 – 它被置放在一个冷却的玻璃橱窗内,周围还摆放着录像,记录攀登过程的照片和登山的工具。观众的自然反应当然是对这些证据的怀疑,即使这些人造物件是那么的真切(有些人还认为这个装置来自洛杉矶的侏罗纪科技馆)。不久,观众自身的不信任形成了怀疑:在横滨三年展开幕的前一个月,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员也正式发表了对山峰高度的修正;将本来的8848米的高度去掉了4米。

    [[img:5|left]]

    肯定是社会狡猾的性格接受了这个徐震称为“多变的社会真相”的事实,艺术家也经常在他杰出的带有政治性的作品里表达这点。1977年出生,徐震最初制作的录像作品带有Bruce Nauman 及 Vito Acconci 的回忆性,聚焦于身体和公共空间:如,1998年4分钟的录像“彩虹”呈现的是一个逐渐红肿的背部,拍打的过程只有声音没有记录。在另一个同年的录像里 “喊”,移动的观众背向镜头,直到被一声从后面的喊叫惊吓后才回头(一个在镜头后引人发笑的反应)。接下来的一年,徐震在作品里加入了更活泼的互动扩展了这个暗示。“来自

  • 新星:曹斐

    曹斐是活跃的新生代中国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这群年轻艺术家崛起于21世纪初——一个遍布着那种存在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乐观主义时代。正如策展人侯瀚如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出生在一个电视广告和舶来娱乐的时代,从港台电视剧到美国的说唱无所不包。他们深受像巴黎的黄永砯和纽约的蔡国强这样的海外中国艺术家的影响,因而乐于采用各种媒介,但这群年轻艺术家还是都选择留在国内,在这里,他们把对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转换为自己的优势。这些在Z/F主导的电视电影系统外工作的艺术家(包括曹斐、杨福东和阚萱)打造出了跨学科的合作性作品来处理新的社会现实之中的日常生活。

    曹斐于1978年生于广州,在她所创作的大量作品中包括了剧场、摄影、写作、声音、短片,甚至还拍摄了一部标准长度的电影。她的这种多元性让人想起年轻时代的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一个既是发明家也是探险家的模范艺术家,他带着无尽的好奇见证了他的时代,而曹斐也一样如此。不过,更容易拿来与曹斐做比较的是几乎与她同时出现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艺术家米兰达•朱莱(Miranda July)。曹斐和米兰达一样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进行戏剧写作,她们的作品引发那种会在不同的特质之间产生的复杂的、“后媒介”的摇摆。这两位女性都信奉自我奋斗,藐视那种被随便的归类定义,这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些艺术家想将自己定位成某种特定的身份恰恰相反。这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她们作品中存在于口语、固定场景和移动的图像之间的紧密关系,让人会想起雅克•朗西埃尔(Jac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