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颀 | Ona Wang

  • 寿漆—王光乐新作个展

    继《水磨石》后,1976年出生的王光乐再次以新语言创作一系列画布丙烯作品,以“寿漆”为之命名,指涉创作灵感来源、福建家乡为棺木涂刷油漆的习俗;同时呼应他的作品肌理,一种嵌着他年轻灵魂对艺术与生命的反复思考,如同一遍又一遍涂抹上去的漆。

    对中国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充满禁忌却又亲密的话题。对于生死有命的理解,荒谬而诡谲地让死亡如挚友一般,成为迟暮耄老主动打交道的对象。在中国南方福建松溪一带,王光乐的老家,有老人每年为自己的棺木刷漆,一年刷上一回,等漆干了,如果来年自己还活着,就再给棺木刷上一层新漆。王光乐用寿漆习俗作为基础概念,试验了多种涂料素材后,正式以丙烯作为作画颜料,创作出不同色调、造型的《寿漆》系列作品。

    从《水磨石》系列创作时期开始,王光乐似乎开始沉溺于一种剥离自具象的抽象语言。这两个系列都以“反复”为关键词,艺术家如小僧念经般,一遍遍在画布上重复一个动作。大约在《水磨石》创作同时,王光乐已经开始对《寿漆》系列进行媒材测试,最后选择较为稳定的丙烯。看似简单的《寿漆》,每一作品都耗时数月,艺术家在百米来多的方形画布上涂上百层颜料,过多的画漆从画布四边留下,成为画布的一部分,如垂挂百年的钟乳石。从上百个颗粒的《水磨石》,到上百层涂料的《寿漆》,王光乐单纯的画面在“多”与“少”中形成一种无法定义的动态平衡。

  • 深呼吸:台湾艺术家群展

    由胡朝圣策划的“深呼吸”,以存在与感知思考为基础,展出一系列以科技为载体的作品。习惯以色彩、造型形象为唯一凭借的观展者在“深呼吸”中获得的,是一个重建视觉与感觉灵敏度的机会。

    刚踏入展览,弥漫的白色烟雾便让人自觉地启动闲置许久的警觉机制,间歇的短促电子音不知源于何处,嗒嗒嗒回响在空间里,王德瑜的《No.58》首先把空间转变成一件作品,在第一时间强迫观者抛弃一贯的被动艺术经验,一开始便必须投入观察。端坐于入口左方白桌上胖圆润滑的《灯泡人》带来第一个问题,它360度摇晃着忽明忽灭的灯炮头,有着呼吸般的韵律,却又只是一个机械装置。现代人的生活又何尝不在这种尴尬中?不停运转之下隐藏多少彷徨与不知所措?作者林建荣仿佛在问:“《灯泡人》究竟是机械化的真人,还是拟人化的机械?”林建荣另一个作品《逃离》同样以机械装置讽刺地反映人类的无奈,几个发光的白胖云朵在雾气蒙蒙的空间里悠哉而无方向地漫游,像众多迷失的灵魂。

    在《隐身计划——生活中的影子族》系列里,吴鼎武·瓦历斯这位拥有原住民血统的艺术家利用计算机和光栅片,创造出一种若有似无的存在状态,凸显原住民族群在强势文化殖民下面临的危机。袁广鸣的数码影像《逝去中的风景——九月》、《城市失格——利物浦》,陈永贤的录像《顿止》和《减法》则试图从自然环境和城市空间出发,检视人类、生命、时间等存在状态和元素;陈万仁的单频道录像《飞机场》和《第二站台》呈现生命的终极等待,一种始末不明、《等待戈多》式的存在。黄博志的数码影像《自画像》和《涌流》则单刀直入、记载流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