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逃离,FRP, 光源控制器,水纹投射灯,机械马达,60 x 38 x 40 cm,2006

北京

深呼吸:台湾艺术家群展

索卡艺术中心|SOKA Art Center
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天海商务大厦一层
2008.01.05 - 2008.01.27

由胡朝圣策划的“深呼吸”,以存在与感知思考为基础,展出一系列以科技为载体的作品。习惯以色彩、造型形象为唯一凭借的观展者在“深呼吸”中获得的,是一个重建视觉与感觉灵敏度的机会。

刚踏入展览,弥漫的白色烟雾便让人自觉地启动闲置许久的警觉机制,间歇的短促电子音不知源于何处,嗒嗒嗒回响在空间里,王德瑜的《No.58》首先把空间转变成一件作品,在第一时间强迫观者抛弃一贯的被动艺术经验,一开始便必须投入观察。端坐于入口左方白桌上胖圆润滑的《灯泡人》带来第一个问题,它360度摇晃着忽明忽灭的灯炮头,有着呼吸般的韵律,却又只是一个机械装置。现代人的生活又何尝不在这种尴尬中?不停运转之下隐藏多少彷徨与不知所措?作者林建荣仿佛在问:“《灯泡人》究竟是机械化的真人,还是拟人化的机械?”林建荣另一个作品《逃离》同样以机械装置讽刺地反映人类的无奈,几个发光的白胖云朵在雾气蒙蒙的空间里悠哉而无方向地漫游,像众多迷失的灵魂。

在《隐身计划——生活中的影子族》系列里,吴鼎武·瓦历斯这位拥有原住民血统的艺术家利用计算机和光栅片,创造出一种若有似无的存在状态,凸显原住民族群在强势文化殖民下面临的危机。袁广鸣的数码影像《逝去中的风景——九月》、《城市失格——利物浦》,陈永贤的录像《顿止》和《减法》则试图从自然环境和城市空间出发,检视人类、生命、时间等存在状态和元素;陈万仁的单频道录像《飞机场》和《第二站台》呈现生命的终极等待,一种始末不明、《等待戈多》式的存在。黄博志的数码影像《自画像》和《涌流》则单刀直入、记载流逝的生命。

该展最大的惊喜,是第二个展览空间尾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室里光与雾的组合,陶亚伦的《零度意识》。暗室、光,与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近乎宗教神秘的氛围;艺术家却能用一束缓慢移动的光和白色烟雾创造出云海中飞行的绝妙效果。蹲低下来,使视线与前方灯源同高,隐逸若现的金黄光宛若日出,在奔泻而来的云海底端召唤前行。科技的角色在此刻化为乌有,涌现的是感知重开后,惊觉自我存在时的一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