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殷漪

“声音传输 Vol.4”香港声音艺术家及策划人杨嘉辉演出现场,2013.

上海艺术家殷漪同其妻舞蹈编导刘亚囡在2011年创立了BM Space这一艺术机构。在独立创作之余,他也积极投身于与实验音乐、声音艺术相关的策展实践。 今年5月他们在朱家角组织的“合声”音乐节中,8位艺术家在古镇的河岸、戏台进行3天的现场声音表演,让公众在轻松的状态中获得新的艺术体验。他向我们介绍了刚刚结束的与香港的杨嘉辉(Samson Young)共同发起的声音表演交流项目“Sonic Transmission–声音传输”,以及紧接其后的“声闻:亚洲实验音乐呈现”(SAVAKA: asia experimental music currents)。

“声音传输”是从去年5月开始的,我们送六个艺术家去香港艺术中心演出,作为Socnic Anchor 这个长期的系列演出的一个部分;香港那边是从去年9月开始送六位艺术家来上海的外滩美术馆的艺术夜生活表演,整个交流项目持续了一年多。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是出发点是:在上海,声音艺术家、实验音乐家演出的机会比较少,现在是自发组织的活动比较多。第二个是他们面对的是哪些观众?我当时觉得如果这些艺术家可以去香港面对那边的观众,跟当地的实验音乐的环境会有所交流。毕竟项目只是一个作为事件来发生,做一场演出并不难,重要的是它与本地的音乐生态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项目实施的过程是比较顺利的,我们找的艺术家也都比较成熟,可以代表上海实验音乐的一个现状。香港那边艺术家来上海的情况是,每场观众的数量特别稳定,基本保持在50-60人,多的时候过百人。我们希望请他们来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和关注,然后才可能去慢慢深入了解。外滩美术馆的“艺术夜生活”针对的受众是艺术爱好者,在我们的演出活动里,我们发现观众越来越年轻,每次能看到新面孔,也会看到老面孔。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公共教育平台做一个实验音乐的普及工作。有观众会问实验音乐有没有好坏的判断标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当然是要多听。如果观众听过一段时间,开始问为什么这个比那个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说明一些问题了。现在观众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有观众问为什么你们会想在这个平台做这样一个活动,他考虑的已经不是某一位艺术家了。

外滩美术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组织和宣传方面对项目的支持度很高,接下来一年的工作重点是受邀为外滩美术馆策划的“声闻:亚洲实验音乐呈现”,该计划邀请亚洲范围内的实验音乐家来上海进行演出和讲座对话,我也会邀请从事声音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一齐参与,在贯通理论与实践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