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12年1月

陈彧凡、陈彧君


“木兰溪计划”是陈彧凡、陈彧君兄弟的首次联展。木兰溪位于中国福建莆田,他们采用这条河流作为展览名称象征了创造之源。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母亲河”木兰溪是他们生活和文化的源头。而在这次展览中,它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他们用硬纸壳和现成品创作的象征木兰溪的装置构成了整个展览的核心观念和框架。但他们从2007年开始的“木兰溪”项目却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一曲跨越时间、空间与历史的挽歌,勾起了维系亲情的记忆与传统。而时至今日,这样的联系却变得淡泊、短暂,正如他们2011年的“日常关系”(Everyday Relationships)那样,其中打印出来的黑白家全家福被折叠成了单薄的船形,并用纸夹子和纸绳捆在一起。这些照片是每年兄弟俩回乡过年的时候与家人拍摄的。纸船象征着他们注定要像船那样随着涟漪漂去。

兄弟两人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该系的特色是将不同材料进行综合,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系列作品《正月2007-2008》中。其中,他们用水彩和丙烯小稿覆盖在裁剪的报纸和坐标纸上,从而通过这种叠加唤起片片记忆。陈氏的装置基本上都是静止的,但它们会随着来自他们自身背景的疏远和亲近的结合蠢蠢欲动。他们将莆田称为“侨乡”,有大量当地人从这里走出了国门。大约60万定居海外的中国人都来自于此,因此,“木兰溪”探讨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心里空间,他们在多个层面上是分离的,但又被同源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因此,平淡和真实被投射上了神话般的想象。

如果说这个展览充满了忧郁的迷失感,正如陈氏兄弟所言,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传统消亡的牺牲品,并且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共同的身份也将不复存在。在《被延续的情景》(2011)中,绘画和LCD显示器被嵌入木头,从而表达了这种迷失感。三段录像记录了2009年他们的祖母的葬礼:一群和尚聚集在他们家的厅堂里念经做法,人们将老人的家具烧掉,火花就从这堆闷燃的废墟上飘向天空。屏幕上的火光似乎是对现代性的残酷变化的一种对抗。

其实,有着大量流散人口的沿海城市往往最先进入工业化和国际化——甚至现代性本身。来自这些省份的移民也是最先将国内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的人群,这也让这些地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其他省份。如果说大中华的每个侨乡都是大陆的一个异乡,呈现了另一个现代性和中国身份,那么,可以说陈氏兄弟在“木兰溪”展览中试图采用这种传统: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语境中标明这种身份,而威胁着该身份的却正是这样的叙事。

译/ 梁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