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12年4月

洪浩,《就势 百家之一》,2011,纸上铅笔裱于铝板,亚克力,木,120 x 195 x 7 cm。

洪浩:就势

洪浩,《就势 百家之一》,2011,纸上铅笔裱于铝板,亚克力,木,120 x 195 x 7 cm。

十多年来,洪浩的创作所关注的一直都是经济和审美的堆积问题。摄影系列《我的东西》(起始于2001年)由艺术家私人物品的扫描照片等综合图像组成。这些物品包括书本、卫生纸、护照、钢笔、钱包、牙刷和信件等,从平淡无奇到稀奇古怪,营造了一种既私密又咄咄逼人的感觉。在当时,这件作品被认为表现了过剩的主题,以及当代中国迅速发展的物质文化与资本文化。其中的一件作品《我的东西6:我家革命的遗物》(2002年)展现了文革时期洪浩家里的东西,作为证明当时统治的一个例外,这件作品毫不隐晦地表达出共产主义的历史和消费主义的现实之间的对峙。

洪浩最新的展览《就势》继续体现了他对收集物的兴趣。艺术家自己的纸巾、便条、收据、信件和其他一些纸质品的碎片被集合起来,以复杂的结构安排,精心收集陈列展出。洪浩展现的是这些文件空白的背面,用铅笔勾勒出正面的字或图像,对细节巨细无遗地描摹可以使人反向阅读。这些材料大多是交易凭证,从作品名称字面上就有所体现,譬如《寄生——交易》(均作于2011年)就以背面的形式展现了带有交易记录的银行水单。无论他们是否以现金交易,这些文件都表现了物质、历史、思想、感情,尤其是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就是由它的碎屑构成的。

每件作品往往突出一个短语。在《再生——都是纸老虎》中,作品标题上的铅笔字可追溯到社会主义时期海报背面,红色的背景和毛泽东肖像的轮廓透过泛黄的原本依然清晰可见。还有的是复制了整个神圣的文本诸如《中国宪法》(《寄生——宪法》)和《道德经》(《思齐——道德经》),但同样,这些都是反着写的,沿着收集原件的反面。洪浩对铅笔的使用游刃有余,能够精确地复制印刷的图像和字样,其精巧达到完全可信而逼真的模仿。

这次展览的标题与中国古代的“依形就势”思想有关,其自身就承载着一段历史。虽然有些字典将这一古语解释为“趁势(to make use of momentum)”但画廊将其翻译为“as it is ”。相应地,洪浩并不抗拒组成他作品的这些收集到的材料,他的修改从原作本身出发,譬如沿着原作边缘和界限的那些线条。但在这一情况下,描摹本身就是反抗的一种表现。《寄生——素图之一》和《再生——位置图》分别是一张英文版的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北部地区天津的中文地图。但是这两张图都是不可用和无法辨识的,大陆和类型读起来方向都弄反了。一个反着的地图不仅是无用的,可能在其对空间和世界秩序的颠倒上甚至是异端的。对基本文本的处理也同样如此,宪法在洪浩的《寄生——宪法》中是清晰可见却又是一个荒谬,与原文反向的版本。虽然这样的方式是隐晦的,但暗示却很直接。

译/ 梁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