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8 results for: Paul Chan

  • 杂志 PRINT 2009年9月

    在威尼斯表演

    托马斯•克劳|Thomas Crow

    “威尼斯就是奥斯卡,”今年威尼斯双年展阿联酋国家馆策展人戴德•若格哈德(Tirdad Zolghadr)在装置中的一段录像里说。或者更准确地讲,他是在几个月前公布国家馆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此番意见的。一帮美国和英国国籍的演员根据当时的笔录将内容重新录音,另外还有两名演员在国家馆开幕现场分别扮成若格哈德和阿联酋国家馆负责人拉米斯•哈姆丹(Lamees

  • 杂志 PRINT 2009年9月

    威尼斯2009—游戏场

    林•库克 | Lynne Cooke

    郁郁葱葱的棕榈树,陪衬着白色的柱廊,美丽的海景尽在眼前。古典主义的气息尽在其中,这里曾是Padiglione Italia (新命名为“展览宫”)的正门,而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的作品,真是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不禁令人想起威尼斯海滩。在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 杂志 PRINT 2009年夏季

    夜校

    塔兰•法泽利斯 | Taraneh Fazeli

    艺术圈趣闻一则(很像戈达尔电影《一切安好》肉类加工厂工人挟持经理的场景):在柏林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观众被带到一个有电视的房间,通过电视屏幕收看会议直播。但由于技术故障,电视放出来只有图像没有声音。一心来参加讨论的观众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是故意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挑衅行为,所以决定封锁讨论现场。当晚研讨会碰巧在一间厨房里举行,因为主办方认为厨房是代表热情好客和愉快交流的地方,所以特意这样安排。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危机才最终解除,“人质”才被释放。当时,被“释放”的讨论小组成员只向“挟持者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敲门进来?

  • 杂志 PRINT 2009年夏季

    电影装置先锋保罗•夏里兹

    布鲁斯•詹金斯 | Bruce Jenkins

    在惠特尼2001年的经典大展《进入光的世界:1964-1977美国艺术中的投射影像》中(“Into the Light: The Projected Image in American Art 1964–1977”),一个失误就是对保罗•夏里兹(Paul Sharits)的电影装置《快门界面》(Shutter

  • 新闻 NEWS 2009.05.06

    Alpert艺术奖公布获奖者名单

    艺术家Paul Chan和Paul Pfeiffer,戏剧家Rinder Eckert, 音乐人John King, 舞美师Reggi Wilson成为本年度Alpert艺术奖获得者。该奖是由Herb Alpert基金赞助,CalArts执行。十五年前设立该奖以后,70名艺术家该奖,其中包括蔡国强,凯瑟琳•奥比,Walid Raad,

  • 杂志 PRINT 2009年4月

    第二届都灵三年展

    尼古拉斯•卡利南 | Nicholas Cullinan

    作为第二届都灵三年展的缪斯,忧郁与其说是一个主题,不如说描述了一种情绪。本届三年展由丹尼尔•毕尔鲍曼(Daniel Birnbaum)策划,副标题为《土星的五十个月亮》(50 Moons of Saturn)——每位参展艺术家分得一枚月亮——一共三个展场。整体看下来,这次三年展可以说是最近用情绪取代概念的展览潮流之代表。去年在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的群展《日食:黑暗时代的艺术》(Eclipse:

  • 杂志 PRINT 2009年1月

    2008 光州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2008和第三届横滨双年展

    Philip Tinari|田霏宇

  • 杂志 PRINT 2008年1月

    2007里昂双年展

    Kate Bush

    [[img:1|left]]

    Stéphanie Moisdon和小汉斯(Hans-Ulrich Obrist)策划的2007年里昂双年展试图书写最近十年的历史——“尚未命名的十年”。叙述正在进行中的时期——这一行为可以说是诗意得要命,也可以说自大至极。而拥有三个主展区——当代艺术馆,一个叫La Sucrière的旧仓库和当代艺术学院——的双年展两者都有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