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8 results for: Paul Chan

  • 杂志 PRINT 2023年12月刊

    2023年度最佳

    姚嘉善

    姚嘉善(Pauline J. Yao)是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视觉艺术主策展人,近期她在M+策划了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和斐公庆(Bui Cong Khanh)的个展。目前她正在负责展览“黑白:摄影叙事”(Noir & Blanc: A Story of Photography)的筹备工作,该展览由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 新闻 NEWS 2022.10.10

    艺术家陈佩之、斯凯·霍平卡和塔瓦雷斯·斯特拉坎获2022麦克阿瑟奖

    多媒体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导演、影像艺术家和摄影师斯凯·霍平卡(Sky Hopinka)以及概念艺术家塔瓦雷斯·斯特拉坎(Tavares Strachan)成为2022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今年共有23位获奖者,来自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历史和工程等领域,奖金为每人80万美元。

    陈佩之因其跨领域实践受到赞誉,“致力于

  • 新闻 NEWS 2022.09.25

    古根海姆取消HUGO BOSS奖

    据Artnews报道,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将停止颁发10万美元奖金的Hugo Boss奖,该机构没有说明取消这项两年一度的奖项的原因。Hugo Boss奖于1996年与德国时尚奢侈品公司Hugo Boss共同成立,旨在奖励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影响。

    该奖项仿照英国的特纳奖设立,但不受国籍或年龄限制。往年获奖者包括马修·巴尼(Matthew

  • 专栏 COLUMNS 2020.11.10

    余震:陈佩之

    陈佩之(Paul Chan)

    美国总统选举前后,ARTFORUM邀请若干艺术家就大选分享了一段文字、图像或者视频,我们将在中文平台陆续翻译发布这些内容。

    11月3号之后的几天,我完全没有胃口。什么东西吃起来都不对劲。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新冠病毒和当下的政治灾难之间惊人的相似性:二者都令我们丧失知觉。

    失去味觉和嗅觉是新冠的两大主要特征。社交距离进一步剥夺了我们的触

  • 杂志 PRINT 2020年7/8月

    现实测试

    提姆·格里芬

    《闹剧之后是什么?》(What Comes After Farce?),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著。纽约:Verso,2020年。总页数:224。

    通过“后xx”来考察当前文化图景的做法在过去二十五年间批评家和史学家关于艺术的写作中已经不算新鲜。然而,正如哈尔·福斯特(Ha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0.06.18

    紧急中的沉思

    杨北辰

    如果站在未来的视角,2020年很可能意味着一系列漫长“紧急”的开端。在无数紧急一起涌现的当口,我们甚至得去判别何为其中最为紧急的势态,在为之制定捉襟见肘的对策时,不得不主动忽视与之相伴而生的其他危机。在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中,采取隔离与社交距离的主张成为了明确的共识,电影院、餐厅、旅游景点、大学相继关闭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美术馆、画廊、博览会等当代艺术的基础设施。哲学家阿甘本备受批评的论述触及了这一点,即新冠导致“例外状态”的常态化,自由进而被牺牲,人类将长期处于恐惧与不安中。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终将到来的“重启”是否可以化解这种忧虑,抑或在闭锁结束后,其能否为人与人的连接带来某种新的模式?

  • 专栏 COLUMNS 2019.09.08

    连接紧密的与不可联结的

    张涵露

    《美国工厂》记录了来自福清的汽车玻璃大亨福耀集团在俄亥俄建立工厂的初期。就在这部电影的在线片源被删的同一天,上海第一家Costco在闵行开张,四个小时后,超市因为前来的顾客太多而瘫痪,被迫关店,货品被疯抢的视频和假视频在微信上疯传。在中美贸易危机像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刺激人神经之际,福耀代顿开厂,Costco上海开店,同样是将一种经验移植到太平洋对岸,同样来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洪流,分别演绎了生产的困境和消费的狂喜。

  • 新闻 NEWS 2019.01.19

    艺术家联署敦促新美术馆允许员工组成工会

    超过五十位艺术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为支持纽约新美术馆的员工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后者在开始组建工会的过程中面临着该机构管理层的阻力。新美术馆员工本月早些时候向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并正在准备1月24日星期四举行的工会选举。

    该机构目前正与致力于干扰工会的咨询公司Adams Nash Haskell &

  • 杂志 PRINT 2017年11月

    斯芬·吕提肯(Sven Lütticken)的《文化革命》

    托马斯·艾尔塞瑟 | Thomas Elsaesser

    [[img1]]

    历史前卫艺术——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的驱动力之一便是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决心。众所周知,通过全面接纳新的媒体和移动技术,包括马里内蒂、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 新闻 NEWS 2017.01.07

    众艺术家和批评家拟在特朗普就职当天“艺术罢工”

    近日,众多艺术家和批评家共同呼吁文化产业同行们在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就职典礼当天进行罢工抗议。到目前为止,“J20 Art Strike”(J20艺术罢工)的签署者包括艺术家阿罗拉和卡尔扎迪亚(Allora and Calzadilla)、陈佩之(Paul Chan)、汉斯·哈克(Hans Haacke)、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 新闻 NEWS 2014.11.21

    陈佩之获2014Hugo Boss奖

    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获得本年度Hugo Boss奖。这位香港出生的艺术家将得到十万美元。陈佩之参加过多个双年展,如惠特尼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评委Nancy Spector表示:陈佩之的创作跨越多个平台,无论是录像灯光还是以社区为根本的行为表演,都非常出色。

  • 杂志 PRINT 2014年11月

    陈佩之(Paul Chan)

    雅各布・普洛克 | JACOB PROCTOR

    2003年至2009年,陈佩之(Paul Chan)举行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个展,之后结束了在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将精力放在写作和出版事业Badlands

  • 新闻 NEWS 2013.12.13

    2014年Hugo Boss奖提名名单公布

    2014年Hugo Boss奖提名名单揭晓。获提名的艺术家分别是陈保罗(Paul Chan), 希拉•戈达(Sheela Gowda), 卡蜜儿•亨罗特(Camille Henrot), 哈桑•可汉(Hassan Khan),史蒂文•麦奎因 (Steve McQueen),夏琳-冯-海尔( Charline Von Heyl)。《纽约时报》的Caro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9.21

    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

    黄含康

    "其间...突然,然后"(Entre-temps…brusquement,et ensuite)展名构造出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的非既定具体概念。借此,艺术总监特里•拉斯拜尔(Thierry Raspail)和冰岛策展人冈纳尔•科瓦兰(Gunnar B. Kvaran)把聚光灯照向近年活跃于当代艺术舞台的主题"新叙事"(new narratives)。

  • 新闻 NEWS 2013.05.21

    2013年里昂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近日,里昂双年展公布了艺术家名单,共有五十名艺术家将围绕讲故事的主题展出作品,这些艺术家包括Neïl Beloufa, Trisha Baga, Helen Marten, Anicka Yi, Paul Chan,也有昆斯、小野洋子、马修•巴尼等。新闻稿表示,展出的“百分之八十的作品都是为2013年双年展特别创作的,都是新作。”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5.25

    疯狂时日

    安静 (Lee Ambrozy)

    从深圳雕塑双年展出来,过关只需三十分钟,穿过金元宝造型的维多利亚湾到达香港中环,所有在北京算是遥不可及的奢华品牌在这里都近在咫尺了。只有在中环,出现宝格丽、古奇、夏奈尔才不是为了摆阔,而是稀松平常的事。富足阔气是显而易见的,但时至今日(但最近)由于基础物价上涨,港人已经选择向北过关采购生活物资。今天,食品安全,通货膨胀,高昂的税额遏制(逆转)了商业流通的大潮。内地人涌入,买这买那,下到酱油,上到明朝瓷器。上周进行的第五届香港艺术博览会将这点再度升级,原本宁静的小岛被变成充斥了炫耀消费和画廊活动的风暴岛,一堆又一堆的贵宾晚宴,就像艺术家陈茂波(Paul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10.23

    其貌不扬 [伦敦]

    Kate Sutton

    谁曾想到伦敦的阳光如此明媚?周六的午后,天色湛蓝,我走在为一年一度蛇形画廊马拉松艺术展(Serpentine Gallery Marathon)建造的半透明网格圆顶下。今年的主题是“花园”(Gardens), 这显然是受了Peter Zumthor为这家画廊的第十一个展台所建造的黑色“封闭花园”(hortus conclusus)的启发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3.17

    博物馆怎么办? [纽约]

    Katy Siegel

    我们很难忽视理论话语与实际经验之间的鸿沟:一位博物馆馆长义正词严地对无为而治的美德论述了一番之后,便急匆匆地走向外面等他的车。作为知识分子的策展人们对展览的历史品头论足,但其实他们的解释都是从维基上盗用过来的。讲完后,他们回到座位上,等别人在台上演讲的时候,他们就玩弄自己的手机,上网交换化妆品小样(真的是这样)。而致力于研究前卫艺术的学者们不过就是例行公事地将上世纪六十年代欧美艺术史的标志性事件一样一样又罗列了一遍。在这个强调合作和高压政治的年代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自言自语;他们的演说总是过于繁冗(而且是老生常谈,完全不用准备),把讨论的时间都给占用了;他们来去匆匆,让人感觉就像限时抢购,热情的研究生和同行的教授还没来得及坐满会场,他们就赶紧离开了。

  • 新闻 NEWS 2010.03.03

    P.S. 1当代艺术中心吸收五名新董事

    P.S. 1当代艺术中心总监Klaus Biesenbach今日宣布,美术馆董事会方面已经增加了五名新成员。其中有行为艺术家、音乐人Laurie Anderson, 艺术家、活动家Paul Chan, Domus收藏创办人张明(Richard Chang), 男装设计师Adam Kimmel, 艺术史学家Diana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9.27

    北京,正在发生

    任兰

    在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各个艺术区又热闹起来。9月16日下午,在位于建外SOHO地下商铺的“这个店”,Julieta Aranda(胡里亚特•阿兰达)、Anton Vidokle(安东•维多柯尔)、 Martha Rosler(玛莎•罗斯勒)和胡昉以及“这个店”的工作人员Mi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