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5 results for: 曹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7.21

    民间的力量

    徐丹羽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民间的力量”提出了一个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很重要问题——谁是“民间”?按照策展人在新闻稿中给出的“标准答案”,“民间”是官方艺术之外的“在野”。但如果“民间”被理解为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机构至少需要明确地划定官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简单地以民营美术馆的身份作为合法性,再重组为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断裂的“非民间”叙事。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5.16

    海上列传

    王辛

    “历史并不是靠一点点被挖掘还原的,而是排山倒海向我们碾压而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参展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在开幕期间某晚宴上如是说。虽然原本在谈论垃圾信息必然成为人类文明最庞大的文档,但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威双本身。“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s)主题宏大,且以复数形式告诉我们这种

  • 专栏 COLUMNS 2015.03.31

    “作为集体形象的表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2003-2015”讨论会实录

    三月十九日,《艺术论坛》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的“作为集体形象的

    表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2003-2015”讨论会,作为该系列讨论的第一场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举行。本次讨论会邀请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历届策展人和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策展人弗朗西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3.17

    三千世界

    杜可柯

    三月十三日,在香港艺术中心汉雅轩《三个艺术世界》新书发布会和论坛上,曾一度引发中国艺术圈热烈讨论的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引用了巴迪欧作为开场:“谈世界这个概念很麻烦,因为巴迪欧说过,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这同一个世界却处于不同的逻辑统治下,只有货币这个普遍等价物统治了我们五百年。如果我们能找到办法推翻货币逻辑的统治,也许就能立刻实现共产主义了。”

  • 新闻 NEWS 2015.03.05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

    由奥奎·恩佐担任总策展人的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昨日公布,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136名艺术家参加。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9日开幕,5月6日预展开始,11月22日闭幕。在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中,中国艺术家有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

    双年展将委托卡拉·沃克(Kara Walker)执导文森佐·贝里尼(Vincenzo

  • 专栏 COLUMNS 2015.03.02

    曹斐:2014年度最佳电影

    曹斐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 弗兰克·米勒-《罪恶之城2:红颜祸水》

    黑白漫画式的新人类电影,看着直叫爽,刺激。不从文艺分析角度看,在视觉语言上它是极至的,创新的,艺术的:一个设计学上的平面构成世界,对画面精雕细琢,竭力还原连环画绘本的二维风格,大黑大白的错综组合塑造强烈的平面蒙太奇,常以多视点漫画分镜框来调度场景,比如呈现两人斗殴会延伸出

  • 新闻 NEWS 2014.12.01

    2014瓦尔达影像奖颁发 崔健《蓝色骨头》获奖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报道: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城市设计学院和学院美术馆承办的2014年"瓦尔达影像奖",于11月27日在CAFAM美术馆举办了颁奖典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副院长黄建成,瓦尔达影像奖执委会主席、著名电影导演宁瀛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崔健以他的《蓝色骨头》 获得了"特别关注人物奖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11.08

    谁之亚洲

    周昕

    等我赶到现场时,汪建伟在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个展“时间寺”的开幕表演已经开始了。这场配合美术馆环形大厅做文章的声音表演取材自博尔赫斯图书馆的概念,以二十个关键词为主题,邀请演员在扩音器面前即兴朗诵或对自己拿到的关键词做出回应。策展人汤伟峰(Thomas

  • 采访 INTERVIEWS 2014.09.19

    曹斐

    王辛

    曹斐近日在纽约Lombard Freid画廊展出新作《La Town》,40余分钟的定格拍摄影片全部由微缩人物与场景组成。在这个与现实比例为1:87的世界里,艺术家试图描摹一座城市的过往与命运。它反复在虫洞中迁徙至其他时空,逃避着记忆的捕捉,后在当代博物馆展览柜中被封存、展出、遗忘。展览至2014年10月25日。

    我是无意中在淘宝看到

  • 新闻 NEWS 2014.05.13

    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公布最新艺术家名单

    五月十三日,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公布了最新艺术家名单。参展艺术家和团体如下:曹斐, 陈界仁,陈劭雄,陈彧凡&陈彧君,程然,耿建翌,格兰•弗瑞 (约翰•林戴尔) (Gran Fury (John Lindell),黄博志,岩崎贵宏 (Takahiro Iwasaki),贾淳,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奥利维•科克塔-卡雷勒侬 (Tellervo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4.30

    “十五年意味着痒了两次”

    巢佳幸

    “很高兴大家都来了!”十五足岁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创办人、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先生言辞朴素却很动容。此时南浦大桥脚下的“电厂”大咖云集,群贤毕至,瑞士驻沪总领事史伦博先生(Heinrich Schellenberg),上海当代艺术馆博物馆(PSA)馆长龚彦,CCAA总监刘栗溧,香港M+美术馆国际策展顾问李立伟(Lars

  • 新闻 NEWS 2014.01.17

    管艺向香港视觉文化博物馆M+捐赠艺术作品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今日宣布,香港未来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获得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收藏家管艺捐赠37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管艺于2001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其藏品关注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是次捐赠的作品覆盖了从星星画会以来的中国艺术,特别侧重中国观念艺术在过去30年里的发展轨迹。该批捐赠涉及的艺术家包括黄锐、新刻度小组、黄永砯、吴山专、顾德新、张培力、王广义、王鲁炎、林一林、梁巨辉、陈劭雄、颜磊、周铁海、徐震、陈文波、王音、沈远、郑国谷、曹斐及段建宇等,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05年,其中包括参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5.27

    放大

    Doretta Lau

    就在第一届艺术巴塞尔香港开幕前的几天里,因为一只鸭子,这里成为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头条:香港艺术周的宣传工具——维多利亚港的大橡皮鸭不知怎么漏气了。在社交媒体上,鸭子被说成是禽流感的牺牲品。丹麦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将他的不幸之作起名为《传播欢乐到全球》(Spreading Joy Around the

  • 专栏 COLUMNS 2013.05.28

    复调的现实与离散的族群

    周昕

    沿袭纽约市现代美术馆(MoMA)电影部始于二战前的国际主义视野以及纪录电影传统, 一九九七年中国当代纪录电影作品以“后广场第六代录像作者”身份首次在美国公开亮相。时值吴文光应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邀请在纽约访学,评论兼策展人Bérénice Reynaud促成中国当代纪录片在MoMA的首次展映。而后,在二零零一年起始于纽约大学电影学系的“真实中国(Ree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2.19

    自治区

    杨北辰

    时代美术馆自去年以来推出的多项展览与活动——无论是密集、“行话”以及“行业化”的“脉冲效应”,还是注重在地实践与学术意味的长期项目“黄边站”——无不体现出其作为专业的当代艺术机构,试图通过经营自身在当代艺术多重“他治”(heteronomy)局面下的自治能力,以实现机构独立、全面且敏锐的主体价值的企图。从这个角度说,“自治区”似乎正契合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舒张:以一个标准的国际化群展作为阶段的总结,为正在发生之事与可能发生之事进行可能的命名——在此意义上,“自治区”既处在当代艺术的安全框架之内,又牵扯到历史与当下众多激进亦微妙的话题。

  • 专栏 COLUMNS 2011.10.28

    “延时”

    张尕; 翻译 / 高高; 整理 / 梁舒涵

    本次媒体艺术专栏回顾张尕于2009-2010年策划的“延时”展,就媒体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展开讨论。 该展览为中国美术馆与瑞士比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 首站于2009年11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并于2010年3月巡回至瑞士比尔展出。 参展艺术家:Peter Aerschmann, 曹斐, 陈邵雄, Arthur Clay,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6.19

    曹斐个展

    Brian Droitcour

    让你的手指在《玩乐时光》(Play Time)中穿行。《玩乐时光》是曹斐2011年创作的装置作品,同时也是她在纽约Lombard Fried第四次个展的主题。各种历史标志性建筑的木质模型,方尖碑,经典的古希腊式人字墙壁面和变形的巴比伦塔构成了一幅都市情景。但同时,这些建筑元素也是穿插在木质坡道和弯道之间的“障碍物”,邀请观众用手指滑板在这个雕塑作品中滑行。录像作品《东风》(East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5.31

    美的历程

    Doretta Lau

    暴风雨为香港艺术周拉开了帷幕。当我奔赴周一晚上的画廊活动时,开始下雨了。但这晦气的天气,并没阻挡艺术爱好者们看展的热望,有不少展览开幕了,如王克平在十号赞善里的Eternal Smile,Miquel Barceló在老建筑毕打行Ben Brown画廊的开幕展。在Ben Brown碰到一位作者,跟她聊起行程,发现彼此几乎重叠。就如她说的:“大家似乎在过一个主题假日。”

  • 杂志 PRINT 2011年2月

    工艺品与贸易:缝制观点

    Julia Bryan-Wilson

    去年十月,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艾未未个展上,一亿颗手工绘制的陶瓷葵花籽据说在观众的踩踏下扬起了对人健康有害的尘土,导致美术馆管理层在开幕几天后将作品围了起来。虽然尘土问题似乎平息了,但外包劳动力这个漂浮在无数手绘陶瓷葵花籽(原产地在中国陶瓷之乡景德镇)上方的幽灵却在如今依赖廉价工厂劳动力的全球经济背景下继续影响着有关手工制作之伦理的讨论。艾未未的作品及其引发的争议暗示着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艺术内部的破坏性,但同时也表明工艺很容易被纳入并控制在机构和市场结构之内。尽管“自己动手”在主流创作中比以前受欢迎,但手工艺仍然常被置于艺术的视野范围之外,在批评或策展层面上从未得到过全面审视。

  • 杂志 PRINT 2010年12月

    本年度他们最喜爱的展览

    Saâdane Afif、 Richard Artschwager、 Charles Atlas、 Dike Blair、 Olaf Breuning、 Luis Camnitzer、 Mary Ellen Carroll、 Xavier Cha、 陈界仁、 Clegg & Guttmann、 Ann Craven、 Abraham Cruzvillegas、 Simon Dybbroe Møller、 Keith Edmier、 Gardar Eide Einarsson、 Tony Feher、 曹斐、 Peter Fend、 Florian Hecker、 Karl Holmqvist、 Dorothy Iannone、 Teppei Kaneuji、 Karen Kilimnik、 Camilla Løw、 Vera Lutter、 Renzo Martens、 Rodney McMillian、 Bjarne Melgaard、 Deimantas Narkevičius、 Nils Norman、 Ken Okiishi、 Falke Pisano、 Rob Pruitt、 Charles Ray、 Pipilotti Rist、 Sterling Ruby、 Simon Starling、 A. L. Steiner、 Nicole Wermers、 Terry Winters、 梁远苇

    OLAF BREUNING

    Henri Cartier-Bresson(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进入少年之后,我终于不再沉迷于各种塑料玩具了,而是开始对摄影发生兴趣,我最崇拜的就是Henri Cartier-Bresson,我会反反复复看他的画册,然后拿起相机,在我们小小的瑞士到处寻找完美的景色。再次看到他的作品,我不仅惊异于自己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变化,而且直到现在依然觉得Cartier-Bresson的作品魅力不减,在这个并不追求真正的艺术质量和美的世界里,他的作品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