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3 results for: 郑慧华

  • 所见所闻 DIARY 2022.12.22

    不是玛莉看见的未来

    徐诗雨

    半年多前遇到立方计划空间的罗悦全(Jeph)跟郑慧华(Amy)寒暄时,随口问了一下他们最近在忙什么。Jeph难掩兴奋却又一如以往恳切地说:“我们今年要办音乐祭,记得把时间留下来。”我对音乐祭说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也从来没有立下类似人生必追一次Fiji

  • 新闻 NEWS 2017.05.14

    安妮·伊姆霍夫和弗朗茨·艾哈德·瓦尔特获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评审委员会公布本届获奖名单。艺术家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在德国馆的展览“浮士德”获金狮奖最佳国家馆奖项。委员会称“这件充满力量又令人不安的装置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让观众直面焦虑。伊姆霍夫的作品既是对国家馆建筑本身富有原创性的回应,在物品、图像、身体和声音的处理上也非常精准。”伊姆霍夫最近还获得了2017年“绝对艺术奖”。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1.17

    现实秘境

    李依桦

    由郑慧华策划,耿艺术文化基金会与立方计划空间联合主办的展览“现实秘境”集合了13组主要来自亚洲的艺术家,以冷战这段时间与事件作为重新思考历史之尝试的起点,试图找出因不同地方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塑出的多重现实,从而探寻对当下生存的不同理解和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很多艺术家选择了以叙事来诠释他们关于“亚洲”的观点,通过找寻档案、诉说故事,甚至是用虚构手法来想像和建立关于亚洲的不同定义。

  • 新闻 NEWS 2016.11.04

    2016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发布

    《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典藏国际版)宣布2016年“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的获奖名单。本届获奖者共五位。他们是资深批评家/策展人陈侗,中青年批评家卢迎华、鲁明军,以及中青年策展人何雨、鲍栋。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奖” 自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7.11

    下一个二十年?

    武漠

    当我们在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中浸淫日深,那些构筑了此种生态的机构与人事通常会变得如同吃饭喝水一般习惯成自然。1996年,七位香港艺术家——李志芳、梁志和、文晶莹、黃志恒、梁美萍、曾德平和张思敏——在港岛西部共同创立了Para Site,当时的他们也许还难以想象,倏忽之间,这个非营利当代艺术空间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二十年。

    某种程度上说,Para

  • 专栏 COLUMNS 2016.02.11

    郑慧华:2015年度最佳展览

    郑慧华

    当代策展对于制作展览的形式演绎和观念拓展的考量,早已不仅是关于展览内部的作品表述和再现的技术,更多为的是通过展览作为“方法”,和艺术的框架/机制,与其内外的资源条件、历史、文化语境做出更具交织感、互为文本的思辨。

    2015年,日本京都举办了“京都国际现代艺术祭”,由资深策展人何本信治(Shinji

  • 新闻 NEWS 2015.05.08

    第二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公布评委名单

    上海外滩美术馆与Hugo Boss合作,将举行第二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第一届亚洲艺术大奖于2013年举办,与第一届不同的是,本届奖项不仅覆盖大中华地区,还将评奖范围延伸至东南亚。入围艺术家将于六月底公布,并于于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群展。

    日前,本届评委名单已经公布。今年的评审成员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10.23

    生产在线报导

    陈克伦

    八月初,规划论坛的黄建宏老师跟我讨论,希望组织一个联结台北双年展(简称:北双)与“亚际论坛”的研究小组。我为小组起了个颇有“生产”意味的名字:“工厂小组”,希望将一次性交流转化为积累的进程,于是邀集五位青年研究者(包括我在内来自新竹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的杨成瀚与唐慧宇,以及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王圣闳与徐明瀚),进行建立知识生产桥梁的系列研究,包括双年展概念、参展艺术家计划与作品,以及展览构成;藉以生产田野调查、思想评论,并推展未来亚际双年展的策略想象。所以,我想这篇笔记不仅是见闻陈述,也是一段生产进程的侧写。

  • 新闻 NEWS 2014.04.28

    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于2014年4月27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双年展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双年展的首场学术论坛。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影舞之眼•视域之外”,由董冰峰与台湾策展人郑慧华(Amy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2.26

    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

    陈玺安

    郑慧华与立方计划空间团队的策展往往是签名式的。这不是指中国大陆常见的那种在海报上将策展人名字印得斗大的展览,而是体现在展览母题以及和展场处理手法的一致性上。他们长期关注台湾的声响文化,以及冷战与现代进程中产生的档案,并用一贯灰阶式的展场设计相对应。

    这次的“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再加入了包括何东洪在内的文化学者参与策展工作

  • 新闻 NEWS 2011.05.05

    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宣布,王虹凯苏育贤将代表台湾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位于普里奇欧尼宫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的台湾馆将举办由郑慧华策划的展览“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台湾社会声音图景”。

    本届展览是一项关于“声音”、铺陈台湾的“社会声音图景”(social

  • 杂志 PRINT 2010年12月

    2010年度十佳

    姚嘉善 | Pauline J. Yao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大庆

    很难去判断究竟哪个更具超现实性了:一是去年的10月1日上午,国庆大阅兵的时刻,二是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馆为庆祝这场盛事而举办的两场大展。第一个展览“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出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不出我们所料,传统媒体巧妙地掩饰了“当代艺术”缺席的事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则展出了1840年到现在上百幅有关历史事件的写实主义绘画,所以作品均于2009年创作完成。就如国庆节那天的庆祝盛典一样,两场展览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定格。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1.16

    再见 2008

    郑慧华|Amy Huei-hua Cheng

    喜忧参半的2008年慢慢划上了句号。这一年里,风云变幻的大环境带来了不可抗的各种变动,大到整个行业,小到个人生活。人们比以往更惴惴不安,但对于未来,却比以往更心怀期待。热闹之后的落寞,也许能带来更清晰的洞见和蓄力。很快,在传统的中国日历里,真正的新一年就要来到了。在此之际,Artforum中文网邀请了台湾的策展人郑慧华(Amy Hu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