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2 results for: 麦当娜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2.10.02

    谭焕坤

    万丰

    昏暗的房间正中,微弱的射灯下,一大块湿透的不规则形状布片紧抓着地面。靠近观察,异味愈发明显。那是水和人工尿液的混合物,猎人用它诱捕雄鹿,而生于1997年的香港艺术家谭焕坤用它诱捕观众。这气味隐隐贯穿在他于Empty Gallery的首次个展“F”中,注释着从一个湿漉冰冷的梦中刚刚醒来般的一刻,如首次踏入真实,踏入熟悉又陌生的“似曾相识”。

  • 新闻 NEWS 2016.09.16

    2015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勋章获奖名单揭晓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日前公布2015年度国家艺术勋章获奖名单。十二位获奖艺术家和机构分别为:抽象画家杰克·惠滕(Jack Whitten);编舞家拉夫·勒蒙(Ralph Lemon);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喜剧演员和导演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Sandra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4.21

    生活即是“卡巴莱”

    Mary Margaret Rinebold

    “1865——伦敦皇家咖啡厅酒店落成;1915——红磨坊毁于火灾,伏尔泰酒馆在苏黎世诞生;1965——丽莎·明奈利首次亮相百老汇;2015——‘紫罗兰蟹’(Violet Crab)在伦敦开幕”,新闻稿这样写道。此次在大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David Roberts Art Foundation)举办、由米洛万·法兰那托(Milovan

  • 新闻 NEWS 2013.06.15

    密歇根首席检察官阻止底特律出售艺术作品

    密歇根首席检察官Bill Schuette阻止底特律艺术学院出售艺术作品解决这座城市的债务问题,目前这些艺术作品价值一百七十亿。底特律负责应急负责人Kevyn Orr尝试用各种方式解决这座城市的债务问题,包括博物馆的经典作品,其中有一张1887年的梵高自画像,老勃鲁盖尔的《婚礼舞者》,乔凡尼•贝利尼的《麦当娜和孩子》等。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9.14

    秋日传奇

    Linda Yablonsky

    适逢纽约秋季艺术季拉开帷幕之际,很多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艺术季抢人气,比如天桥上的时装周,民主党在北卡罗拉那的会议,麦当娜在扬基体育场的演唱会。不管怎样,艺术界的小宇宙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气场。

    周二晚上,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准备发表电视讲话,瑞士学院举行了一个VIP晚宴,放映奥拉夫•布鲁宁(Olaf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2.27

    众星百态 [柏林]

    Travis Jeppesen

    这恐怕是最美好的时光。一线演员和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持人之一James Franco挑选了柏林佩雷斯计划中的两个作为他在欧洲大陆艺术生涯的起点,也许在上上周六克罗伊茨山的聚会上,你就能够在冥冥之中预感这一切了。当时,一小撮电影迷和艺术信徒们参观完柏林电影节到画廊外闲逛,并在晚餐休息的时候加入了百无聊赖的狗仔队和摄制组。画廊里面摆满了烧毁的儿童游戏室,一些影像装置和一幅放在角落里的四分五裂的艺术品。除了蜘蛛侠,看不见一个好莱坞甚至艺术圈里的名人,只有两个雇来的记者(或者说是三个,因为他们想把我也算在内)和疲于交际的Klaus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一千字: 萨阿丹•阿菲夫 (SAÂDANE AFIF)

    François Piron

    前言:Francois Piron

    看起来,美术馆越来越喜欢那些关于美术馆本身的展览了——一来可以通过对其历史的反思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二来可以显示它们的开放,对之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接纳的形式和做法敞开了怀抱。作为这种变化的一部分,美术机构打心底希望这种围绕非物质性作品组织起来的展览上门“挑战”。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空白”展,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最近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的回顾展,以及蒂诺•赛格尔这样的艺术家在机构体制内获得的成功。

  • 杂志 PRINT 2009年10月

    已经降临的未来:J•G•巴拉德 (1930–2009)

    罗伯特•韦尔 | Robert Weil

    大家都知道J•G•巴拉德(J. G. Ballard)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当代文化哲学家,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描述并预测了战后技术和媒体的急速巨变——他的小说告诉我们,这些急剧的变化正在永远改变地球的环境以及居住其上的人们的生活。接下来的篇幅当中,编辑罗伯特•韦尔(Robert Weil),电影导演大卫•克罗嫩贝里(David

  • 新闻 NEWS 2009.06.30

    蒙克《呐喊》失窃案中共犯被判刑

    《纽约时报》报道:参与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失窃案的共犯,近日在奥斯陆被宣判入狱,服刑期两年半。Bjoern Hoen现年四十一岁,在白日发生的抢劫案中,他负责提供逃跑工具。2004年8月22日,奥斯陆蒙克博物馆被两个手持武器的蒙面男子袭击,他们掠走了这件作品,以及另一件画作《麦当娜》。失窃作品2006年被找到,但是细节问题并未公布于众。Hoen承认他在抢劫案中,提供了车辆,但他不知道车辆是做何用的。另外两名男子已经在这场事件中被判刑,第三名嫌疑人则于2006年去世。

  • 杂志 PRINT 2008年11月

    形象的政治学

    David Joselit

    如何给名人这个词下定义呢?我觉得,名人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形象,这种形象源于某种“化身”,而不是一个人。做为一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也正是因此而遭到各种议论。一个知名的电视广告将他比作帕丽斯·希尔顿,似乎每个人都将他看成是个摇滚巨星。虽然,共和党阵营的策略让他们的候选人伪装成为一个圣明的战斗英雄和发誓雪耻的冰球妈妈,但2008年的大选,直接让人们挑起纷争对立的是虚幻化了的名人形象问题,而非麦凯恩的政治主张,政客们的这些姿态,假装表明自己那些惯用的手段并不是其政治化身所鼓捣出来的,实际上是粗鲁地否定了形象所产生的真正力量。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7.15

    罗马假日 [罗马]

    Cathryn Drake

    炎热的罗马之夜,我来到了Area Sacra di Largo Argentina,向下往废墟里望去,感觉时间仿佛被扭转了,Bedouin的异性装扮癖者们占据了公元前四世纪的四座古老寺庙。“简直是个迪斯科舞厅!”意大利的一位路人看着灯光闪烁色彩纷呈的营地,这样喊道。 这里,Eli Sudbrack的 Assume Astro Vivid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06.10

    威尼斯长征 [威尼斯]

    Linda Yablonsky

    星期三我走进军械库的土耳其画廊区,迎面看见一个液晶屏幕,上面用明亮的橘红色显示着“抱怨”(COMPLAIN)一词,你可以想像当时我有多兴奋。但接下来我看到了作品(创作者:Hüseyin Alptekin)剩下的部分:这是一组大型装置,由很多宜家样品间一样的小房子构成,灵感来源于西亚一种特殊的餐馆格局,作品上方还悬挂着另外一个屏幕,上面显示的词是“不要”(D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