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5 results for: Bernard Stiegler

  • 新闻 NEWS 2020.08.07

    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2020)

    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在当地时间2020年8月6日辞世,终年68岁。国际哲学学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于巴黎时间8月6日晚间在官方facebook账户上发布讣告,将这位学者一生的贡献概括为“一个独特而强烈的声音,一个关于技术与当代的非凡思想家,致力于创造新的语言和新的颠覆性思想”。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01.20

    郑源

    邓丽雯

    此刻,我在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一边敲打键盘,一边回想几天前进入泰康空间二楼“日光亭”看到的第一个视频:香港电视剧集里,一家人从新闻中听到自己亲人所搭乘的客机坠毁;随后,一个无情感的声音开始讲述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韩航空的民航客机严重偏航,被苏联空军误认为在执行间谍任务而遭击毁;为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美国政府决定将GPS开放民用。而当下中国发达的数码平台服务和电子商务—地图定位、外卖服务、共享单车等—都是基于GPS民用化。旁边的电视里播放的是2003年并入东方航空公司的西北航空的广告(该航空公司在艺术家郑源的家乡兰州曾设有分公司)。这是有些吊诡的溯源式的《一个(乏味的)晚上:新闻,广告和历史频道》(本文提到所有作品均创作于2017)。

  • 专栏 COLUMNS 2017.01.31

    2016最佳阅读:“非唯物主义”与走出“人类纪”

    蓝江

    轮回,历史的轮回!

    我们似乎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那个被称为“物”(thing)的魅影,再一次从观念论的缝隙中涌现出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大写观念对有形世界的演绎和穷尽,而是在无限的褶皱、挤压、撕裂和冲突中涌现出来的那种被归为神秘的“物”的力量。

    曾经被语言哲学和现象学宣布死亡的物的观念,甚至被传统唯物主义宣布死亡的“物”再次来

  • 专栏 COLUMNS 2016.03.16

    从全球化的极限看“在地”与“技术”

    采访/卢睿洋 魏珊

    许煜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国吕纳堡大学数码媒体文化与美学研究所讲师及研究员,法国蓬皮杜中心创新与研究所研究员,西蒙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写有专著《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 》,编有《30 Years after Les Immatériaux : Art, Scienc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2.11

    田晓磊:诗歌

    王文菲

    尽管田晓磊的《诗歌》(2014)在诸多方面令人联想弗里兹·朗(Fritz Lang)的《大都会》(Metropolis),其创作实则呈现出“后电影”的根本特征:朗将镜头对准现实世界中的微缩模型,在荧幕上制造出未来都市的魔幻场景,而《诗歌》则完全建立在计算机的模拟技术上,同名展览中的3D打印雕塑作品甚至可看作虚拟世界对于现实的重构——田晓磊利用模拟技术,试图以史诗式的宏大叙事探索技术本身对于人类本身与未来世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