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0 results for: Lawrence Weiner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3.06.06

    劳伦斯·韦纳

    btr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用词语雕塑。就好像语言是与水泥、木材或树脂相同的物质,或者说,由语言所指涉、观者接收作品时所获得的脑海中的形象与可见、可触、可360度环绕观看的被真实形塑的实体并无二致。

    韦纳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的核心由四件基于墙体的文本“雕塑”组成。它们皆具有一眼可识别的风格:用由艺术家自己开发设计的Margaret

  • 新闻 NEWS 2021.12.03

    劳伦斯·韦纳(1942-2021)

    观念艺术运动代表艺术家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于12月2日去世,享年79岁。韦纳因其基于文本的装置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包括令人回味或描述性的短语和句子,以粗体大写字母呈现,并附有批注符号,而且时常出现在不寻常的地点和表面。韦纳相信,想法本身可以构成一件艺术品,他的艺术实践贯彻了他于1968年提出的著名的“意向声明”(Declaration

  • 杂志 PRINT 2021年9月

    成真

    克莉丝汀·梅林

    如果你曾经听过朱塞佩·潘扎·迪·比乌莫(Giuseppe Panza di Biumo)的名字,大概率是因为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1990年,美国艺术家贾德写了一篇由四部分组成的文章,抨击意大利收藏家潘扎,文章最初发表在短暂存在过一段时间的小发行量德国艺术杂志《Kunst

  • 专栏 COLUMNS 2020.10.05

    艺术家与政治

    卡尔·安德烈,乔·贝尔等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感到有必要对美国日益加深的政治危机作出反应。然而,关于他们与直接政治行动之间的联系,不同的艺术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很多艺术家认为作品中蕴含的政治意义是他们所能采取的最深层次的政治行动。另一些虽然不否认这一点,但他们仍感到需要有更加即时、更加直接的政治参与。还有一些艺术家觉得他们的作品没有政治涵义,他们的政治生活与作品无关。对于艺术家应该采取怎样的政治行动,你的立场是什么?

  • 新闻 NEWS 2019.04.06

    纽约新机构The Shed正式开幕

    本周五,全新的纽约艺术机构The Shed正式揭幕。The Shed位于曼哈顿的Hudson Yards区域,容纳了展厅空间、一座小剧院,以及巨大的表演场地。该机构由城市政府建造,造价总计4.75亿美元。

    Artsy报道,开幕当天,The Shed上演了首场售票演出《美国原声》(Soundtrack of America),由艺术家史蒂夫·麦奎因(Stev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8.28

    尉洪磊:燕子世纪

    岳鸿飞(Robin Peckham)

    尉洪磊构建作品的方法类似柏拉图式的普遍概念:他居住的房子、消费的大众媒体、研究的艺术史都被压扁展开到一个形式与理念的平面上,最终汇集为一种创作实践。

    也许,总体而言,所有艺术家都这么做,但我们很少看到谁的工作能有如此轻松的智力上的纯粹。此次展览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任何目的声明,观众可以尽兴猜测雕塑与其看似无厘头的题目之间的语义

  • 新闻 NEWS 2016.02.25

    艺术家和作家支持苹果公司拒绝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破解iPhone的立场

    Artnews报道:美国笔会中心日前向美国司法部长洛蕾塔·林奇(Loretta Lynch)发出公开信,抗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要求苹果公司破解加密iPhone手机的做法。公开信得到了包括劳伦斯·韦尔(Lawrence Weiner)、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弗雷德·托马塞利(Fred Tomaselli)、弗朗辛·普罗斯

  • 杂志 PRINT 2016年2月

    信仰系统:公共虚构

    麦克·奈德·霍尔特 | Michael Ned Holte

    这个故事并不是从头开始讲起。

    那是洛杉矶的一个炎夏之夜,艺术家D’Ette Nogle和两只的壮硕、狂躁的狗站在台上。Nogle正在复述《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的情节,这部难说有多难懂的电影过去一个月正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上映。他的叙述,或者说“又臭又长的故事”(shaggy-dog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7.26

    钱,现金,毕加索

    Sarah Nicole Prickett

    在1998年,出了一个“Hard Knock Life”的歌。那时候我十三岁,还住在加拿大城郊。那首歌让我第一次听说Jay-Z的名字。从此我爱上了那个MV,还有大多在高中时看过的说唱和R&B的MV,然后毕业时是《雌雄大盗》(Bonnie and

  • 新闻 NEWS 2013.06.17

    策展人赛斯•西格尔劳布(Seth Siegelaub)去世

    策展人、艺术经纪人赛斯•西格尔劳布(Seth Siegelaub)周六在巴塞尔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西格尔劳布在六七十年代以代理观念艺术家而出名,其中包括Douglas Huebler, Joseph Kosuth和 Lawrence

  • 杂志 PRINT 2013年1月

    一千字: 凯瑟琳·毕格罗 (Kathryn Bigelow)

    艾米·陶宾(Amy Taubin)

    凯瑟琳·毕格罗 (Kathryn Bigelow)的《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2012)将你置于这个世界上你最不想出现的地方。面对一块漆黑、空荡的银幕,我们听到了一组发自遭袭后的世贸大厦的电话录音的混接,其结束于一个年青女人的哭诉声:“我是不是要死了?”,以及当电话断线时,911接线员发出的低语:“我的上帝啊。”这个开头较之前作《拆弹部队》(The

  • 杂志 PRINT 2012年10月

    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

    丹尼尔•伯恩鲍姆 | Daniel Birnbaum

    如果认为物拥有的故事如同人拥有的故事一样焦虑,意味着什么?今年文献展中的很多物品——发动机,蜂箱,调色刀均在其中——拥有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困窘的故事要诉说。拿德国苹果Korbinian来说吧,它源自于1923年,其时巴伐利亚牧师、激进分子以及爱吃苹果的科尔宾安•艾格纳(Korbinian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8.17

    丰饶角[阿斯本,科罗拉多]

    Catherine Taft

    8月3日,一大群捐赠人、粉丝和收藏家汇聚到非收藏机构阿斯本艺术博物馆(Aspen Art Museum)。这些来自全球各地(或者来自另一个城市的第二故乡)的支持者来到这里朝圣,参加这个高海拔的博物馆一年一度的系列募捐活动“wineCRUSH”,组织该活动的赞助人是Amy Phelan和John

  • 新闻 NEWS 2009.10.15

    瑞士艺术家组合获Wolfgang Hahn奖

    近日,瑞士艺术家组合Peter Fischli和David Weiss获得2010年Wolfgang Hahn奖。该奖由现代艺术协会颁发,将于艺术科隆期间颁发,同时将购买收藏一件艺术家的作品。二位艺术家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据说为Ludwig博物馆打造了一件“收音机装置”。之前的获奖者包括Rosemarie Trockel, Lawrence

  • 杂志 PRINT 2009年夏季

    第九届沙迦双年展

    帕米拉•李 | Pamela M. Lee

    第九届沙迦双年展的主题是《为未来做储备》 (Provisions for the Future),如果有必要说的话,这场双年展提出了很多全球双年展所掩盖的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当然,说起双年展应有的野心,这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为未来做储备》由艺术总监杰克•佩尔斯侃(Jack Persekian)组织,主策展人伊莎贝尔•卡洛斯(Isabel

  • 杂志 PRINT 2009年3月

    录像艺术家达拉•贝恩堡与媒体艺术家科里•阿肯吉尔对谈

    达拉•贝恩堡与科里•阿肯吉尔|Dara Birnbaum and Cory Arcangel

    如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前卫艺术到今天已经不再新鲜,如果就连网上普通的家庭录像也学会了隔离和操控流行文化的视觉元素,那么以这些模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困难和观念变化?本期《Artforum》邀请到先锋录像艺术家达拉•贝恩堡(Dara Birnbaum)和媒体艺术家/程序员科里•阿肯吉尔(Cory Arcangel)共同探讨挪用盛行时代的艺术。

  • 杂志 PRINT 2008年12月

    2008年度十佳

    Michael Ned Holte

    Michael Ned Holte经常为《Artforum》撰稿,下个月将赴加州艺术学院担任访问教授。今年年初,他在洛杉矶理查德·泰勒斯画廊(Richard Telles Fine Art)策划了名为《科学之前&之后》的展览。他也是上个月意大利都灵艺术博览会(Artissima 15)《当下未来》(Present Future)单元策展团队成员之一。

  • 杂志 PRINT 2008年5月

    Ed Ruscha畅谈近作

    Barry Schwabsky

    也许人们宁愿忘记过去,尽情享受当下,但是,也许是环境作祟,到了一定年龄的艺术家们,却喜欢沉迷于自己的过去里:一场场的回顾展,一篇篇著述,种种文字作品和访谈,关于过去的一丁点记忆也许艺术史学家们都可以衍生出一篇专著来--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愿不愿意,艺术家都不得不发现,自己的过去正日益占据着自己的注意力。“我不想有任何回顾”,

  • 杂志 PRINT 2008年5月

    异议的发动机

    Liam Gillick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23

    沙漠中的城堡[迪拜]

    Kyle Bentley

    上周二早上,在去迪拜的艺术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的路上,我还想着之前的一夜,当时纽约的空气很阴冷,美元贬值,不过是欧元的一小部分。出租车行驶在 Sheikh Zayed路上,这里上午9点钟的气温是(华氏)77度,钞票似乎长在热带植物上。 沿途,是购物中心 Mall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