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 Yung

  • 李杰:Someone Singing and Calling Your Name

    介绍展览的文字中指出这个展览是李杰创作的“significant shift”(重要转捩点)。当然这个展览在形式上与以前的作品是截然不同,但这反倒令我想,贯穿他创作中那核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他绘画布,要摆脱的正是”艺术”,放弃对象,这样得到的是时间去掉了的纯粹的消磨感,并把自己的意义交托给这种消磨。这一点在他那些反反复覆抽烟、工作的录像作品中也是显得很清楚,如果你曾经在看他的录像作品时暗自问过“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就正中下怀了。总之,李杰说的是个人经验如何在时间的消磨中渗入到一般对象之中。

    至于说他的作品现在开始关注什么社会焦虑、消费主义了,简直是在帷幕外看戏。当然,李杰可能也想说,商品也是经验的载体,但我宁愿说,在李杰的作品中,一切社会、消费、甚至艺术的问题,都敌不过被人的经验不断不断的占据。

    必须先想想,这个展览中的两组作品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第一组作品是四台电视,画面是凡士林、润肤乳等个人用品,以KTV字幕的方式反复列出这些物品的名称。有一位朋友提出这让她想到René Magritte的Ceci n’est pas une pipe。这个想法颇有启发性,提出了这个作品有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指称和本质的思考,也符合展览题目中的”Calling your name”。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组作品是在提供进入另一组作品的门径。

    另一组作品直情是一间

  • 寻找麦显扬

    麦显扬(1951-1994),香港雕塑家,七十年代在英国Goldsmith's College及Slade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及雕塑,获优异成绩。回港後一直从事艺术教学及创作,到九十年代初因癌病英年早逝。

    《寻找麦显扬》是“开放.对话”系列展的第三个展,香港艺术馆客席策展人任卓华(Valerie C. Doran)将这个展览分成两大部份。第一部份是麦显扬的作品及文献。

    展览现场的布置稳建中见雅致,不加修饰的地板,舞台化的灯光,都是为麦显扬的作品而度身订造,他的雕塑带浓重的古典风格,慑人庄严,同时又是讽刺幽默丶语带相关的玩意儿,这不能单纯归纳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结果,更是渗入骨子里的香港文化,一种反骨的丶自嘲的丶幽默的丶理性的丶知识份子的丶玩世不恭的….. 还有就是任卓华跟她的同事找到了麦今天散落各处的作品丶又收集了很多照片丶文稿丶文献,天晓得这些工作花了多大努力,这不止是向麦先生致敬,更是落手落脚撰写香港美术史 --- 麦显扬的雕塑丶他的剪影丶也包括他的老友感人至深的回忆,无处不说明麦是一位很“纯种”的艺术家。

    展览的另一部份,八位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以他们自己的作品与麦显扬对话。

    开幕当天有龚志成的现场演奏。他将音乐与人声拼贴成四百三十小时的史诗式作品。另一位艺术家李文生的作品也是十分少见,何况是大型作品,用纸和树枝建构成的装置,有原始神秘感丶宗教寺庙式的空间,中间供奉一件麦显扬的作品,雕塑男人手持一件物,散发含糊的丶宗教的力量。

  •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 与后殖民说再见

    前卫的甲醛味

    暴雨中,唯一通往时代美术馆那崎岖不平的道路浸满黄色的泥水。美术馆墙上的灰泥还未干透,如今又被雨水淋着。中国艺术界的显赫名人在闷热的展场里转,工作人员迷惘,只有装修工人最自在。

    几百人在等唯一一部电梯,往漫着浓重的甲醛味的十九楼展场。一间放映录像的房间传出瀑布声,是天花的幕布抵不住暴雨的冲击。从十九楼上的展场往外面看,从那几乎是附近最高的一点,尽是雨水、泥泞和工厂,非常壮观,每一个工地都在松散地建设中,整片地方聚合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有见及此,建议暴雨天前往参观时代美术馆)

    扬声器不灵光,展览的副会长邓铿锵爵士大声请观众安静,斯文的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教授无法让会上的人听见他的讲话。最会打趣的张颂仁先生说,展示最前瞻性的艺术场地应该就是这样。同意,堂皇不一定比简陋好,整齐也不必比混乱高明。

    暴雨在广东美术馆主展场开幕后再次降临,邱志杰的行为作品于是更禅了。他本来用他的陆虎越野车在地上印上一些”如何成为失败者”的字样,一场大雨,将他的油墨不断洗掉,墨水浅上围观的人的衣服。如何成为失败者的演示失败了,于是我们成功了吗?见了这样一个开幕天,这直直是当头棒喝,失败与成功在艺术中应该有更弹性的定义。

    关于国际的二三事

    朱昱的《给联合国成员的192个方案》总是很受欢迎,就是拿我们仅知的、关于别的国家的一些事情来开玩笑,有的观众直指为”恶搞”,然而大家都看得好投入。一件快餐式作品。

  •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是王广义在中国第一次个展,里头最早的作品1989年,最新2008年,包括不少从未在中国展出过的作品。二十年的成果之中,为人熟识的大批判系列油画一张没有,原因如题所示,这里展示的是“另一个”王广义。

    1989年,王在北京参加“现代美术大展”之后,回到珠海创造了《易燃易爆品》。这个装置作品没有很复杂的技术,造型简单。这个作品后来消毁了,展览中的版本是重做的,这是展览第一部份“危机预感”中唯一一件作品。

    第二部份名为“体制研究”,其中作品横跨整个1990年代,关注体制在食品,医疗卫生及出入境各方面对个人的控制,对体制干预人的自由提出质疑和反对。这部份其中包括一批草图,是没有实行的方案。是之前相当罕见的资料。

    第三部份是“唯物主义神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概念,所以也是新中国的意识形态,相信唯物主义的人是无坚不摧的。《唯物主义者》铸铁雕塑系列,利用了典型工农英雄形象,特别的是在周围洒满了小米,小米在新中国农业经济改革中代表特殊的意思,不熟识这段历史的人不容易察觉这个心思。《东风‧金龙》中,王研究了第一部国产汽车的详尽历史,借以讲述新中国人民对于唯物主义的信仰。这个部份的作品展示王广义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历史的反思。

    第四部份展示最新作品,名为“冷战美学”。王感兴趣的是对立。即冷战的恐怖及其中的美感对比。他关心的倒不是真正的政治。这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