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9 results for: 廖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8.26

    化学之爱

    玛瑙 | Manuela Lietti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群展“化学之爱”无论从视觉还是概念上来说都十分多元化,参展艺术家大多出生于1980、1990年代,所用媒介跨越录像、装置、绘画、摄影和表演。除了年轻这一共性,他们还都有着相当国际化的经历及简历。整个展览策展思路的出发点是一本题为《PiHKAL:化学之爱》(PiHKAL: A Chemical Lov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4.26

    球场

    李宁

    策展人刘畑最初的思考是从“台球场”的概念开始——它除了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去竭力完成开球-传接-进球快感的自由空间之外,其内部还增设了边界、摩擦、碰壁、反弹、作用力、判罚等物理现象、数学原理以及人为规则等种种限定。尽管我们站在“球场”的两端能轻易看穿它赋予参与者的简单规则和目标,但游戏最大的乐趣及难度莫过于你如何去开这场“any

  • 采访 INTERVIEWS 2016.12.23

    廖斐

    张涵露

    廖斐的创作深受科学哲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关注逻辑、材料、空间结构,以及科学方法。最近,廖斐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参加了多个展览:与瑞士艺术家马蒂亚斯·利希蒂(Matthias Liechti)合作的双人项目“不着边际”、波士顿YveYANG画廊的个展“视角”以及与上海玻璃博物馆合作的“平坦”;除此之外,他的两个作品参加了今年的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 新闻 NEWS 2016.09.12

    第11届上海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日前公布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印度Raqs媒体小组担任主策展人,包含主题展和城市项目。主题展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至三楼,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7位,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双年展将于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举办。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2.07

    廖斐:“这句话是错的”

    王文菲

    如果我们将“这句话是错的”转化为一个假言命题,那么对于该命题的判断便必然陷入某种二律背反。在作品《这句话是错的》(2015)中,廖斐扫描了模特的半侧像,以3D打印的技术制作了一尊完全对称的人物胸像——理论上,这不再是基于摹仿(Mimesis)的“再现”(representation),而是拟真技术逻辑支配的“模拟”(simulation)——不再存在所谓的“摹本”和“副本”,唯有表面上比“现实”更完美的拟象(simulacra)。而对于拟象,关于“真实”的判断便沦为一个伪命题,而廖斐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拟象时代的悖谬性规划方式。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8.23

    太阳 Part 1

    姚梦溪

    八月初土星刑克太阳、火星刑克冥王星,火气一片。近期各地以“火”为关键词的事件频发,而此时上海持续40度以上的高温已长达数日,名为“太阳”的展览在这个时候发生再应景不过。组织方在新闻稿中写道:"太阳"取自杭州市“太阳镇太阳村”,是2年前杭州云浪村徒步24小时野营创作项目的延续。

    “太阳”展由组织团队提名,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4.03

    上海惊奇

    王凯梅

    二十多位上海的中青年艺术家以他们曾经展览过的旧作在上海商圈黄金地带的又一座新型商厦集体出场。虽然丁乙的十字画,张恩利的物品画和没顶公司用瓦砾堆砌起来的会呼吸的墙带给上海艺术界的惊奇并不太多,不过这个新的艺术空间力求的是一种艺术创造的积累与上海艺术实力的展现,并探究艺术在特殊环境中衍生新意的可能性。

    施勇的作品荒诞夺目,手脚错位让人分外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3.16

    存在 --- +关注年轻艺术家群展 2013

    卢婧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馆的策展人王慰慰继2011年的“+关注”之后,今年再度策划的同系列青年艺术家群展。11年的群展有56位年轻艺术家参与,其中包括音乐人、机构工作者及艺术团体;这一次的展览中只有7位年轻艺术家参与,每位有近300㎡的可用空间,机遇与考验并存。

    小龙花、张云垚、廖斐在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2.05

    平视

    袁菁

    千万不要被“平视”展览中那些看起来有着虚冲、淡泊之气的作品所蒙骗。廖斐的一系列观念式的素描中,绞缠着神学、宗教因素,隐约流动着一种建构的愿望。《无限往复》(2010)的手稿中,物体的序列、结构、空间纷至沓来,这种科学式的绘画笔法与科学家解码上帝之于人类的DNA语码,有着相同的理性之狂热。这些作品根本性地有别于美术院系学生用来“练腕子”的素描之作,在于廖斐试图还原、状摹准晶体。这种物质最早由宇宙学家彭罗斯推想,2011年以色列化学家Dan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