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1 results for: 德里达

  • 专栏 COLUMNS 2014.12.03

    黯然销魂不唯语境

    王辛

    今年八月MTV音乐录影带大奖上,碧昂斯在FEMINIST(女性主义)大字前逆光献唱,剪影健康性感如亚马逊女战士。Barbara Kruger式铿锵大字视效强烈难忘,在Tumblr等网络渠道上循环永生,潜入当下视觉消费的意识中。流行文化的肤浅易消化自有其深意——至少在世界某些地方,女性主义不再是精英知识分子政治取向的出厂标配,也不会引发父权社会的表面反感,而是确凿地成为了可被迅速消费的概念或意识形态。

  • 杂志 PRINT 2012年1月

    雅克·德里达的《野兽与主权者》

    马尔科姆·布尔

    雅克·德里达,《野兽与主权者》(第二卷),2011,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编辑:Michel Lisse, Marie-Louise Mallet, Ginette Michaud,翻译:Geoffrey Bennington,目前尚无中译本。

  • 杂志 PRINT 2011年11月

    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

    1994年,就在《塞·托姆布雷回顾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不久,我有幸在策展人科克·瓦内度(Kirk Varnedoe)的陪同讲解下观看了这个展览。这些作品让我们回顾了托姆布雷从50年代早期的绘画性抽象到后来的标志性风格,即刻入奶油色石膏底的恣意涂鸦,然后,我们来到了他在1957年创作的《奥林匹亚》(Olympia)油画前,这幅画的受献者的名字用黑色潦草地写在上面。瓦内度告诉我,他布展的时候托姆布雷一直在他旁边,给他指出在《奥林匹亚》表面刻上的那个几乎看不见的词——FUCK——所以,尽管这件作品的正式名称是“奥林匹亚”,但献词其实却成了“FUCK奥林匹亚”。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10.14

    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

    梁舒涵

    所谓的“泛主题”强调的是“跨学科的泛主题性、包容性、融合性”,是艺术作品内容、方法、媒介、形式的全面跨界;而“超有机”则是贯穿本次展览的六个部分——“超有机”谱系考、超身体、超机器、超城市、生命政治、国际特别项目——的关键词,旨在探讨“身体”“机器”“城市空间”“政治”等“有机体”是如何“超”出和突破传统定义的。因此,“泛”与“超”即可涵盖本次展览给人的整体印象。

  • 杂志 PRINT 2011年4月

    弗杭苏瓦·多斯(François Dosse):《德勒兹与瓜达利》

    Terry Eagleton

    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已成为历史上最富神话色彩的搭档之一。二十世纪后期热火朝天的几十年,左派语言中充满了他们自己发明的词汇:欲望机器、无器官的身体、欲望流、编码和解码、游牧和分子。68一代人也许已经从街头被赶回索邦,但他们观念在这种有关疯癫与欲望的奇异话语中得以存活了一段时间。在这种话语支持下诞生的政治与其说源自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不如说来自尼采和伯格森。

  • 杂志 PRINT 2010年9月

    《少即是多》和《做?》

    马修S. 维特科夫斯基 | Matthew S. Witkovsky

    1971年9月,Tommaso Trini在米兰艺术杂志《Data》的创刊号编辑前言“Notes on th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8.11

    幽灵证据

    刘秀仪

    展览标题在香烛铺成行的香港,确实引人注目。展览的目的并非要印证鬼神的存在,也无意把鬼的极端他性,作为艺术家的狄奥尼索斯面具。“幽灵证据”源于17世纪美国的巫女审判案, 赋予异象和梦境在法律上的合法性。策展人林司律道出,展览旨在“探讨历史如何像幽灵一样影响现况”。

    二人组Lin+Lam的作品《Even The Trees Would

  • 新闻 NEWS 2010.05.26

    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徐冰荣誉博士学位

    徐冰工作室宣布,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徐冰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授予的荣誉博士的名单中,可以看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雕塑家亨利•摩尔、爵士之父杜克•艾灵顿、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等人的名字。今年荣誉博士学位的获得者还包括美国历史学家Bernard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秩序的召唤: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托马斯•克劳、麦克•陶西格、希尔维亚•罗廷格 | Thomas Crow, Michael Taussig, and Sylvère Lotringer

    很少有人能像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那样对我们的世界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人类学领域——如《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1949),以及《生食和熟食》(1964)——从而产生了结构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永久性地改变了艺术史、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21世纪头十年,他关于全球文化以及交往模式的思考更是举足轻重。列维斯特劳斯于去年10月以百岁高龄去世,我们邀请了艺术史家托马斯•克劳(Thomas

  • 杂志 PRINT 2009年4月

    黛安•阿勃丝回顾展

    莫伊拉•达韦和杰森•西蒙 | Moyra Davey and Jason Simon

    说到黛安•阿勃丝 (Diane Arbus),人们总是带着一箩筐的偏见。她是六十年代最被妖魔化的街头摄影师,被称为坏女孩,害人精,结果呢,人们总是无法真正地去看待她的作品。在巴黎卡迪斯特(Kadist)艺术基金举行的

    《皮埃尔•勒吉永(Pierr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12.12

    周轶伦:你爽吗?

    刘军

    站台中国在热闹的08年即将拉上大幕时推出了青年艺术家周轶伦的最新个展“你爽吗”?作品画面同展览的题目一样直接,艺术家试图通过这些作品与大众进行着潜意识的交流。周轶伦用自己一贯熟悉的主题来进行重构,复制和再生,画布上呈现的意向真实而又荒诞,艺术家故意用粗糙的手法来处理画面,并且暗示出了其叙述性。这些怪异荒诞的图像,充满了讽刺和幽默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