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0 results for: 杉本博司

  • 专栏 COLUMNS 2024.03.17

    杉本博司:没有时间这回事

    姚强(John Yau)

    杉本博司用一台照相机审视摄影固有的特性。他的作品关注边界、色调层次、光、时间与空间。他的黑白摄影作品避开了常见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讲述轶事的可能性,而是成为一种隐喻:它们需要被阐释。无论是影剧院内部、实景模型,还是海洋和天空的风景,其静止状态总是传达出一种迫近的感觉。

  • 专栏 COLUMNS 2023.12.06

    复古口传文学时代的展览状况

    陈玺安

    刚结束的

  • 杂志 PRINT 2023年12月刊

    2023年度最佳

    姚嘉善

    姚嘉善(Pauline J. Yao)是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视觉艺术主策展人,近期她在M+策划了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和斐公庆(Bui Cong Khanh)的个展。目前她正在负责展览“黑白:摄影叙事”(Noir & Blanc: A Story of Photography)的筹备工作,该展览由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 采访 INTERVIEWS 2023.08.28

    刘建华

    杜可柯

    在刘建华三十年来的创作生涯中,一条演变的轨迹清晰可见:易识别的社会隐喻或文化符号逐渐让位于物质材料和空间本身。具体而言,对日常消费品的直接挪用和对社会景观的戏仿逐渐退却,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状态的细致模拟和对陶瓷材料及工艺极限的挑战。刘在日本青森县十和田市现代美术馆的最新个展延续了上述线索,展览题目“注入中空”提示着观众,艺术家的抽离和退

  • 所见所闻 DIARY 2022.01.09

    场域建构

    龙奕瑭

    看完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开馆展“从无到有”之后,我在出口的通道稍作停留,准备离开,听到身旁一位衣着精致的女士,面对侧墙橱窗展示架,突然感慨了一句:“在杭州,这太当代了”。她大概是对着展架上分别印有“明白”和“不明白”的T恤衫所提示的无形选择有感而发。顺着衣服的领口向上,展架背板正中空缺处写道:“about

  • 新闻 NEWS 2021.07.16

    杉本博司的赫希洪雕塑花园争议性改造计划获批准

    美国艺术委员会(CFA)在7月以5比2的投票结果批准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对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学会的赫希洪博物馆(Hirshhorn Museum)和雕塑花园的改造计划。在此之前,美国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NCPC)已经批准了该项目。

    赫希洪博物馆官方在杉本博司改建了博物馆大厅后选择他为博物馆设计整体改造项目。他计划通过有机的设计将博物馆、

  • 新闻 NEWS 2020.02.18

    大卫·阿加耶和蔡国强获2020年野口勇奖

    加纳-英国建筑师大卫·阿加耶(David Adjaye)和中国艺术家蔡国强获得2020年第七届野口勇奖(Isamu Noguchi Award)。该奖项每年颁发给“分享野口勇的创新精神、全球意识和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艺术家。

    大卫·阿加耶于2000年创立建筑事务所Adjaye

  • 新闻 NEWS 2017.02.24

    Parkett杂志在三十三年后停刊

    当代艺术杂志Parkett的出版商今天宣布,下一期将是该杂志的最后一期。

    杂志的联合创始人比奇·库里格(Bice Curiger)、贾奎琳·布尔科哈特(Jacqueline Burckhardt)和迪艾特·冯·格拉分瑞德(Dieter von

  • 专栏 COLUMNS 2017.01.21

    东京来信:2016年度回顾

    Andrew Maerkle

    对我而言,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有点儿像是某种非-事件。2015年,尽管有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和律师、宪法学者请愿反对,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还是在国会通过了旨在重新解释宪法第九条,以行使“集团自卫权”之名使日本自卫队可以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新政策。该项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使日本在国际维和行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美其名曰称之为“积极和平主义”),但实际上它违背了宪法第九条中不以战争或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而且,无论大日本帝国复活有多么不可能,此事件仍然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十五年战争之前日本在西伯利亚和亚太地区的侵略活动——同样以维和行动之名。

  • 采访 INTERVIEWS 2015.10.08

    冯梦波

    洪雅笠

    武汉这座城市对于标本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几乎半个中国的博物馆或科研机构所藏标本皆出自于位于武汉的标本世家——唐氏家族之手。这种渊源也为艺术家冯梦波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拍摄的“私人博物馆”系列在武汉的展出平添了某种特殊意味。2010年9月17日正午,艺术家冯梦波第一次来到旧址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自此,他将这里视为只属于他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并在两年时间内,为这间博物馆拍摄了一组照片,该系列作品于2012年首次在沪申画廊亮相。艺术家对于“私人博物馆”丰富细节的把控,在今天依然透露出浓重的个人情愫。展览于武汉鼎韵艺术沙龙展出至10月18日。

  • 新闻 NEWS 2015.08.10

    上海艺术影像展发布2015年参展画廊和活动信息

    艺术眼报道:日前,第二届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发布2015年参展画廊、合作伙伴和精选活动信息。

    上海艺术影像展由世界摄影组织(WPO)主办,是上海顶尖的影像艺术博览会。本届影像展将于今年9月11日至13日重返上海展览中心,届时将展出来自全球、亚洲和中国的影像艺术大师的作品,包括艾略特·厄维特(Elliott

  • 专栏 COLUMNS 2015.03.07

    董冰峰:2014年度最佳阅读

    书单的排序无先后。若以“体”、“用”分组,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部分:1-5为外来理论、6-8为当代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史问题、9-11是“当代艺术”。

    1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潜能》,漓江出版社,2014年1月.

    2 米歇尔·德·塞托( Michel de Certeau)等:《日常生活实践2:居住与烹饪》,南

  • 新闻 NEWS 2014.03.18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获得摄影作品捐赠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获近日获得Robert E. Meyerhoff 和 Rheda Becke所捐赠的三十幅当代摄影作品。这一捐赠填补了馆藏在方面的空白。华盛顿美术馆目前主要关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图片。捐赠的图片很多来自杜塞尔多夫学校,包括Thomas Demand的三件作品,Andreas Gursky的两张,Candida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12.26

    “民艺你在这里吗?”

    Sherman Sam

    日本哲学家/批评家柳宗悦于上世纪20年代发起了民艺运动,旨在歌颂那些“有用并忠实于自身用途,真实,安全,低调,耐用”,同时避开了“虚伪,堕落和奢侈”的物品。在西方与之对等的是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与后者一样,民艺运动也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讨论功能性的传统形式,同时回应了西方现代化思想带来的影响。这一态度至今仍然普遍存在——至少负责展览策划的瑞士裔法国策展人/批评家Nicolas

  • 采访 INTERVIEWS 2013.12.08

    陈亮洁

    杨北辰

    艺术家陈亮洁的个展“社会静物”正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展出。“静物”在此一方面指向画家对自身观察世界方法的重塑,另一方面又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与介入情绪。我们特此邀请陈亮洁对其近作进行解读。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5日。

    这次展览名为“社会静物 Society as Still Life”。 在目前各种层面的矛盾异常激烈的社会中,社会是高度动态

  • 新闻 NEWS 2012.10.14

    佩斯画廊在英国伦敦开立新空间

    佩斯画廊于今年10月在英国伦敦开立新画廊,新址位处于皇家艺术学院布尔顿花园大楼西翼。佩斯伦敦占地近9000平方英呎, 旨在为欧洲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力求建立完整国际艺术市场平台与服务。

    佩斯画廊成立至今52年。佩斯伦敦将由前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中心(Garag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6.05

    杉本博司个展

    杜可柯

    杉本博司在一篇类似自传的文章里写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上在教会学校高唱赞美诗,晚上跟爱好落语的父亲出入于东京的曲艺场,听着三味线,吃艺伎给的糖果点心,这样长大的人“难怪会分不清东方西方”。

    虽然像玩笑话,但的确准确概括了这位今年六十四岁的摄影师作品最大的魅力:不仅东西方的界线消失不见,真实和虚构、今天和昨天的区分同样变得模糊不清。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1.14

    罗伊•利希滕斯坦个展

    Maika Pollack

    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 杂志 PRINT 2011年11月

    2011年横滨三年展

    Doryun Chong

    我们先来说说最值得赞叹的地方:第四届横滨三年展在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图像的第三次生命:约翰•斯蒂扎克的艺术

    Martin Herbert

    马丁•赫伯特(Martin Herbert)论约翰•斯蒂扎克的艺术

    有些照片令人不悦,但艺术家的处理又游刃有余,这样的照片是幸运的,因为它们因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这个空洞的时代,灵魂的净化往往卷入商业的浪潮,尽管跳蚤市场、古玩商铺和旧货店里也不乏印刷品与复制品。但大部分照片都是转瞬即逝——而约翰•斯蒂扎克(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