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4 results for: 马良

  • 专栏 COLUMNS 2018.02.08

    童末:2017年最佳阅读

    童末

    朱迪斯·巴特勒 -《安提戈涅的诉求》

    在女性主义与国家的对峙关系中,安提戈涅是否足以成为女性主义政治典范及代言人?面对当代构建家庭的新实践(LGBTQ人群、全球移民、流亡者、避难者在错乱时空中重建亲缘关系),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是否可以通过回溯和重构围绕“亲缘关系”的理论基石——拉康精神分析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打开新的空间?这是朱迪斯·巴特勒写作此书的两个根本动机,也是她以人文主义方式重读《安提戈涅》这一古典悲剧文本来回应当下性别与家庭的未来,并为其开辟伦理与法理的理论新空间的尝试。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8.22

    如何回顾

    宫林林

    8月16日,杨振中个展“不在此时”在OCAT上海馆开幕,距离正式开幕的5点钟还不到,就已经有不少人来到现场。陆兴华老师似乎很早就来了,我一进门,就看到他正跟人聊得起劲。杨振中的朋友们——那些经常出现在桃浦的面孔,自然也都早早前来捧场。午后时分,OCAT小小的后花园的沙发上坐满了人,大家神情闲适地喝着、聊着,一群孩子跑来跑去,很有家庭派对的感觉。到晚上七八点,仍陆续有人来,面积不大的大厅看起来拥挤热闹。快散场时,一辆警车停在了门口,警察下车径直走进展馆,我们几个在门口看到这一幕的人看热闹心理一下子冒了出来,以为会有意外状况发生,随后失望地发现警察只是到二楼借厕所。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27

    景•悟

    袁菁

    董文胜长幅《无关紧要的一天》、《花园里的男人》飘散出极其浓重的“墨”味。照中,墨绿、黑的色彩略显抑闷,但内涵金属感。篇幅中的素材,比如汤汤水域、太湖石,或园林、鸟笼,无不渲染着传统文化的底子。但更为夺目的是,那种镜头外的极强故事性。《无关紧要的一天》里那块高高托起石头的姿势,除了勾连传统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精神没顶之际,功败垂成的一“举”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24

    马良:白色上的白色

    袁菁

    展览中的一千件照片如同一个母题,逐渐衍生出装置、短片。这些来自西北城市的上世纪50-80年代的肖像照片,可能是第一次这样郑重其事地出场,极有可能的是,它们不会第二次出场了。每一张平凡的面孔,因为浩浩荡荡的集体出场而具备某种规模和撼人的力量。一千张照片如同建筑的腰线,缓缓包围了整个展览空间。一寸的银盐照片不能与当前动辄一墙之巨的封面女郎照相颉颃,但里头依然有恒温的个人青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