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8 results for: Harun Farocki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3.06.28

    新生还者

    李姝睿

    作为第二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展出的 “新生还者”从展览手册和海报的平面设计——暗红色调令人联想到恐怖游戏《寂静岭》里的末日场景——开始,便预告了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观看的展览。步入展厅,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安娜·曼迪耶塔(Ana Mendieta)于1975年拍摄的影像《血腥的轮廓》(Silueta

  • 杂志 PRINT 2023年4月刊

    信息过载

    克莱尔·毕晓普

    明信片、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打印件苍白地躺在玻璃展示柜里。胶合板架子上放着一排排展册。一面展墙上贴着各种图表,另一面挂满了看似相同的照片。一组显示屏上,说话的人正在解释些什么。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幻灯片投影仪缓慢地切换轮盘中的图像。附近,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伴随着催眠的旁白呼呼作响。一张被照亮的桌子上摆满了标有便利贴的文件和剪报。每件展品都附有艺术家写的长篇解释文字,这些文字也印刷成册。

  • 杂志 PRINT 2022年5月

    今日,百年之后

    艾德·霍特

    军事性、殖民主义、被塞缪尔·R·德兰尼(Samuel R. Delany)认为是科幻关键的“假定性”(subjunctivity)、散文电影的可能性:在耳石小组(Otolith Group)的作品中或许可以追寻到这些关注点和主题,但这个由安吉莉卡·萨格(Anjalika Sagar)和寇卓·艾顺(Kodwo

  • 杂志 PRINT 2021年10月

    特写:你的损失

    哈尔·福斯特

    当我们与父母交谈时,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样板角色,好像我们是在模拟自己?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在最近于纽约新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获得生命/爱的工作”(Get Life/Love’s Work)的核心作品《虫》(The Worm)(

  • 杂志 PRINT 2020年7/8月

    现实测试

    提姆·格里芬

    《闹剧之后是什么?》(What Comes After Farce?),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著。纽约:Verso,2020年。总页数:224。

    通过“后xx”来考察当前文化图景的做法在过去二十五年间批评家和史学家关于艺术的写作中已经不算新鲜。然而,正如哈尔·福斯特(Hal

  • 杂志 PRINT 2020年2月

    争议开发

    陶西夫·诺尔

    去年十月,穆罕默德·欧卡(Mohammed Okab)站在费城十二门艺术中心(Twelve Gates Arts)的特别法庭上,呈现了一张他为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绘制的拱形大门。他通过翻译向观众解释说他并不把自己视为艺术家——他只是喜欢画画。他在巴格达时曾是个书贩,2003年4月,美军入侵这个城市并且向博物馆发射了导弹,几天之后,洗劫开始了。

  • 新闻 NEWS 2018.12.17

    广州三年展撤下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话题作品

    于本周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广州三年展中有数件作品被迫撤下,具体原因不明。广东美术馆学术事务部副主任黄亚群告诉《纽约时报》,撤下这些讨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以及其他科技进步问题的作品,部分因为它们“与广东人民的趣味和文化习俗不相容”。

    在被文化官员审查的作品中有来自美国艺术家希瑟·杜威-黑格伯格(Heater

  • 专栏 COLUMNS 2018.11.14

    超现代的假性激情

    黄以曦

    2018年10月20日起在凤甲美术馆展出的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离线浏览” (Offline Browser)由许家维、许峰瑞策展,共有四十四件作品参展。策展人表示,今日影像生产到观看的多重技术聚合孕育出了整体秩序,关于此一云端平台,“渺小的用户如何与这庞然巨兽拉出一点距离,以辨认出一些细节进而采取行动”为此展览的主要问题意识。艺术家用屏幕作为一处中介于现实与网路云端的转接平台,策展人称之“对接埠口”,由此“不再扮演传统录像艺术脉络中的角色,而是变成了行动的跳板”。

  • 新闻 NEWS 2018.10.11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公布艺术家参展名单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于10月11日发布参展名单,本次的参展艺术家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法国等十二国。“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本届广州三年展主题源自美国工程师Vannevar Bush写于1945年夏的畅想,Bush想象着通讯设备的普及与参与信息社会时刻的到来。展览将聚焦过去数十年间技术进步的轨迹与其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回响。本次展览将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览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3月10日。

  • 新闻 NEWS 2017.09.27

    “德国8”艺术家抗议展览接受武器制造商赞助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是2015年在德国鲁尔山谷区域九家美术馆展出的“中国8”的姐妹展,目前在北京的七个场地举办。这场跨文化交流项目目前却遇到了一些不同意见。9月17日,展览中五十六位艺术家中的六位——罗斯玛丽·特洛克尔(Rosemarie Trockel)、安提尔·厄曼(Antje Ehmann)、克莱门斯·冯·韦德梅尔(Clemens

  • 杂志 PRINT 2017年9月

    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最后的项目

    亚当·贾斯珀 | Adam Jasper

    风从何处来?风从树中来。

    风从何而起?因树枝摆动。

    树枝制造出了风吗?是的。

    但树枝如何动起来?因为风。

    ——让·皮亚杰(Jean Piaget),《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1930)

    大概在他去世前两年,哈伦·法罗基(Harun

  • 采访 INTERVIEWS 2017.05.25

    吴其育

    郭娟

    吴其育个展“时间91平方米”中新的录像装置作品《高速落海》最重要的一条叙事线索是1996年的台海危机,其中“高速落海”这个词条出现在当时央视播出的画面里,描述军事演习中携带火光的飞弹坠落的瞬间。如果你认真回顾那一时期的新闻报道,会发现彼时用视听语言营造起的气氛之紧张,与该事件在记忆中留下的印记几乎不成比例——毕竟飞弹“只是”落在了外海。《高速落海》即是以此为起点想象岛屿的未来:假如飞弹飞越岛屿上空,未来将会是怎样?在危机中讨论未来似乎是种奢侈,但也最为急迫,因为未来几乎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甚至会很快成为过去。这种对时间的感知“异常”也开辟出了异于常规的理解时间轴线的路径。不过虽则讨论未来,《高速落海》并没有任何科幻片的气质,

  • 杂志 PRINT 2017年4月

    真实的虚构:论“替代事实”的替代方案

    哈尔·福斯特 | Hal Foster

    1、尽管有谣言说真实已经消失了,但真实依旧与我们同在。亚历山大·库鲁格和奥斯卡·内格特认为真实的产生是“顽固的”,它存留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设备中。真实如历史一样棘手,弗里德里克·詹明信补充道,两者皆不可被超越。如果这些构想是正确的话,那么,真实的问题并非关于它的存在,而是关于它的地位(position)——它位于何处、被谁置于那儿、如何置于、为何?我们只有通过这些架构(framing)才能开始接受面对一些评论、艺术与文学。[1]

  • 新闻 NEWS 2016.12.06

    沙迦双年展公布第13届参展名单

    沙迦双年展宣布,共有六十个艺术家和团体参加第十三届展览。 本次双年展由克丽丝汀·托马(Christine Tohme)策展,将卷入其他四个地点: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巴勒斯坦的拉马拉、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及黎巴嫩的贝鲁特,来启动对话和艺术生产。 展览将围绕四个关键词绘制主题:水、庄稼、土地和烹饪。 托马是贝鲁特“Ashka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7.29

    新倾向:郝敬班

    杨北辰

    在《你在那儿,当时怎么样?》(2016)的结尾处,工厂的嘈杂与人声的旁白都已消退,银幕上只剩下一双抚摸矿石的手。被把玩的矿石在极具塑形感的光线下呈现出工艺品式的光泽,然而在这层光泽掩映下的则是“不可见力量的慑人阴影”(the awful shadow of some unseen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3.30

    中心和边缘

    郭娟

    三月末,香港,很多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不常碰面的人都会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现场遭遇,但也难以展开什么太过深入的交流。在艺术界,极少碰到人宣称自己热爱博览会,无论真假,表情里似乎总带有一种“不得不来”的无奈,或是“顺便看看”的置身事外,但另一方面,你又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可不来”的诱惑力——既因为博览会是整个艺术系统的重要一环,也因为这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即便没有销售的压力或者展览、讲座等等的任务在身,错过也似乎是种“渎职”。

  • 杂志 PRINT 2015年9月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

    本杰明·布赫洛 | Benjamin H. D. Buchloh

    受困之城和将沉之船:用来形容欧洲当下处境的两个最主要的比喻——这是欧洲大陆曾经希冀,或许现在仍然抱有的政治和经济联盟的野心所经历的危机带来的困境。还有什么地方比威尼斯更适合直面造就了这两个比喻的断裂和危机的整体处境吗?在这里,几百万的国际游客被隔绝在这样的现实之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东难民和非洲移民被冲上意大利的海岸,或生或死。这些面目各异的人物在“面具之城”的街道上相遇,上演着一种怪诞公共性的,甚至是剧场式的,体现了当代性之主要角色的混合:非洲小商贩在叫卖假的古驰包(真正的古驰经销商是拥有Punta

  • 新闻 NEWS 2015.05.10

    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和亚美尼亚国家馆捧得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公布出今年的完整获奖名单。现工作和生活在柏林的美国艺术家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摘获双年展最高荣誉——金狮奖最佳艺术家奖。在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策划的“全世界的未来”主题展中,派普所呈现的交互式作品,要求参观者与自身订立合同,评委称:“她的作品是一场邀请我们参与个体责任的终身表演。”今年双年展把鼓励新锐艺术家的银狮奖颁给了韩国艺术家Im

  • 专栏 COLUMNS 2015.02.28

    比利安娜·思瑞克:2014年度最佳展览

    比利安娜·思瑞克 | Biljana Ciric 译/钟若含

    去年四月,为了解十八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的生平研究,我造访了位于乌普萨拉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市)的古斯塔夫纪念馆(Museum Gustavianum)。乌普萨拉大学不但拥有建于十六世纪、世界上最古老的珍宝阁之一,而且在全校最古老的大楼顶层还原样保留着当时的一个解剖实验室。这间解剖实验室建于1660年,原本是为满足教育目的而进行公共解剖的场所,被解剖者多为囚犯。冰冷的房间使参观者不得不直面死亡的气息。

  • 杂志 PRINT 2015年2月

    眼睛机器: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的艺术

    D. N.罗多维克 | D. N. Rodowick

    去年夏天,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逝世,享年七十岁。但早在这之前,法罗基就已经在战后电影史上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他的影片既不能被归入叙事传统,也不能被算入记录传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新电影运动中登场的艺术大师里,法罗基始终是最不为人知的那一个。为了阐明他对图像以及观看伦理从未间断的重要质询,《Artforum》杂志特邀学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