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陈劭雄,“风干历史”展览现场,2012.

香港

陈劭雄:风干历史

北京艺门画廊(香港)
香港仔黄竹坑道48号联合工业大厦
2012.12.15 - 2013.02.15

“风干历史”的展览布置可谓开宗明义︰几条钢线横跨空间的上方,二、三十张水墨速写和一块投影板夹在钢线上,就像正在晾干的衣服。

陈劭雄以前就发表过一些水墨速写作品,画的是日常记忆和城市景观,而这次的内容是一些完全如实绘画的新闻图片,这些图片拍摄的是全球各地抗争行动的激昂画面(有美国的占领行动,北京的上访者,香港的国民教育示威),这些画就像一份报告,一套新闻图集。从理论上讲,这类图片在中国内地是“很难看到”的,所以这套图集就好比在宣布这一点︰无论如何,网络民主都总能绝处逢生,正因如此,它是当代抗争者最强大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用水墨画呢?当然,广东艺术家(或许是与岭南派的祖训有关)善于用水墨画来表达紧急性(urgency)。他们的国画并不沉迷于君子谦谦的符号系统,而乐于直白而及时地反映现实世界。正好,陈劭雄(不只使用水墨创作)一直十分注意当代艺术传播和接受的速度以及便捷性。在大尾象时期(九十年代),他和“队友”们便出了名打游击战︰为了捕捉高速的城市变化,大尾象工作组常在工地、烂尾楼和大街上设置展览和进行行为实践;陈劭雄本人更因为考虑到人们太忙而没空看艺术,所以将作品装在一个人人都必须留步的地方︰厕所。现在,陈劭雄虽然回到了画廊中,但仍然处处提示著我们,这是一种可以快速地观察的艺术。他的画挂在人的头顶上,人们只能快速地浏览,无法逐张细致地欣赏;他的录影将水墨画剪接在一起,快速地播放,观者只能匆匆忙忙地看。艺术家似乎著意减低单幅画作的可鉴赏性,而强调作品更整体的面貌︰一套抗争的图集。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本来就是图片,何不干脆展出图片?为什么还要画出来?就这个答案,没有办法比陈劭雄自己解答得更意简意赅了︰“照片是‘生’的,图画是‘熟’的,给观众看的是熟的好。艺术家应该就是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