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4 results for: 比利安娜

  • 专栏 COLUMNS 2024.02.15

    给陈玺安的十个问题

    编辑部

    1.你最近看的一场展览是什么?

    2024年后只在上海看了一个社区组织的空间:门卫美术馆。感觉有点复古,像是2010年代广东时代美术馆或是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的项目会催生出来的地方。但印象深刻的还是上海双年展的电影放映栏目。刚好在前几周,1月底,当天放映菲律宾原住民导演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 专栏 COLUMNS 2023.06.14

    展览南方可以逃脱奇观吗?

    李雨洁

  • 采访 INTERVIEWS 2021.06.18

    程婷婷

    杜帆

    程婷婷在北京今格空间的第二次个展题为“深潜”。展览上,艺术家利用岛屿、大海以及带有富有神秘色彩的原始仪式等意象,在画廊空间里碎片式地构建出不同场景,借此延续之前的对雕塑语言及展示方法论的探索,并进一步反思被她称为“经典博物馆式展陈”背后所传递的文明权力的把控结构。本文中,程婷婷和我们分享了她的创作历程和此次展览的构想。展览将持续到6月29日。

  • 新闻 NEWS 2020.12.29

    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大奖揭晓

    受疫情影响,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颁奖盛典取消,但四大奖项最终结果已在线上公布。阚萱获得“年度艺术家”奖项、厉槟源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奖项、张尕获得“年度策展人”奖项、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主编的《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作的未来:中国和东南亚》获得“年度出版物”奖项。

    评委会轮值主席侯瀚如为本年度的

  • 专栏 COLUMNS 2019.04.28

    回响III

    比利安娜·思瑞克

    “回响”系列是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一部分。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新丝路沿线各个重要链接点(城市或地区)的记录考察,持续关注这些地区的美学发展是如何在整个新丝路项目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被)逐渐改变的。这篇文章是她对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 专栏 COLUMNS 2019.01.15

    回响II

    比利安娜·思瑞克

    “回响”系列是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一部分。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新丝路沿线各个重要链接点(城市或地区)的记录考察,持续关注这些地区的美学发展是如何在整个新丝路项目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被)逐渐改变的。这篇文章是她对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考察笔记。

    比什凯克

  • 专栏 COLUMNS 2018.12.08

    回响

    比利安娜·思瑞克

    这篇中亚考察笔记是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一部分。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新丝路沿线各个重要链接点(城市或地区)的记录考察,持续关注这些地区的美学发展是如何在整个新丝路项目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被)逐渐改变的。比利安娜·思瑞克的考察将从中亚地区开始,明年会继续扩展至非洲及巴尔干地区,并从2020年启动一系列三至五年的长期项目。她将沿途见闻以文字记录,以便积累对当地文化生态的了解。

  • 专栏 COLUMNS 2018.02.22

    蔡影茜:2017年度最佳展览

    蔡影茜

    1. “格塔·布拉特苏:幻影” (Geta Brătescu:Apparitions),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罗马尼亚国家馆,Magda Radu策展.

    90岁高龄的布拉特苏同时出现在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当中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不仅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策划的主题馆呈现出某种东欧当代艺术的“回潮”,波兰裔的亚当·希姆奇克(Adam

  • 采访 INTERVIEWS 2017.06.29

    比利安娜·思瑞克

    郭娟

    “When the Other Meets the Other Other” 是纪念贝尔格莱德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Belgrade)六十周年的一场展览,这也是生活在中国的塞尔维亚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第一次回到塞尔维亚策划展览。展览标题中的“the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7

    又是一个春天

    刘倩兮

    伴着张学友《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熟悉的前奏,在90年代广东流行文化顶峰时期的氛围环绕下,一个个技术精英和“创业者”的形象轮番出现在屏幕上,他们用流利的英语谈论着当下最热的词汇“共享经济”和其他时髦概念。我脑海里的回路停留在满街可见的蓝色自行车上。

    这是生于新西兰、现居德国的艺术家西蒙·丹尼(Simon

  • 专栏 COLUMNS 2017.01.25

    上海来信:2016年的艺术基建

    陈玺安

    如果你有机会从未来往回看,也许2016年对于上海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年份。这并不是说这一年出现了类似传真展(1996)或者超市展(1999)一类历史分水岭式的展览,而是关于展览基建这一方面的发展出人意表。

    艺术有了基建,意味着艺术作为象征资本流通,有其指定的方向和速度。在上海的案例中,象征资本汇聚的流向很大程度上围绕在收藏家身上。一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11.20

    野上海

    Cristina Sanchez-Kozyreva

    上周我在上海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特朗普时代的到来。虽然美国大选在大洋此岸同样引起了反响,但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只是小小震动。毕竟,中国及其过热的艺术市场距离这场风暴中心有万里之遥——即便特朗普以非常否定的态度反复提及“Shyna”,证明中国处在他的关注范围中心。

    就在不久之前,拥有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地下运动及展览空间的北京还稳居中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11.15

    好景不常在

    顾虔凡

    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将展览选址于一处已经搬迁得只剩空壳的小型办公楼,建筑周边百废待兴,悬而未决的拆除令随时会来,甚至可能发生在展期之间。

    “转换”与“呼应”,在这个展览中尤为重要鲜明。洗手台的镜子边上是钟嘉玲的四张纸本水粉小画《抓》(

  • 新闻 NEWS 2016.07.25

    2016年影像上海艺博会参展画廊名单出炉

    新浪收藏报道:2016第三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Shanghai)日前宣布参展画廊名单。本届展会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15个国家、24个城市的50余家顶尖画廊参展,其中四分之一为首次亮相中国。

    本届博览会将分为三个版块:核心(

  • 专栏 COLUMNS 2015.02.28

    比利安娜·思瑞克:2014年度最佳展览

    比利安娜·思瑞克 | Biljana Ciric 译/钟若含

    去年四月,为了解十八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的生平研究,我造访了位于乌普萨拉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市)的古斯塔夫纪念馆(Museum Gustavianum)。乌普萨拉大学不但拥有建于十六世纪、世界上最古老的珍宝阁之一,而且在全校最古老的大楼顶层还原样保留着当时的一个解剖实验室。这间解剖实验室建于1660年,原本是为满足教育目的而进行公共解剖的场所,被解剖者多为囚犯。冰冷的房间使参观者不得不直面死亡的气息。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2.11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 展览也就是几间房

    桑田

    本次展览共有一楼与地下二层展场,作品密度相当高,却没有霸道的投影或装置挡住去路,“强索关注”。波兰女艺术家柳思雅(Marysia

  • 专栏 COLUMNS 2015.02.03

    苏伟评《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

    苏伟

    手头上的这本《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是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 新闻 NEWS 2014.06.12

    比利安娜·思瑞克 (Biljana Ciric) 任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特邀策展人

    2014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宣布,比利安娜·思瑞克 (Biljana Ciric) 被任

    命为2014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发现潜力”版块特邀客座策展人。2014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将于2014年9月12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发现潜力”版块专为三十五岁以下的当代艺术新锐提供展示舞台,针对这一版块,比利安娜·思瑞克将进行策展和挑选画廊。

  • 采访 INTERVIEWS 2013.02.11

    卢迎华

    杨北辰

    《捕捉——以OCAT出版为主体的思考》以及《惯例下的狂欢——以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为案例》于1月26日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同时开幕。作为该中心的艺术总监,卢迎华对这两个展览从立意到实践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中亦透露出作为国内最具前瞻性的艺术机构之一,OCAT在机构的自反性思考方面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创作性工作。

    一个艺术机构和个

  • 采访 INTERVIEWS 2012.04.04

    凯伦•赛特

    卢婧

    凯伦•赛特(Keren Cytter)生于以色列,目前在柏林和纽约工作。此次,她接受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的邀请,参与了“占领舞台”(Taking the Stage OVER )项目。由她导演、费比安•斯塔姆(Fabian Stumm)、苏珊娜•梅耶(Susie Meyer)出演的戏剧《演绎•真实•戏剧》(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