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0 results for: Mathieu Borysevicz

  • 专栏 COLUMNS 2022.07.12

    唐宋(1960-2022)

    马修·伯利塞维兹

    我第一次见到唐宋是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他蹲在房顶上,望着我们沿竹林夹道的山路缓缓驶入他的巢穴。他刚剃的棕色头皮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尖尖的耳朵在身后天空的映衬下格外显眼,看上去如同堕落天使路西法,正从高处俯瞰他从长途旅行归来的臣民们。第一印象往往留存很长时间,而唐给我的第一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当时的场景仿佛是直接从007电影里截取出来的:疯狂的坏人在地处偏僻的秘密基地房顶上来回踱步,阴谋策划着毁灭世界。进入室内,除了一个小房间放着折叠床和电热炉,收拾得很整洁以外,其他所有保持毛坯状态的水泥房里都堆满了唐宋大胆的装置和绘画作品,它们就这样躺在那儿,接受风吹日晒的考验——完全疯狂的产物。

  • 新闻 NEWS 2017.11.02

    许宇关闭上海空间与Jennifer Yum共任香港卓纳画廊总监

    Art Newspaper报道,许宇(Leo Xu)将会关闭他经营了六年的上海空间Leo Xu Projects,并与詹妮弗·廉(Jennifer Yum)共同担任大卫·卓纳画廊的香港新空间,后者计划于2018年1月27日揭幕。

    许宇曾在他自己的画廊中展出过诸如沃尔夫冈·提尔曼和丹·傅(在中国的首次展览)等成名艺术家,同时也力推那些位于职业初期的创作者,比如徐文恺(aaajiao)和廖亦君(Pixy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8

    秀中之秀

    Cristina Sanchez-Kozyreva

    “这个房间里的人比德州马尔法整个镇的人都多。不过——差不多一样国际化,”齐纳提基金会(Chinati Foundation)总监Jenny Moore跟看起来心情不错的Jay Jopling开玩笑说。

    周一晚上,我们聚在西营盘的巴厘岛风格餐吧Potato Head,庆祝Theaster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11.20

    野上海

    Cristina Sanchez-Kozyreva

    上周我在上海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特朗普时代的到来。虽然美国大选在大洋此岸同样引起了反响,但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只是小小震动。毕竟,中国及其过热的艺术市场距离这场风暴中心有万里之遥——即便特朗普以非常否定的态度反复提及“Shyna”,证明中国处在他的关注范围中心。

    就在不久之前,拥有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地下运动及展览空间的北京还稳居中

  • 专栏 COLUMNS 2016.07.05

    于“破产”之际

    姚梦溪

    最近一次上海当代艺术的分水岭发生在2013年:连续兴办6年,曾对上海当代艺术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SH Contemporary(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被叫停。2014年的博览会热可以看成针对市场空窗期的报复性反弹,同时,前后多家私人美术馆开馆迎客。实际上,这股热潮从2009年艺术家在松江创意工房联合策划的群展“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可以寻到一些蛛丝马迹。展览标题意图描述一个巨大反转:原先在20世纪70年代被号召向无产阶级工人学习的资产阶级,在今天不但接手了一切工具,吞噬了无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还激发了空间的分裂以及人的分裂,生产方式经过短暂的联合又回归到个体。

  • 专栏 COLUMNS 2014.05.05

    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谈MABSOCIETY以及BANK

    采访/宫林林

    离开“外滩三号”后,我从2012年起就有了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做一些外面的策展项目,也出版一些东西,比如今年出了这本关于徐冰的书(《关于徐冰的地书之书》),同时也在做一些独立代理(independent dealing)的工作。我觉得与其用我自己的名字去做事情,不如把它扩大一点,找到一些合作的朋友,所以我们有了MABSOCIETY这个概念,它是一个策展办公室或者策展机构(curatorial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3.16

    大生意

    王辛

    去年秋天,在军械库艺博会宣布“聚焦中国”的酒会上,初被任命为策展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

  • 专栏 COLUMNS 2014.02.14

    凯伦·史密斯:年度最佳展览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

    《长物志》第四回展:梁硕

    在这样一个水墨画突然出现在各个角落的一年里——无论是各个画廊组织的关于水墨画的展览,还是拍卖市场上水墨画广泛引起的关注,甚至包括刚刚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开展的“Ink Art”大型展览,关于水墨画在当今社会与文化中的作用及潜力的讨论又有了新的内容,梁硕通过水墨画呈现了自己对社会安静而又尖锐的观察,至少对于我来说,既有效又有力地提供了当今水墨艺术的可能性之一。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12.28

    “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的吸引人?”

    何思衍 | Daniel Szehin Ho

    由马修·柏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策划的这场群展,给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关于世界末日的绘画、录像、装置以及表演作品。展览的题目取自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得如今的家如此不同又如此吸引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3.30

    The Couple Show!

    顾婧

    艺术界从来不乏并肩作战的艺术家伉俪,当互为缪斯的艺术家夫妇不仅在生活中纠缠,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相遇时,又会发生什么呢?沪申画廊的展览《THE COUPLE SHOW!》试图通过将中国当代艺术界艺术家夫妇的作品一同呈现来揭晓答案,正如画廊总监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马修•伯利赛维兹(Mathieu

  • 杂志 PRINT 2010年1月

    周啸虎的《军演营》

    Mathieu Borysevicz

    2008年10月,苏丹武装分子在苏丹南部绑架了九名中石油工人。十天后,根据最新报道,四名工人试图逃脱未果,被杀害;另外三名被解救,一名逃脱成功。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年大庆,国庆大阅兵成功举行,此时,上次事件中最后一名被绑架的工人,依然下落不明。对于媒体夸大的民族主义,中国在国际外交事务中的斡旋,人们对网上游戏的痴迷,艺术家在最近的装置作品《军演营—10.18营救》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索,为苏丹事件进行了续写。

  • 杂志 PRINT 2009年11月

    戴清个展

    Mathieu Borysevicz | 马修

    小平画廊位于上海著名的M50艺术区,经营者为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包括徐震,施勇,刘建华,意在发掘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画廊的商业倾向不仅体现在它的中英文名字上,而且还体现在它的项目规划上,自从2008年开业以来,就一直是以绘画为主。近期举行的戴清个展,也毫无例外:绘画再一次占了上风。与中国当代绘画的单调性不同的是,戴的作品迸发出一股原初的表现力,观念上成熟老练。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7.03

    年轻的肖像

    Mathieu Borysevicz

    《年轻的肖像》荟萃了亚洲四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目前,他们的事业正处于稳步上升期,其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为这场展览增添了不少活力。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方法,四位艺术家对肖像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它不仅是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和信仰的一种传统方式,也刻画了一代人的躁动与焦虑。在很多作品中,很多匿名的模特不仅仅是作品的主体,更是艺术家观念、心理活动和及艺术技巧的载体。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1.27

    飞在今夜 [上海]

    Mathieu Borysevicz

    九月份的上海艺博会和上海双年展,将一大群国际艺术鉴赏家们带到了这个城市。十月份,电子艺术节将Christian Marclay和音乐人Elliott Sharp带到了上海,而香格纳画廊开幕的“包含”展,则将Luc Tuymans和Knut Åsdam带了过来。上星期, James Cohan上海空间展出了第三场展览,将Folkert de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1.23

    熊猫乐园[上海]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这是我头一次在这种场合跟真的有意思的人坐在一起。”一位上海时尚经纪人离开“香格纳之夜”时风趣地说。赵半狄的这场为期两个小时的熊猫时装秀于周二晚在黄浦江上的两艘游艇上举行。“我觉得有点儿过了。”一位疲惫不堪的社交名媛摆弄着她的咖啡杯低声抱怨道。随着游艇靠岸,今晚的VIP们慢慢在上海寒冷的夜色中四散离去。

    这场时装秀是赵半狄在他漫长的主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1.15

    过去/现在——通道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在苏联解体后的财政无序状态中,中亚被塞到了最贫瘠的一层,这个恪守少数民族传统的地区深处亚洲大陆腹地,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地理上都基本属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尽管很多中亚国家政府闭关锁国,但过去几个月,该地区的当代录像艺术家仍然在上海的两个重要展览上初露锋芒。

    证大现代艺术馆的“软力量”展上,吉尔吉斯斯坦艺术二人组Gulnara

  • 杂志 PRINT 2007年12月

    2007年城市之在上海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img:1|left]]

    莫干山,也就是我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地方,是一处距离上海四个小时车程的度假圣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方人和富有的中国资本家在这里修建了很多避暑山庄,以消磨炎炎夏日。但讽刺的是,这些凤尾森森的山岭和上海前工业区,即该市如今最重要的画廊区——莫干山50号(又叫M50)有着同样的名字。眼前的画廊和洋楼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上海在东西方两股力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个性。要想概述这座城市及其当代艺术圈的状态,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1.02

    纯政办在上海

    Mathieu Borysevicz

    政治纯形式办公室在比翼艺术中心开展当天,许多前去参观的人都大吃一惊。那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开幕式,而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会议。白色的巨大圆桌上摆放着几盘香蕉,政纯办的成员们围坐桌边,吞云吐雾,与当地艺术家和观众们一起讨论眼下这项活动的种种好处。

    创意团体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成员包括从评论改行做画廊的冷林、艺术家刘建华、洪浩、肖昱和宋冬。他们在

  • 杂志 PRINT 2007年12月

    刘建华个展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img:1|left]]

    上海沪申画廊位于外滩一座优雅的后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中。这幢修建于1916年东亚资本主义扩张时期的大楼曾经是若干国际银行的总部。如今,随着上海打开二十世纪初镀金时代的续篇,这座楼似乎也已成为城市新奢华的象征。2002年,经过Micheal Graves的重新设计装修,外滩三号现在的住户不仅包括画廊,还有像Armani和Hugo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11.07

    回到未来 [北京]

    Mathieu Borysevicz

    上周五早上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地标AT咖啡店,有人哝哝嘀咕:“我听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要来啊。”当然,中国当代艺术所发出的各种嗡嗡之声早就流传开而且甚远,但是这确实也是一个让人招魔的可能性。我们隔壁一桌子,美国Hammer美术馆的策展人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