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7 results for: 劳申伯格

  • 杂志 PRINT 2022年9月刊

    黑客星球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去年122-4日,一件NFT作品刷新了在世艺术家单件作品公开出售的世界纪录。在加密艺术平台NiftyGateway上,28983名藏家在48小时内共花费91806519美元购买了312686个单元代币,这些代币合在一起,构成名为“Merge”(意为合并)的单独收藏品。今年七月,《艺术论坛》特约编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通过邮件与

  • 专栏 COLUMNS 2022.06.26

    艺术与物性(二)

    迈克尔·弗雷德

    五 

    因此,我认为,某种潜在或隐藏的自然主义(事实上是拟人主义)位于实在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在场的概念说明了一切,尽管很少像在托尼· 史密斯的陈述中那样直白:“我并不认为它们(亦即他’总是’制作的雕塑——弗雷德按)是雕塑,而是某种东西的在场。”拟人主义的潜在性或隐藏性使得实在主义者们——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毫无顾忌地将他们所反

  • 杂志 PRINT 1967年夏季

    艺术与物性

    迈克尔·弗雷德

    爱德华兹的日记经常探索、考验他很少允许发表的沉思;假如所有的世界都被消灭,他写道……一个新世界将重新创建,尽管它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与眼下这个世界一样存在下去,但是新世界仍然会有所不同。因此,由于存在着连续性,亦即存在着时间,我确信,世界每一秒都在更新;万物的存在瞬间消逝,瞬间更新。不变的信念是,我们每一秒都能看到上帝存在的同一个证

  • 新闻 NEWS 2018.11.02

    阿尔弗雷多·夏尔获第十一届广岛艺术奖

    广岛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宣布,生活在纽约的艺术家、建筑师和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多·夏尔(Alfredo Jaar)荣获第十一届广岛艺术奖,该奖项致力于表彰那些在创作中探讨人道主义议题的艺术家。广岛艺术奖建立于1989年,每三年由广岛市颁发。作为奖励的一部分,夏尔将于2020年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一次展览。

    夏尔

  • 新闻 NEWS 2017.05.12

    工作四十年的白宫策展人威廉·奥曼退休

    白宫策展人威廉·奥曼(William Allman)宣布,他计划在工作四十年工作之后从岗位上退下,《华盛顿邮报》的Krissah Thompson和Jura Koncius报道。奥曼的退休紧跟着白宫的首席总管安琪拉·里德(Angella Reid)被辞退之后,这使得白宫里面两个重要的永久职位目前处于空缺状态。

    “为八位总统和第一夫人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4.16

    仇晓飞:问松柳

    贺潇

    自2014年的个展“南柯解酲”以来,秉承艺术家从记忆、情感释放以及对生命认知展开推进的脉络,仇晓飞架上的工作已经由最初扭曲实物的再现,逐渐背离早期具象的创作方式,转而寻找语言和物体无法表现的视觉层面。与其称之为图像,他的创作更类似利用绘画的基本语言去接近人的潜意识的过程。之前个展中的一些具像的图案、几何形状,甚至在画布上出现的现成品在此次展览中被精简替换,展览“问松柳”为观者呈现了仇晓飞在绘画语言探索中更开放的路径,同时也展现了创作者徘徊的过程。

  • 新闻 NEWS 2017.03.20

    崔莎·布朗(1936-2017)

    《纽约时报》的Alastair Macaulay报道,舞蹈家和编舞家崔莎·布朗(Trisha Brown)于3月18日去世。她的舞蹈团的执行总监芭芭拉·德夫提(Barbara Dufty)确认了这个消息。在2012年12月时,布朗对外宣布她在前一年创作的两支舞蹈将是她最后的作品。崔莎·布朗舞蹈团将继续演出,并在一些项目中教授她的作品,比如与巴德学院的教育合作计划。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1.05

    永远的抽象

    钱文逸

    “永远的抽象:消逝的整体与一种现代形式的显现”在叙述上以两个中国抽象艺术历史叙事中无法回避的“尴尬”作为激发点:其一,抽象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的叙事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官方意识形态边缘化,难以形成具有自身历史能动性的线索。其二,被文化冷战抽空了历史动因的西方抽象艺术于全球化的当下,其遗产究竟为何也变得越发模糊。抽象不再具备面对并回应当代社会境况的力量,甚至通过二维码、卫星地图和政治修辞等变体全面占领当下的生命体验。

  • 采访 INTERVIEWS 2015.09.01

    郭煕、张健伶

    富源

    由艺术家郭煕与策展人张健伶共同发起并实施的项目《大航海》刚刚在上海香格纳画廊进行了发布活动,展览预期将于年底开放,在不久后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想象力学实验室的展位上也会呈现部分作品。在这个“野心勃勃”的项目中,两人试图通过环球航行的形式,利用各种形式创造与文本罗织,营建起某种介于虚构与历史间的复杂叙事体验。在这篇访谈中,他们为我们介绍了该项目的缘起、背景以及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案例。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6.13

    仇晓飞:南柯解酲

    贺潇

    如果说仇晓飞之前的创作是一种消磨时间的体验和情感,那么此次在北京佩斯空间的个展“南柯解酲”才是他展开绘画创作真正的开端。所谓绘画,其最基本的两个元素无非是颜色和造型。怎么画和画什么是困惑艺术家的两大难题,这种困惑不是源于根深蒂固的教条(神似与形似),就是源于图像制造的诉求。就像艺术家所说的那样,如果绘画还可以有一种力量的话,就要重新回到它的本源性。而回到本源便是将原有的绘画形式陌生化,而利用颜色和造型创造出图像。

  • 专栏 COLUMNS 2014.04.20

    高石晃谈卢卡斯・布莱洛克的《窗户,镜子,桌面》

    高石晃

    《窗户,镜子,桌面》(WINDOWS MIRRORS TABLETOPS)是美国摄影家卢卡斯・布莱洛克(Lucas Blalock)2013年出版的Artist Book,限量发行1000册。从书名来看,窗户和镜子一直被人用作摄影的隐喻,布莱洛克将其与“桌面”这一新鲜概念放到一起。很明显,作者对摄影史有充分的意识。(尽管艺术家本人的说法是,他是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玻璃店里偶然发现了这个词。)说到“桌面”,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如今在其上可以对照片进行自由加工、修改的电脑桌面,后者可谓是对摄影现状的忠实反映。

  • 杂志 PRINT 2014年2月

    “非艺术”的发明:一段历史

    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

    本文是艺术史学家、哲学家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为《艺术论坛》撰写的有关前卫艺术的系列文章之第四部分。在这部分中,德·迪弗继续挖掘马塞尔·杜尚1917年作品《泉》的意义。德·迪弗认为,要想找到现成品对艺术范畴的传奇反叛源头究竟在何处,我们必须回溯到更早期的一次分裂:1863年被法国美术学院系统官方沙龙拒之门外的落选者艺术展。因为正是在这场所谓的“落选者沙龙展”上——以及在围绕其最著名的参展画家爱德华

  • 专栏 COLUMNS 2013.10.18

    仇晓飞谈展览“劳申伯格说,拐杖总比画杖长”及自身创作

    采访/贺婧

    谈早期作品及创作演进

    2006年以前,我的工作方式只是去寻找素材、做,但是我不创造。我的工作就是临摹然后陷入一种情境之内,对我来讲这是一种渡过时间的方式。但是慢慢地它就失效了,就像一个人对安眠药有了抗药性,需要的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难陷入那种平静。皮力写过一篇文章,他的形容是,我给记忆添加了一个手工的光晕,而从我的角度讲,这是体验与情感的成分,而不是因为技巧。

  • 杂志 PRINT 2013年10月

    原谅我的法语

    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

    今年是1913年军械库展一百周年纪念。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展览(伴随着现成品的出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无穷无尽的革命性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它冲破了现代艺术封闭的分类系统,为前卫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震惊与断裂创造了条件。但如此总结,我们是否已经漏掉了某些东西?我们对前卫艺术的叙述以及所追溯的路线是否太狭窄,太容易?我们是否因此对当代的艺术机构产生了误解?从本月开始,《艺术论坛》将陆续刊登艺术史学家、哲学家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 杂志 PRINT 2012年2月

    格拉德‧李希特的抽象作品

    本杰明•布赫洛 | Benjamin H. D. Buchloh

    泰特现代美术馆广受称赞的回顾展“格哈德•里希特:全貌”2月12日来到柏林新国家画廊。三天前,这位德高望重的德国画家刚刚度过了他的八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艺术史学家本杰明•布赫洛(Benjamin H. D. Buchloh)联系里希特最新创作对抽象、装饰以及偶然性等主题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梳理。

    1

    即便格哈德•里希特

  • 专栏 COLUMNS 2011.07.01

    从延时到时崩或从再现到呈现

    张尕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以摄影,电影,无线广播, 电视,卫星通讯以及互联网为标志的传播媒体日益成为人类认知世界,构筑现实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 20世纪诸多前卫艺术的萌芽直接受到当时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启迪并予以回应。 从Dziga Vertov 和 Walter Ruttmann 对于“新电影”的探索以及布莱希特(Bertolt

  • 专栏 COLUMNS 2011.06.20

    张尕谈“媒体艺术”

    采访/梁舒涵

    “媒体艺术”这个名称对于艺术界来说已经并不算陌生,但对于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依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甚至,对于“媒体艺术”的基本要素的确认也十分具有挑战性。因为新媒体艺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诞生以来就注定具有了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特征。在当前的新媒体艺术领域,科技和艺术观念已经变得浑然一体,而媒体艺术的理论

  • 杂志 PRINT 2011年夏季

    迪斯科球灯:为抽象表现主义辩护 II

    艾米•希尔曼 | Amy Sillman

    我有些为抽象表现主义感到难过。如今,谁都对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伙计侧目而视:它粗俗,男性中心,空洞无物,为布尔乔亚主体性叫好,是中情局冷战的幌子,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所谓表现,就是个令人尴尬的东西。一个纨绔子绝对不会做类似挣扎、斗争、以双臂挥洒才情这种认真执着的事。至少一个老派的纨绔子不会。T•J•克拉克(T. J.

  • 杂志 PRINT 2011年4月

    一千字: 罗伯特•惠特曼谈2011年新作《护照》(ROBERT WHITMAN)

    前言:丽兹•科茨 (Liz Kotz)

    五十多年来,罗伯特•惠特曼一直在创作类似炼金术的剧场作品。这些作品给日常事物蒙上一层诡异色彩,如《两个水洞No.3》(1966年)把包裹在塑料布里的郊区旅行车变成移动的投影仪;或《Prune Flat》(1965年)让一个灯泡从上方降下,明亮的灯光遮蔽了16毫米胶片投影,回复了舞台的立体性。上世纪六十年代,当许多艺术家努力挣脱隐喻和幻象时,惠特曼却选择全面接受,甚至使用包括镜子、透明帘幕、影子戏和移动道具在内的各种舞台表演把戏,令人想起滑稽歌舞剧和魔幻彩灯。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的艺术

    格拉汉姆•巴德 | Graham Bader

    在1919年与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相识之后,柏林达达主义者理查德•胡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对他有句十分著名的评价,他挖苦施维特斯是一个赖在“静止而舒适的中产阶级世界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下层阶级”——甚至还说他是“达达主义革命中的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