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3 results for: 周滔

  • 新闻 NEWS 2023.06.20

    2023台北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第13届台北双年展今日公布完整参展艺术家名单,展览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2024年3月24日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举行。本届展览由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编辑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划,展览主题为“小世界”(Small World)。

    展览将汇聚

  • 新闻 NEWS 2022.06.25

    时代艺术中心关闭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实体空间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Times Art Center Berlin,以下简称TACB)发布消息称他们决定撤出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实体空间,转变为更为灵活自由的组织模式,继续拓展网上及多元空间的实验。“我们并非轻易悲观,也并不无端放弃,事实正好相反:我们要保有的是一种信念,相信生命总能从零开始,还有我们经历折磨和失败的能力。是的,我们的重心是勇敢的快乐,许多东西从这样的氛围中滋生,包括TACB在2018年开启的那一幕,以及未来可能的一切。”新闻稿中说道。

  • 杂志 PRINT 2019年夏季

    周滔

    特拉维斯·杰普森 | Travis Jeppesen

    最初,是身体。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它,它是我们的一切。然后通过游戏,它让我们发现与周遭一切的关联。正如这次展览所展现的,周滔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以身体为导向的。在《互助练习》(2009)中——基本上是对发生在广州街头的一次行为表演的影像记录——两个年轻人互相搬动对方的身体,轮流扮演被动客体和主动主体的角色。他们在路人面前轮番抬起对方身体并将其摆成奇怪的姿势或制造出怪异的状态,无视这一行为招致的目光。就像孩子们为了学习互动玩的看似无意义的游戏,这些玩笑般的姿势是纯粹的行为。成为一个孩子。把自己置放在一个城市、一个场景中,看看当你在其中做一些事或者对它做一些事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创造一个没有掌控者的世界,一个无法被掌控的世界。诗人威廉·布朗克(William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12.01

    回不去的北京

    缪子衿

    11月8日一下飞机,我就拖着行李箱直接去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赶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重置时间”论坛最后一场对谈—“重塑机构现实”。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跨学科文化发展部主任凯瑟琳·魏尔(Kathryn Weir)作为对谈主持,邀请4位嘉宾质疑“机构”这一概念,在回溯它所发挥的传统功能的同时,反思机构在技术加速革新的当下能够起到的作用。奥地利哲学家阿尔曼·阿瓦尼斯安(Armen

  • 新闻 NEWS 2017.02.07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公布主题馆艺术家名单

    ArtNews的Andrew Russeth报道,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已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参加今年双年展主题馆的艺术家,共有120位,其中包括中国艺术家耿建翌、关小、郝量、刘建华、刘野和周滔。去年9月,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和策展人克里斯汀·马萨尔(Christine Macel)共同宣布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活着的艺术万岁(Viva

  • 新闻 NEWS 2016.12.06

    沙迦双年展公布第13届参展名单

    沙迦双年展宣布,共有六十个艺术家和团体参加第十三届展览。 本次双年展由克丽丝汀·托马(Christine Tohme)策展,将卷入其他四个地点: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巴勒斯坦的拉马拉、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及黎巴嫩的贝鲁特,来启动对话和艺术生产。 展览将围绕四个关键词绘制主题:水、庄稼、土地和烹饪。 托马是贝鲁特“Ashkal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11.15

    故事的故事

    刘倩兮

    观展

    “新茶要把人的意识下拉。人的意识是最阴的,它不能停留在人脑,应该在脚底。我们用新茶把意识引到下面,再用一个老茶把它钓上来,让人回到先天的状态,人就很爽……”我听着郑国谷讲茶,已经颇有些头晕,飘飘乎只顾一杯一杯地喝,身体渐渐被茶气逼的发汗。旁边一位大叔不停追问:“邀请喝茶代表什么?” “艺术家喝茶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场面有些乱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10.31

    公共精神

    方言

    于华沙乌亚兹多夫城堡当代艺术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ary Art Ujazdowski

  • 新闻 NEWS 2016.06.01

    2016光州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

    第十一届韩国光州双年展日前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第八种气候(艺术做什么)”(The Eighth Climate (What Does Art Do?)),由Binna Choi、Margarida Mendes、Michelle Wong、Maria Lind和Azar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3.22

    羊城一日

    林瑞湘

    广州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又碰上回南天,整个城市的人都浸润在水雾中,湿意盎然。22日是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预展VIP,为方便外地的观众可顺道观展,广州的三家艺术机构都选择在20日天开展。最先开展的是位居城中怡乐路的广州画廊,时间安排在下午一点,然而由于其它两个机构都在城郊,时间上无法兼顾,再加上时代美术馆已安排好专车,负责在其下午2点开展后带媒体赶赴番禺的镜花园段建宇个展,最后晚上再回到“广州画廊”,于是消息灵通者皆选择先赴下午2点城郊黄边的时代美术馆预展。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2.13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

    方言

    “本土”是继2003年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的“中国,怎么样?”(Alors, La Chine ?)以及2004年里昂当代艺术馆的“道与魔”(Le Moine et le

  • 专栏 COLUMNS 2014.10.23

    空白地表上的风景

    洪雅笠

    作者按:影片《蓝与红》的拍摄历时6个月,艺术家周滔弯曲了传统时空的概念,在广州和曼谷这两座城市的中心广场上采撷着写实的夜光碎片,并从中提炼出一个悬浮在地域概念之上新“时区”。在这个以纪实为方法,却并不指向现实主义的短片中,周滔对广场民众集体膜拜的“幻觉”对象提出了他的疑问。“蓝色”与“红色”都是色彩中不能再被分解的基本原色。广场夜晚的空气中弥散着的蓝光浮沉,这种可疑的梦幻感与红色的泥土、湖泊遥遥呼应。从空气到泥土的介质过渡,我们同样生活在色彩的渐变之中。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3.25

    周滔:训练

    吴亚楠

    我们可以在这个展览中看到一种双重延续:《现实之后》(After Reality, 2012)与《寻找地热》(Collector, 2012)间作品本身的延续;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遭遇在个人情感上的延续:与巴黎陌生的遭遇延续了对在广州边缘蛮荒之地中进行日常训练的龙舟选手的遭遇。

    两部短片中都充满了绿色——一种不被或缺乏控制而植被丛生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