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8 results for: 朗西埃

  • 专栏 COLUMNS 2021.08.17

    文学与教育

    王钦

    雅克·朗西埃,《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中文译本已于2020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赵子龙。

    柄谷行人,《探究I》,講談社学術文庫,1992,目前尚未有中文译本。

    法国思想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在其颇具争议的《无知的教师》(1987)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教育的“原初场景”的教学实践:在19世纪初,一位名为约瑟夫·雅科托(Joseph

  • 专栏 COLUMNS 2021.02.20

    谁害怕“普遍教育”?

    王钦

    在法国思想家雅克·朗西埃看来,政治的任务如果是致力于人的解放,那么它的使命就更在于重新界定知识本身,在于给予被压迫者以自己发言的位置并聆听他们的声音,让过去那些不被当作话语的“噪音”真正被人听见和辨认。出于这种激进政治的考虑,朗西埃早年爬梳了巴黎公社时期劳工写的诸多随笔、诗歌和日记,以近乎“拼贴”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出来——这就是他著名的《劳工之夜》(

  • 专栏 COLUMNS 2020.04.26

    谁成为暴徒

    张涵露

    2012年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中那首标志性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去年夏天在金钟或是铜锣湾的大道及天桥上被反复唱响,半年后因不同的事件触发在微信朋友圈被频频转发;除了在中国,它也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土耳其、乌克兰、伊拉克等地被合唱和传播。雨果原著在当代世界的回响除了这首再创作的歌曲外,去年由拉吉·利(Ladj

  • 专栏 COLUMNS 2020.03.05

    从方舱到广场

    张涵露

    1.

    2月12日,距离武汉因新冠肺炎封城的第21天,网络上流传一段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带领方舱医院轻症病人跳舞消遣的录像。领舞人厚重的防护装备和她们的轻盈姿态形成某种视觉张力。那些衣着休闲甚至居家的住院者共同跳一支舞,将这个临时搭出的公共卫生危机解决方案转化成了他们平时聚集的城市广场。后来我们又通过社交媒体知道,在方舱医院领舞的是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这个信息在每天的资讯洪流中成为又一轮传播:少数民族协力救援,支援队细致入微。女性的身体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刻板印象哺喂着宣传机器和武汉以外人们对“真相”的饥渴。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2.24

    在半个迷宫中

    徐若风

    正在走入与走出迷宫的人,都必然无法窥见迷宫的全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迷宫的局部、永恒的歧路。展览“在半个迷宫中”利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地下一层实验展厅幽暗、曲折的“地形”,在冯冰伊、郑源、吴鼎、唐潮四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间搭建起了四条彼此对话又不断分叉的路径。无人以迷宫为题,只因他们自身就是“半个迷宫”。

    覆盖冯冰伊大部分展厅的绿色地毯

  • 专栏 COLUMNS 2019.05.28

    希望的政治学

    专题讲座“希望的政治学”是Artforum中文网与泰康空间合作的系列活动的第二场,主讲人王钦以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故乡》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为观众逐步梳理出一条打破“对于未来的乡愁式想象”,通向未知的“希望”空间的思考线索,也为探讨鲁迅文本在当今时代的生产性意义开辟了新的道路。评议嘉宾桑田和李佳亦从各自实践对发言做出了精彩回应。本文为部分现场记录的整理稿。

  • 专栏 COLUMNS 2019.03.04

    看不见的斗争:忧郁与社会参与

    《艺术论坛》:“忧郁”这个主题在古今中外都被赋予大量的笔墨,很多绘画、文学作品、电影都论述过忧郁或者抑郁这种情绪,它也似乎自古以来一直是和艺术家、知识本子绑定的一种气质,比如说弗洛依德的《哀悼与忧郁》就是文化评论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桑塔格评论历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时候,认为本雅明是一个具有土星光环的人,土星光环也就是忧郁气质,本雅明追求失败的纯洁和美丽。再比如说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透露着一种与时代和创作个体都有关的忧郁气息。在今天,抑郁更加普遍了,有时候它听起来像是一种都市症状,城市生活中的节奏和残酷使人容易抑郁,但是它不仅仅如此,在农村,在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也有很高的得病率。

  • 专栏 COLUMNS 2019.01.30

    朱羽:2018年最佳阅读

    朱羽

    我想借用“精神译丛”主编陈越老师的一个说法来开始我的介绍,而所介绍的第一本书也正好来自“精神译丛”:从“左面”阅读政治哲学的典范之作——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吴子枫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 专栏 COLUMNS 2018.08.09

    那辆列车终于没有抵达

    杨宸

    奶奶死了。姐姐亚纪惊慌叫喊,在这个家庭中扮演“父母角色”的治与信代手足无措——镜头一直对准这对夫妇,而死亡就近在眼前。

    这是《小偷家族》中的一段情节。它既是是枝裕和这部“金棕榈之作”的转折点,也提供了是枝的家庭电影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场景。

    在许多观众眼中,是枝裕和的电影堪称“治愈系”的典范。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是枝电影序列中商业表现最

  • 杂志 PRINT 2017年11月

    斯芬·吕提肯(Sven Lütticken)的《文化革命》

    托马斯·艾尔塞瑟 | Thomas Elsaesser

    [[img1]]

    历史前卫艺术——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的驱动力之一便是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决心。众所周知,通过全面接纳新的媒体和移动技术,包括马里内蒂、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 专栏 COLUMNS 2017.01.20

    王钦:2016年度最佳阅读

    《共同的怒吼:朝向一种不安定共同体的诗学》,托马斯·克拉维茨主编

    这本文集囊括了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罗伯特·杨(Robert Young)等理论家从文学、历史等不同角度出发做出的关于“共同体”的思考。而南希(Jean-Luc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10.31

    巴西见闻

    鲍栋

    第一天

    一出机场,我们想象的贫民窟孩子围上来要烟抽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这个景象是出发前在北京一个饭局上别人告诉我们的。可能是太早,机场外面清冷,和大部分中国机场一样,在“此处禁止吸烟”的牌子底下有几个人在抽烟,我和朱朱点上烟,跟着接机的司机,司机说葡语,不懂,他示意朝这边走,不远处停着一辆小型的依维柯。

    圣保罗大概是中国二线城市的发展

  • 专栏 COLUMNS 2016.05.18

    叙事的共生与战争

    黄建宏

    在网络社群的未知异托邦中,我们面对大量的数据与资料,以及各种借民主自由之名植入浮动资本的新社群空间,其中,当然不乏敌我不分的骇客入侵、通讯协定,以及相应而生的“身分”(角色)与虚假个人资料(设定)。在这种失序的荣景中,我们栖身于单一大历史消失的“叙事群世界”(universe of

  • 专栏 COLUMNS 2016.03.14

    自然的政治

    吕阳巧

    斯特劳布(Jean-Marie Straub)的世界里,历史鲜少无关。1933年他出生在法国的梅斯(Metz),一个自从公元840年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就一直充满政治与文化纷争的地区;二战期间这里被直接划归德国领土,而非占领区,只因历史上这里曾从属德国;1954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爆发,斯特劳布逃离法国部队,流亡德国;1969年他同夫人惠勒特(Danièlle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2.16

    延时

    郭娟

    对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专栏 COLUMNS 2015.09.17

    蒙太奇之手

    杨北辰

    《凡高》(Van Gogh ,1948)这部电影的吊诡在于,其一方面在着力从历史主义层面出发建立艺术家编年史实,似乎试图履行画家与作品间某种“客观”、“宿命”的时空关联这一传统契约,却在另一向度上,不断通过反时序(achronique)的方式冲击、僭越这种实践:选取的作品与画家的生平只存在一种松散的对应关系,甚至有时是刻意的弹跳与规避,如用画家中年的自画像代替其父亲的面目。作品在谱系中的节点,被蒙太奇之“手”轻松的打断与重组。而画家也丧失了人的面目与事实,被赋型为自己作品中的角色。作为“自画像”的他者,其时间经历被剥落为一种绘画中的意象——诚如Jean-Luc

  • 专栏 COLUMNS 2015.01.22

    关于“六环比五环多一环”的一次谈话

    整理/杨北辰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是一项正在发生的艺术项目,意在通过对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的郊区空间的介入式调查,重新审视城市边界与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人群状态。该项目由艺术家李一凡、葛磊等人于去年10月发起,由二楼出版机构主办,截至目前为止已有20多位/组艺术家参与其中,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在这篇谈话中,发起人与参与艺术家共同深入探讨了项目的意义以及开展情况。

  • 新闻 NEWS 2014.08.24

    第十九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评委名单确定

    第十九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新浪潮”奖评委名单日前确定。2011年以《一次别离》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任评委会主席,其他评委成员包括: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英国电影学教授蒂娜・罗达诺瓦(Dina Iordanova), 印度女演员/编剧Suhasini

  • 杂志 PRINT 2014年2月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和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

    尼克・鲍姆巴赫 | Nico Baumbach

    《电影》,阿兰・巴迪欧;编辑:Antoine de Baecque,翻译:Susan Spitzer。莫尔登,马塞诸塞州:Polity出版社,2013年。共280页。《剧场狂想曲》,阿兰・巴迪欧;编辑/翻译:Bruno Bosteels。纽约:Verso出版社,2013年。共192页。《感知:来自艺术美学体制的若干场景》,雅克・朗西埃

  • 专栏 COLUMNS 2013.06.13

    墙如何成为政治通道?

    黄建宏

    当代政治艺术在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中,越来越不只是当代艺术潮流中的一种类别,随着双年展和主题展以参与、互动、知识生产、文化生产为名的策划和讨论,逐渐地变成艺术表达中几近“时代精神”的徵候。一方面似乎在政治性的意识开发上是有所成效的,但另一方面不可讳言的是,“政治”或“政治性”也以着各种方式商品化、形式化。

    这个问题对于亚洲、南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