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 results for: 陈航峰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12.28

    “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的吸引人?”

    何思衍 | Daniel Szehin Ho

    由马修·柏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策划的这场群展,给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关于世界末日的绘画、录像、装置以及表演作品。展览的题目取自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得如今的家如此不同又如此吸引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3.05

    感冬

    袁菁

    如果不在冬天谈论,在冬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大地被清空,人在空间中骤然缩小;体感冰冷,意味着需长留室内。北欧冬眠的大地上,人们在屋宅中编织具伸缩感的故事,嵌入极夜的僵冷。《怀旧的未来》讲述着当年那些困顿的俄国知识分子,在冬夜烧书取暖——这荒诞的诗意是精神贵族们的祭酒。冬天时空漫漫,给叙事端出了板凳: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也有豹子头林冲奔命风雪夜。冬天是冰冷的春天,有内生的萌发力。就像本次展览,一副简洁而思索的表情,充满想象的甘甜。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9.24

    重生:当多媒体遇上人民电机厂

    袁菁

    跨媒介艺术集体敲开了苏联风格的上海人民电机的大门,巨构空间之内顿时“荡胸生层云”。此次参展作家有缪晓春、D – Fuse、史金淞、陈幼坚、陈航峰、胡介鸣、宁浩等。史金淞的《戏剧•桃花散》系列延续了其早前的作品手法,凸显了“树”的结构主题(《白树》、《短松》、《五言绝句》、《诗学研究》)。一株新鲜的白色桃树,徐徐除去“衣装”,并施以火焚,现场贯穿乐音。在戏剧性的“施暴”和日常化的“伪装”后,这颗被剥掉树皮的桃花,随意地穿上艺术家和现场来宾提供的蕾丝、即时贴、商标、腰链,甚至矿泉水瓶,最终成为一株迎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