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COLUMNS

  • 所见所闻 DIARY

    千吻之深,犬夜静躁

    6月2号成人儿童节这天,我们在798泛起滚滚尘土的路上奔赴滚滚红尘中的 “千吻之深”。经过“东八时区”时看到昔日的书店已改为日本料理餐厅,感叹元老级的艺术书店竟也关闭了。

    提前到空间站看候勇个展时观众还不多,策展人付晓东正在给王维薇介绍着作品。这是候勇近两年来创作的一组新作,虽然表面看上去题材没太大变化,仍是水的系列,但是这次所有的作品都是铅笔绘制的。“我这两年主要把精力都放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上,虽然还是在画水,但是以前的作品面貌更接近真实的水,现在故意处理的不那么像水了。我在铅笔色和丙烯色的结合上做了更多尝试,所有作品都是先刷丙烯底色,然后再用铅笔去画”。当侯勇回答问题时我不禁想到他的一个特点:每次大家聚会他喝多后都会长时间与其他艺术家认真探讨绘画方面的创作问题,也会给别的艺术家提意见,这点在年轻艺术家的聚会上已经很少见了。

    来到尤伦斯,穿过黑色的落地垂幕,进入到纯黑的中央展厅,宋琨的“千吻之深”正在开幕。展览标题源自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 的一首老歌《A thousand kiss deep》。宋琨也许是科恩的粉丝,但对于是否特别钟爱这首歌,她没有多少话要说,而是干脆地回答:“也不是,就是觉得它现在合适”。漆黑的空间中只有射灯映照着甬道两边的油画作品,黑暗诡异。来到现场的人非常多,碰到艺术经纪人与画廊老板的程昕东,他似乎比较喜欢《两个蒙古朋克》和《桃夜叉》这两张画;转身又碰见专程飞来北京、曾经收藏过宋琨作品的藏家乔志兵,他说:“宋琨的展览不只是画,还有音乐,是一个整体的呈现……她的作品很私密,其中反映的灵与肉,激情之爱等等,我都很喜欢”。

    阅读全文
  • 采访 INTERVIEWS

    谈“创造历史:经典绘画手稿”展

    Hadrien de Montferrand是798艺术区的一家法国画廊,主要以纸上作品为主,目前,这里正在展出1950年至1980年的20件来自中国美术馆馆藏的经典作品的创作手稿。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亲笔绘画手稿,展览对中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解构,令人们得以亲眼目睹这些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在此,Hadrien讲述了他准备这场展览的体会,展览的思路如何产生,也谈到了艺术家们对此的回应。“创造历史:经典绘画手稿”,目前在Hadrien de Montferrand,展期至六月底。

    详情请看 画廊网站

    对这一时期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有一次跟陈丹青吃饭,他跟我讲了很多毛时代的轶闻,比如毛的妻子不喜欢让画家在画上签名等等,这些讲述吊起了我的胃口。然后我见了第一个艺术家,他跟我说起了那个时期艺术家是如何创作构思的,除了央美的60年绘画展,我从未见过其它与此有关的展览,所以真的很想做一个这样的展。

    于是我见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大概有二三十个吧,起初是讨论,我告诉他们我可能会做一个这样的展览。最终有了一个主题将他们的作品都汇聚到一起,第一个主题就是“肖像”。去年的第一个展览是1955-75年的肖像画,取得很大的反响,一些水平很高的人光临,艺术家也非常高兴;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他们首次在一家商业性的画廊展出。我们尽力让一切做得很好,保证画册质量和布展水平。

    之后我就开始思考,

    阅读全文
  • 影像 FILM & VIDEO

    没有判断只有接受

    《哈尔滨旋转楼梯》是季丹的第五部纪录片。她是中国最早开始独立纪录片创作的作者之一,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使用超8,而不是电视台常用的Beta,在西藏一带拍摄。不同的机器提供了不同的像质,也造就了拍摄者不同的意识和方式。1996年,她花一年时间在拉孜地区,1999年剪辑完成《贡布的幸福生活》和《老人们》。同时期汉人视角呈现藏区生活的作品中,这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影像。

      

     2000年后,季丹在陕北一带游走,在府谷县黄河边上,她拍摄了一个农村家庭里的年老父母和他们经历了牢狱之灾的儿子,至2005年成为《地上流云》。之所以间隔数年才做完,是因为季丹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诸多反思:是遵循自己有意无意设定和期望的模式还是打开自己,注重眼前看到的这个世界,接受它。2008年回到幼时生活过的哈尔滨之前,季丹还在京郊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拍摄了一位老人。《空城一梦》让人看到了生命在最后阶段的状态,其中包含着对死亡和虚无的凝视与深思。

      

     《哈尔滨旋转楼梯》更像是她面对之前的问题而展开的另外一种努力和实践。她拍摄了两个家庭,一个是住在单元房里的母女,另外一个是住在大杂院里的父子,都是少年时的朋友或街坊。她将他们称之为“失败者”,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为“我们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她的回去,包含着重新看自己的需要,因为“到了如何接受自己的阶段”。

      

     季丹所谓的“失败者”,

    阅读全文
  • 所见所闻 DIARY

    疯狂时日

    从深圳雕塑双年展出来,过关只需三十分钟,穿过金元宝造型的维多利亚湾到达香港中环,所有在北京算是遥不可及的奢华品牌在这里都近在咫尺了。只有在中环,出现宝格丽、古奇、夏奈尔才不是为了摆阔,而是稀松平常的事。富足阔气是显而易见的,但时至今日(但最近)由于基础物价上涨,港人已经选择向北过关采购生活物资。今天,食品安全,通货膨胀,高昂的税额遏制(逆转)了商业流通的大潮。内地人涌入,买这买那,下到酱油,上到明朝瓷器。上周进行的第五届香港艺术博览会将这点再度升级,原本宁静的小岛被变成充斥了炫耀消费和画廊活动的风暴岛,一堆又一堆的贵宾晚宴,就像艺术家陈茂波(Paul Chan)所说的:这回你就没别的邀请吧?

    香港艺博会的嘉宾日程单长达九页纸,活动一个赛一个的独家,有些甚至只是写上它们是您绝佳的选择,(如Hauser & Wirth晚宴旁边写道:“严格凭邀请函入场”)真正的疯狂始于星期二的艺博会前夜,干诺道50号,本城最为重量级的房子里,白盒子画廊和Emmanuel Perrotin画廊共同举办开幕式(安塞尔姆·基弗在前,布鲁克林艺术家KAWS在后),香港电影圈也跑过来凑热闹。刚刚结束收购空间的北京唐人画廊总裁郑林,说这里的房租是北京798艺术区的四十倍,一个能施展开来的空间可以说是中环最稀贵的产业了。

    之后我们步行来到了稍逊富贵的毕打大厦,这里是高古轩等画廊的所在地,虽然是凭邀请函入场,狭小

    阅读全文
  • 采访 INTERVIEWS

    麦特•沃尔夫

    麦特•沃尔夫(Matt Wolf)是布鲁克林的纪录片导演。他的首部剧情片《野性的组合》(Wild Combination, 2008),主角是先锋的提琴演奏者、迪斯科制作人亚瑟•拉塞尔(Arthur Russell)。沃尔夫目前在制作自己的第二部故事片《未成年》(Teenage),和他的短篇影像《我记得:关于周•布兰纳德》(I Remember: A Film About Joe Brainard)将于五月七日在The Kitchen放映。

    过去四年里,我一直都在做一个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历史影片。这个片子以约翰•萨维奇(Jon Savage)的书《未成年:青年文化的创造》》(Teenage: The Creation of Youth Culture)为基础,讲述的是二战前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青少年发展史。在制作这个电影过程中,我搜罗了一百多个小时的素材和成千张青少年的摄影。起初,我只想做个小点的项目,用有限的方法自己完成。我一直在探索一个网络诗歌声音库PennSound,从中发现了艺术家、作家周•布兰纳德Joe Brainard朗读《我记得》(I Remember)的录音,这可能是我最喜欢的诗歌。

    我喜欢《我记得》,因为它让我直接感受到周的那种幽默自嘲的性格和君子般的风度。听到周的声音后,更是加深了这番印象,我都有些爱上他了。于是就想做些东西,给这些录音添加些语境,而不仅仅是一个怀旧的记录。

    阅读全文
  • 影像 FILM & VIDEO

    邱炯炯和张献民谈影像创作(下)

    邱炯炯:《姑奶奶》樊其辉觉得不够完整,但是我说这个创作刚开始,其实我接下来想拍部关于他的默片,他抑郁症期间老是做一些梦,我说根据这题材这个做一个片子,他当时暂时地来了些劲。后来他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张献民:就是把几个梦拍出来是吗?

    邱炯炯:类似于整个的用她的表演,她的形象……最开始(《姑奶奶》)是一个口述史。他如果活着我想一直做他的一个系列,包括不同年龄段,我们用更多的方式做,可能做成剧情的,或者默片,因为她的表演太适合默片了。可是这个计划就流产了,其实我是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计划来做的。他死后这个计划显得愈发重要。

    张献民:但是对于你的绘画作品也是这样的情况,你尝试给他看?

    邱炯炯:看。

    张献民:但是这个他者是另外一个概念,比如说你的家人。

    邱炯炯:比如说被拍摄者,比如说《大酒楼》我父亲也看了,《彩排记》他们也看了,他们都看了。应该是喜闻乐见的。

    张献民:《彩排记》是被超越时空一个捕捉,非常非常强烈的一个捕捉。在其他的里面还有一点柔情蜜意,但是《彩排记》你被另外一个东西捕捉了,另外那个东西太强大了。这是《彩排记》给我的印象,这个作者在这个创作过程当中不属于他自己的。

    邱炯炯:彻底的捕捉。被捕捉的更彻底。

    张献民:这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比如说《萱堂(闲话录)》会觉得拍摄者跟被拍摄者基本上是一个平等的——在创作或者其他的层面基本上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在这个“凝视”当

    阅读全文
  • 所见所闻 DIARY

    拉芙们在搞什么?

    给Artforum写所见所闻的人,劳动节也消停不下来。鬼使神差,我竟然和被声讨的“百分之一”(语自‘占领华尔街运动’)一起过了这个节。

    首先去的是滚圈儿的风云人物柯特妮•拉芙(Courtney Love)在Fred Torres Collaborations的媒体预展。名人鼓捣出来的花里胡哨的艺术,总是能吸引每个人的目光。尤其是当还有些瑕疵在里面时。拉芙热衷于Twitter和写博(我经常去看她的www.whatcourtneyworetoday.com),若你还对这位姐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觉得那些怪异之作很正常。不过,我并没指望她在这样的场合露面,但当我到达后听说伊正在来的路上时,心肝还是颤了一下。

    展出了很多纸上作品。看起来就如涂鸦一样,上面是一些性感的妞,下笔粗糙,充斥着她本人的胡言乱语,比如“我是个名人,让我逃离这个鬼地方吧。”“去你的!”“我想要我的宝儿,哪儿去了”等等这样的话,想必看客也不会惊讶。这些画充满自我意识,很“青春”。我听到有人这样说,但我觉得柯特妮•拉芙这样的‘名人艺术’就是如此。画廊里,媒体的人多了起来。总是在打扮上天雷滚滚的时尚记者林•雅格(Lynn Yaeger)也过来了,此刻她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家笔下辣妹的阿婆版。

    “你一定得看看这些衣服,”她啧啧道。

    拉芙呈现了两个小东西:一件是白色的新娘礼服,红色的 “Not my cunt on my

    阅读全文
  • 采访 INTERVIEWS

    杰里米•德勒

    英国艺术家杰里米•德勒(Jeremy Deller)以取自社会仪式和历史的大规模的作品而广为人知。“亵渎:(Sacrilege)是他在苏格兰的首个公共项目,将在2012年落地格拉斯哥绿色公园(Glasgow Green),于格拉斯哥国际视觉艺术节亮相,展期为4月20日至5月7日。这件作品今年夏天将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展出。

    关于“亵渎”的创作初衷,我的想法是让公众和一件巨大的作品进行互动,同时也想围绕巨石阵(Stonehenge)做一些特别的东西,和我们的祖先联系起来。很长时间我都在想该怎么做,最后决定最好是做一个充气的仿制品。观众们可以在里面蹦跳玩耍。

    巨石阵实际非常浩大,1977年被围起来后,很难确定它究竟有多大。人们通常无法离它很近,这种限制我认为也是一个机会。格拉斯哥绿色公园很广阔。所以将这个塑料复制品做成等身大,一百四十英尺宽,放在公共场所,这样观众就会有个概念,大致知道巨石阵实际的面积。这也是场愉快的体验。作品的底层是充气的,膨胀的,人可以在上面跳动。尽管我并不想一直在上面跳啊跳。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巨石阵的地方,所以我的做法并不出奇。在中国就有一个很不错的巨石阵,网上的照片看上去不可思议。我做的事并不新奇,也许只有充气膨胀那部分比较好玩。毕竟,巨石阵只是世界上存在的万物之一而已。

    我们还是在商讨在奥运会期间,将它放在哪里,但现在的计划是让这件作品在伦敦各区和英国巡

    阅读全文
  • 所见所闻 DIARY

    风物长宜放眼量

    国内某一线参展画廊的总监借用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句子传达了大家对今年CIGE的普遍感受:“今夜是一个屌丝的聚会,也许有藏家曾经来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划过的痕迹”。

    的确,在今年的CIGE 看到的艺术圈内同行比观众和藏家多。在场内溜达,各画廊的工作人员看上去都挺“清闲”,有的在展位上低头看书,有的在别的画廊展位上聊天,大家都在互相询问卖的怎么样以及看到什么藏家了。VIP开幕后的4天里来参观的人很少,展场里显得很清爽。而4月11日的VIP之夜更是让人意外,除了CIGE的铁杆儿鲁豫和林依轮,私人藏家好像只看到了张锐、余德耀和乔志兵。

    唐人画廊无疑是这次CIGE博览会中最开心的画廊。他们在A区展位只带来二位艺术家的作品,颜磊的《巴洛克彩轮》系列和王郁洋的装置作品《呼吸》,这两件作品都在VIP之夜就卖掉了,不由让其它参展画廊羡慕。唐人画廊的工作人员在场内碰到别人打招呼都是自信满满的“我们已经全卖光了”的口气和表情。国内某重要艺术机构这次一口气买下“巴洛克彩轮”一组18张油画,也是看好了颜磊即将参加今年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吧。

    逛了一圈,在A区碰到几个画廊同行正在唠叨今年新藏家的缺席,“连去年能见到的富二代,今年也没有了”;ART MIA的工作人员更是直接:“别说藏家了,今年连土大款都没有”。没有看到欧美画廊并不意外,但是也没有看到PACE北京、长征空间的身影;参展的北京公社、常青画廊、三潴画廊的员工的脸上都回报比较沮丧的销售情况。上海沪申画廊的工作人员在A区孤零零的大展位上感叹到:“我们大老远从上海过来是做生意的,不是来玩的”。

    阅读全文
  • 采访 INTERVIEWS

    现代冲突资料库

    现代冲突资料库是伦敦的一个摄影资料库,由提摩太•普拉斯(Timothy Prus) 和琼斯( Ed Jones)主持管理。作为2012年草场地摄影季的一部分,在AMC北京分部负责人苏文(Thomas Sauvin)组织策划的一个杰出展览里,AMC的收藏及其精选的出版物显得格外突出。在这里,他谈到了他为北京的资料库所做的工作,这次展览以及他们最近的出版物《欢乐今宵》(Happy Tonite),这本书收录了12位中国当代摄影师的作品。

    从2006到2010年,我们都在关注当代中国摄影,《欢乐今宵》这本书共有12位摄影师的75件作品。现在,资料库收录了55位中国摄影师的4000余件作品。AMC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藏摄影师的作品,虽然当代作品并不是资料库的核心内容。

    但AMC对任何类型的作品都是开放的,只要它足够惊奇。我想,游戏的规则就是如何让他们觉得惊奇。这并不容易,因为他们35年来都在天天看照片。摄影是一种枯燥到难以置信的媒介。许多中国摄影作品,尤其是从21世纪初以来的这一批,所传达的都是某种奇怪、扭曲、肮脏的虚幻式摄影风格。这极不寻常,所以这场游戏就在于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欢乐今宵》中的摄影师就是将这些风格统统混在一起,所以很难说谁采取了哪种风格。

    《不,叔叔:1938年至1945年另一条前线的照片》毫无疑问是他们最重要的出版物,其实

    阅读全文
  • 观点 SLANT

    朱利安·奥利弗(Julian Oliver)

    《Artvertiser》是用来取代广告牌的实时艺术软件平台。通过教给电脑如何“识别”具体的广告,该软件可以轻松将其以其他内容取代,如图像和视频。我们不会称其为一种增强现实技术的形式,相反我们认为《Artvertiser》是改进现实的一个范例。

    通过训练,《Artvertiser》软件可以识别具体广告,每个广告都成为一块虚拟“画布”,当艺术家通过作为产品替换的便携装置浏览“画布”时,他们可以在上面展示图像或者视频。

    在将其展现为一种公共艺术的新平台的同时,《Artvertiser》试图强调公共空间的矛盾:在城市表面,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

    《Artvertiser》利用互联网作为重新分配的机制,创作者假定,充斥着私有图像的都市场所也可以成为艺术的展览空间,并且由此成为艺术的档案库。同样,也可以举办现场展览,其中,路人被邀请通过可视装置来观看周遭建筑所构成的展览。

    《psworld》属于《philosoftware》系列。它开始作为“ps”这种可在UNIX以及基于UNIX操作系统中找到的应用的改良。人们或者程序可以通过ps来迅速分类、打印正在计算机中执行的进程表单。

    《psworld》可以将这些进程影射到世界中的视觉特征上,形成一种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周围世界之间的一种感官依靠。计算机的可视环境发生变化,操作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

    例如,运行《

    阅读全文
  • 影像 FILM & VIDEO

    邱炯炯与张献民谈影像创作(上)

    编者按:2011年8月,UCCA艺术影院举办了“高堂絮语:邱炯炯的电影”展映活动。放映青年艺术家邱炯炯自2006年以来拍摄的五部纪录片。在最新纪录片《萱堂闲话录》(2011)首映后,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张献民和导演邱炯炯进行了对谈。本文为现场谈话实录。

    张献民:是指我对戏曲基本上是一个间接经验,有一个纸本的东西。纸本当年是成年之后有意识的阅读,就是所谓从名家的角度,汤显祖、李渔,尤其是明末清初读这些纸本的多一点。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在河北乐亭和陕西的华阴,在乡下村子里面听皮影戏,当然不可回避的话题是你跟这种方式的传统文化的接触,这个东西应该是很难描绘的一个东西,所谓的戏曲世家,童年、少年的影响,这个东西是很难描绘的东西。

    邱炯炯:你的接触,你是一种主动的(方式),你是有一个意识地去看,而且是从文本开始看起的。而我不是,我是被动的,我是像猎物一样被捕捉的,我是被那个氛围捕捉的, 我从小被那个氛围捕捉着。如果要描绘那个氛围,我会越描绘越孤独,因为可能没有人会理解,我没有办法让别人体会到那种被捕捉的成长。所以关于传统文化我必须说清楚:我接触的是传统的、非常民间的一种(文化)。(我在)江湖气息非常浓的氛围里面长起来的。很多人觉得我老是用戏曲,感觉我家庭是书香门第似的这种感觉,肯定不是这样的,是有一个江湖气氛在里面,江湖艺人的气氛在里面的这样一个环境。

    张献民:江湖当中是一个序列非常清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