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0 results for: 欧宁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4.04.22

    听路

    btr

    曾有一个夏日夜晚,我躺在床上,恍惚中听见海浪拍岸的声音。后来发现,是下了一场雨,地面潮湿,有车驶过,听来便似海浪声。另有一回,我参加了一个跟随视障人士行走苏州河的活动,双眼被厚厚的眼罩蒙住,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但仅仅过了一小段时间,听觉系统就在高度警觉中变得异常敏感,逐渐能够凭声音判别前后左右路上的动静。

    近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

  • 所见所闻 DIARY 2023.10.05

    共摊同言

    刘笑容

    1880年代的纽约下东区住满了来自欧洲的新移民,Eldridge大街184号的大学睦邻之家(University Settlement)随之应运而生,中产阶级给新移民带来了纽约的第一个公共澡堂,第一个幼儿园,教他们音乐、读书、打球。如今,这里仍旧是纽约新移民的活动中心。2023年9月15日至16日,纽约的两间独立书店Bungee

  • 所见所闻 DIARY 2023.08.03

    梦回珠三角

    吴建儒

    时隔两年,我再次拿到了五条人“大时代歌厅”巡回演唱会的门票,原定于

  • 专栏 COLUMNS 2015.10.18

    “广东帮”:一个始于1993年的机构实践个案

    王景

    2010年开始,陈侗使用“广东帮”(CANTONBON)作为他位于广州的两个空间,即博尔赫斯书店(1993-)和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2007-)的总称。这篇文章着眼于“广东帮”自1990年代以来,陈侗及其机构实践在全球化当代艺术框架下致力于支持当地艺术家及本土艺术创作的个案。

    “广东帮”自成立之初的定位就不仅限于成为地方性的美术馆或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7.21

    民间的力量

    徐丹羽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民间的力量”提出了一个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很重要问题——谁是“民间”?按照策展人在新闻稿中给出的“标准答案”,“民间”是官方艺术之外的“在野”。但如果“民间”被理解为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机构至少需要明确地划定官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简单地以民营美术馆的身份作为合法性,再重组为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断裂的“非民间”叙事。

  • 新闻 NEWS 2014.02.19

    《天南》停刊

    文学期刊《天南》主编欧宁日前在微博上宣布杂志停刊。《天南》创刊于2011年4月1日,自创刊至今的三年零十个月,共出16期,终刊号推出世界各地的八九后作家和诗人。《天南》是一本主题类文学双月刊,杂志还随刊发行精选英文版刊中刊。售价25元。

  • 专栏 COLUMNS 2013.05.28

    复调的现实与离散的族群

    周昕

    沿袭纽约市现代美术馆(MoMA)电影部始于二战前的国际主义视野以及纪录电影传统, 一九九七年中国当代纪录电影作品以“后广场第六代录像作者”身份首次在美国公开亮相。时值吴文光应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邀请在纽约访学,评论兼策展人Bérénice Reynaud促成中国当代纪录片在MoMA的首次展映。而后,在二零零一年起始于纽约大学电影学系的“真实中国(Reel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1.09

    回到土地 [泰国,清迈]

    安静(Lee Ambrozy)

    当我们从北京过来的小团队的干裂嘴唇终于开始变得湿润起来,泰国的风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艺术家林一林由两部分构成的展览“谁的土地?谁的艺术?”分别在泰国的曼谷和清迈附近的知名艺术家聚落“土地”举办。这次展览为吴承祖(Josef Ng)策划、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主办。关于土地基金会名义的问题,泰国艺术家Kamin

  • 杂志 PRINT 2006年1月

    新星:曹斐

    小汉斯|Hans-Ulrich Obrist

    曹斐是活跃的新生代中国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这群年轻艺术家崛起于21世纪初——一个遍布着那种存在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乐观主义时代。正如策展人侯瀚如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出生在一个电视广告和舶来娱乐的时代,从港台电视剧到美国的说唱无所不包。他们深受像巴黎的黄永砯和纽约的蔡国强这样的海外中国艺术家的影响,因而乐于采用各种媒介,但这群年轻艺术家还是都选择留在国内,在这里,他们把对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转换为自己的优势。这些在Z/F主导的电视电影系统外工作的艺术家(包括曹斐、杨福东和阚萱)打造出了跨学科的合作性作品来处理新的社会现实之中的日常生活。

  • 杂志 PRINT 2006年12月

    2006年城市之在北京

    田霏宇|Philip Tinari

    [[img:1|left]]

    去年四月, 北京的一帮艺术家用几天时间拍摄了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名为“中国饼干”,原型是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