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7 results for: 苏伟

  • 采访 INTERVIEWS 2018.12.23

    苏伟

    姚梦溪

    2017年年底北京寒冬之后,某些秘而不宣的东西呼之欲出,或许是一些与社会形成逻辑紧密相连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连接和重看文化生成的原因和文化生产同样迫切。中间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想象·主流价值”试图重新打开文化生产彼此间的界限,进而在不同的历史时刻相互审视。本文中,联合策展人苏伟详述了展览主题产生的经过和背后的观念框架。“想象·主流价值”将持续到2019年3月24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12.14

    陈界仁

    苏伟

    北京寒冷的冬天,耳闻目睹三百二十万人顶着“

  • 新闻 NEWS 2017.11.01

    李佳与李杰获得Hyundai Blue Prize大奖

    10月31日,2017 Hyundai Blue Prize大奖公布,青年策展人李佳与李杰分别被授予"Creativity"(创意能量)和"Sustainability"(创新未来)大奖。两位获奖者将得到国际访问以及驻地交流的机会,并将分别于2018年3月和6月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实现获奖方案展。

    当天,五位入围2017 Hyundai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6.10

    批评的姿态与根基

    周雪松

    自从卢迎华担任中间美术馆馆长以来,这个偏安于北京西北角的民营美术馆就有了一番新气象。在北京地区诸多展览开幕的

  • 专栏 COLUMNS 2016.02.08

    于渺:2015年度最佳研究性写作

    于渺

    在艺术生产持续加速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2.22

    王墒:家丑

    朱荧荧

    艺术家王墒于魔金石空间的最新个展“家丑”并非如其表面所呈现的那样,指向商业与艺术之间的较量,而是试图展开针对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生产过程的思考。

    在展览现场,录像作品《无光无影》(

  • 新闻 NEWS 2015.05.19

    第二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正式启动

    99艺术网报道:2015年5月15日,第二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举办。继首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后,本次大奖继续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针对2014年9月20日至2015年9月20日期间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中英文评论。所有投稿将经过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的匿名评审,一等奖得主将获得6000欧元的奖金及一次上海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产生中、英文获奖者各一名,分别获得2000欧元的奖金。

  • 专栏 COLUMNS 2015.02.23

    苏伟:2014年度最佳展览

    苏伟

    先从两位五十多岁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个展说起。约瑟夫· 达贝尼克(Josef Dabernig)在维也纳现代艺术馆(MUMOK)的个展“Rock the Void”将这位始终用极简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各个阶段重要的影像、建筑设计图稿和装置作品放到由艺术家亲自设计的空无、又充满微妙的体积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空间里集中展示。达贝尼克是西欧为数不

  • 专栏 COLUMNS 2015.02.03

    苏伟评《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

    苏伟

    手头上的这本《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是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 新闻 NEWS 2014.11.24

    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揭晓

    由民生美术馆发起的首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揭晓。中国赛区苏伟获得大奖,英国Joobin Bekhrad和中国张涵露获二等奖。本次大赛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办、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承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英国分会协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赞助。大奖得主获奖金人民币5万元,同时获得2015年春天赴英国伦敦交流两周的全额资助;二等奖得主获得2015年春天赴英国伦敦交流两周的往返机票赞助。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4.24

    赵亮:干预的立场

    李逦

    与纪录片相比,赵亮的摄影是无人的、在场的。相对于沉重的现实和莫测的人性,草木枝桠这般放空的影像反而成为他的终极“理想”。在漫长的苦行似的现实跟拍之外,赵亮选择以摄影的方式喘息。

    此次在三影堂+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2.14

    新作展

    陈玺安

    “新作展”是属于那种你并不会说你曾经看完它的展览。对于这种智力的迷宫,最好选择另辟一个阅读它的方式,但这需要一些经验。和同样让人有这种感觉的“万物有灵”相同的是,两者都注意到了作品说明作为展示空间的可能性;不过,当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 专栏 COLUMNS 2014.01.29

    汪民安:年度最佳阅读

    汪民安

    张旭 -《礼物》

    本书勾勒了礼物这一重要思想的谱系。但是,又不单纯陷入礼物的范畴。实际上,这本书也是当代法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侧面的回顾。全书既凝练又丰富,既准确又充满激情。同大部分浑浑噩噩的无趣的哲学介绍书相比,这本书展示了一个真正理解当代法国哲学的心灵。

    张旭 ,《礼物》,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3年7月。

    本雅明 -《德意志悲

  • 采访 INTERVIEWS 2013.05.11

    苏伟

    杨北辰

    “我不在美学的进程里——再谈行为”正在星空间的七棵树空间进行展出,我们特此邀请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苏伟探讨他通过本次展览试图达成的研究性目的,并解读展览所传达的整体策展理念。

    “我不在美学的进程里——再谈行为”的确在某一方面将艺术研究作为它针对的对象来展开。这里所说的美学也是宽泛意义上的美学,在我们这三十年简短的当代艺术历史里,这个美学经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7.03

    深圳第七届雕塑双年展

    安静 (Lee Ambrozy)

    今年的雕塑双年展构建于已然国际化的传统之上,往届的参与者包括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第四届),奥拉弗•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以及瑞克特•蒂拉瓦尼加(Rirkrit

  • 杂志 PRINT 2012年1月

    “小运动”

    安静 | Lee Ambrozy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是策展人、批评家卢迎华及丈夫、策展人、艺术家刘鼎共同发起的项目。该项目同时囊括了众多观念,并呈现为从艺术作品、出版物到展览等多种形式,因此,也许用从“不是什么”的描述方式起更能把握这个项目的理念。“小运动”不是政治运动,亦非是小型的艺术运动。包含在“小运动”内的各种实践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的意识形态,策展团队也并不打算在二者之间建立什么联系。“小运动”是一系列艺术实践的集合,其自律性就是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12.15

    孙冬冬年度三展览

    孙冬冬

    2011年末,Artforum网站邀请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学者、评论家等业内人士,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年度最佳展览。以下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评论家、《Leap》杂志展评编辑孙冬冬的年度最佳。该栏目的英文链接和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

    “出格:中国录像艺术的开端1984-1998” (广州时代美术馆,2011.03.26至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