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6 results for: 郭鸿蔚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0.06

    郭鸿蔚

    贺潇

    北京现存的替代空间/非盈利空间中,坐落在建国门旁的第一使馆区内的外交公寓12号算得上是地理位置特点最为突出的一个。外交公寓,顾名思义,自身便带有“公私兼具,中西共存”的意涵,这一特质也成为此前该空间内展出的多数艺术家项目回应“场域特定性”(site-specificity)的切入口。郭鸿蔚的个人项目“欢庆时间”也不例外。

    在此次展览中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11.13

    罗曼·西格纳

    郭鸿蔚

    “只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就能写诗,而我需要运用物质材料去体验诗意。”

    八十岁的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在他成都个展开幕上对我说。此次展览也是麓湖·A4美术馆十周年庆典的特别展。在美术馆旁的湖边,还有一件艺术家受美术馆委托所创作的作品《椅子》--通过一把不锈钢椅子下的电泵抽引,水从湖中来,又回到湖中去,人坐在椅子上,看见水柱越过自己的头顶钻进前方的湖面,划过一道透明的弧线。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1.10

    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

    朱荧荧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新群展以“编辑景观”为线索,从一个侧面概括了17位具有代表性的80后艺术家的工作方式。通过副标题,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展览的主旨,“媒介化”同时指向现代社会由媒体塑造的信息环境和由此导致的艺术家创作素材的泛化,而“编辑”既是艺术家应对媒介化社会所选择的身份,同时也是一种与个体相对应的艺术实践方法。

    如此看来,艺术家按照个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9.15

    上海黄金周

    贺潇

    北京还在全民享受着反法西斯70周年小长假的悠闲,我却空降“上海黄金周”,并且做好了走断腿的心理准备。据悉,九月初,上海将在一周里迎来近200个展览与艺术活动:三个艺术博览会,数不胜数的展览开幕、慈善晚宴、开幕party、after-party和小圈子聚会等等。想必在一览魔都艺术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是对每位参与者身体素质的一次挑战。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9.04

    异花受粉

    安静(Lee Ambrozy)

    “我看不懂,鄢醒跟我说让我一直看,简直像个谜”,一位一脸困惑的年轻艺术家在匆匆走入第二间展厅时对我说。好不容易,我们这一小撮人到达了鄢醒——这位时刻都可能进入表演状态并且劲头十足的年轻艺术家的个展“贼”的现场。展厅外聚集的人数并不多,但却形形色色。人们在麦勒画廊的内院里享受着北京今年最后的夏末时光。

    如果单纯从社交媒体的角度看,这次展

  • 新闻 NEWS 2015.04.28

    2015第一季度新艺向非营利资助项目公布

    2015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将非营利空间资助项目正式更名新艺向项目,仍然是针对非营利艺术空间及其举办的艺术项目进行资助。近日,2015年第一季度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通过新艺向项目资助的非营利空间有:

    分泌场

    观察社

    箭厂空间

    望远镜艺术工作室

    再生空间

    通过新艺向项目资助的非营利空间艺术项目有:

    张如怡《缝隙》(上海兼容的盒子空间)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3.15

    郭鸿蔚:界面

    李宁

    当“视线”用切割的方式从眼前正在发生的“空间层”切取出一块平面的图像时,那图像的“时间性”也会瞬间停滞,层之间的空间也会被时间挤压成相对的平面——甚至很难辨别事物之间的前后所指和关系。这也可以说明我们一旦抛开时间的牵制,来位移图像中所代表的任何平面时,它还依然能达成空间的表象。所以既含有空间,又无空间的关系在此成立了。这种关系无疑接近“界面”的概念——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象相交的面。界面恰恰也是A307郭鸿蔚个人项目“界面”的关系所指,只不过郭鸿蔚在其中提取的是他在平面与空间之间行使的一种“混淆关系”。

  • 采访 INTERVIEWS 2015.01.19

    鞠白玉

    贺潇

    A307是坐落在798艺术区宏源公寓里的一个实验空间, 由艺术家徐渠、独立策展人李振华和媒体人鞠白玉创立。 继去年11月开幕展“砰! ”之后, A307将于1月17日启动南京艺术家李竞雄的项目 “计划”。创始人之一鞠白玉跟我们分享了设立空间的初衷,预期目标以及在接下来的项目中,空间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关系。“计划”将持续到2月1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9.16

    郭鸿蔚:大比喻家

    陈熹

    在与展览同名的3屏录像《大比喻家》(2014)中,郭鸿蔚背对镜头,一望空阔,嘴巴如连珠炮,欲止不得,踏下油门、比喻连篇、荒腔走板,然后停车抽烟,郭鸿蔚似乎正在享受着某种燃烧般的快感。录像中有一段郭鸿蔚被警察随机拦下来查验驾照身份证的镜头,郭鸿蔚腼腆而突兀地声称自己在思考人生,“人生好像一条路,警察叔叔来保护”。当然,这里是艺术家事先安排妥当的演员,警察叔叔是不会轻易放过满嘴奇葩伪饰的驾驶者的,哪怕说的是有深意和诚意的谎言。郭鸿蔚还安排了一位富二代朋友驾驶保时捷超车的场景,这种场景在平时能有效唤起尊敬与嫉妒,而在录像里却如梦境的边缘、释然之后的和蔼。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7.16

    夏日终曲

    kk

    画廊业向来是有暑假一说的,虽然金融危机后大部份画廊不再直接关门闭户,但初夏的展览会一直持续到初秋基本是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所以这个周六相对集中的开幕也就算是夏日的最后一曲了。好在近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8.29

    乡村诗学

    贺潇(Fiona He)

    艺术家郭鸿蔚在其位于黑桥艺术区的空间“分泌场”策划的展览“乡村诗学”,将审视那些工作室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艺术家们的创作与他们所处生态环境的关系,从社会公用性的角度回归到艺术家自身直觉,每一件参展作品都试图探讨日常与艺术的界限。展览题目“乡村诗学”(Rural Poetics)让人联想到了鲍里斯·格洛伊斯在《走向公众》(Boris Groys,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4.29

    郭鸿蔚:编辑

    王凯梅

    编辑的工作就是在出版成书之前对现有的材料、文字亦或图像,进行排列、整理和校对的过程,这也就是艺术家郭鸿蔚在展览《编辑》中所做的工作。这一次,在Leo Xu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6.06

    千吻之深,犬夜静躁

    窦子

    6月2号成人儿童节这天,我们在798泛起滚滚尘土的路上奔赴滚滚红尘中的 “千吻之深”。经过“东八时区”时看到昔日的书店已改为日本料理餐厅,感叹元老级的艺术书店竟也关闭了。

    提前到空间站看候勇个展时观众还不多,策展人付晓东正在给王维薇介绍着作品。这是候勇近两年来创作的一组新作,虽然表面看上去题材没太大变化,仍是水的系列,但是这次所有的作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3.22

    男孩:当代肖像

    翁笑雨

    《男孩:当代肖像》是Leo Xu Projects的首个大型群展。展出的作品通过装置、拼贴、绘画、录像和摄影等媒介来挑战与男性相关的而且常常是强加与其的固有观念,呈现了一幅引人注目、颠覆传统的男孩肖像:他时而伤感,时而迷惑,时而感性,时而古怪。

    阿彼查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10.07

    甜美的梦

    卢婧

    梦来源于最个人化的无意识字典,以这样甜美的歌名充当展览的名字,为新空间开幕讨了口彩,也对应了九位艺术家在虚实过渡地带的体验。陈维、梁远苇、王郁洋等艺术家受邀进行创作,刘韡、孙逊、何岸等共九人携近作捧场。

    郭鸿蔚的《月海》(2011)是展品中唯一的油画,利用同种色调变化对月球表面的刻画自然细致,使人想到他刚刚在当代艺术展上的《一片海》(2011)控制同种色调的同时,模糊雕塑与绘画的边界,意图探索架上作品的新路。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8.30

    郭鸿蔚个展:东西

    孙冬冬

    郭鸿蔚在前波画廊的个展《东西》是否呈现出有人所说的“视觉割裂”,即便果真如此,这也至多算是一种微词,还是不能苟同。

    的确,郭鸿蔚的油画近作一改往日对“儿时记忆”的描绘,而转向了看似更为观念化的叙述,作品中的椅子、塑料袋、纸杯、暖气片、塑料凳这些日常物件在当代艺术的范畴内,并不能算作什么出奇的题材,因为平凡与日常现在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