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郭鸿蔚,《界面》,2015,墙纸,尺寸可变.

北京

郭鸿蔚:界面

A307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宏源公寓A座307
2015.03.09 - 2015.04.09

当“视线”用切割的方式从眼前正在发生的“空间层”切取出一块平面的图像时,那图像的“时间性”也会瞬间停滞,层之间的空间也会被时间挤压成相对的平面——甚至很难辨别事物之间的前后所指和关系。这也可以说明我们一旦抛开时间的牵制,来位移图像中所代表的任何平面时,它还依然能达成空间的表象。所以既含有空间,又无空间的关系在此成立了。这种关系无疑接近“界面”的概念——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象相交的面。界面恰恰也是A307郭鸿蔚个人项目“界面”的关系所指,只不过郭鸿蔚在其中提取的是他在平面与空间之间行使的一种“混淆关系”。

他同样为这种“混淆关系”移植了一层表皮。这是郭鸿蔚一贯的手法——拼贴。按照他以往的作品来看,拼贴的“嵌入力”始终成为他穿透“界面”概念的根本,也就是在平面的表层如何嵌入空间并且让这个平面和空间之间保持一种视觉的“合法性”,但同时又是暴露的。在他对每一个切割出来的图像进行平面的位移和空间的“仿表”时,平面和空间之间的“中界”关系成为促使艺术家去实施这种“嵌入力”的力度。往往既在新的空间中,又剥离回平面的“视觉因果论”是郭鸿蔚一直感兴趣的点,这里的动机可能并非理论性的,更倾向于他的感性和诗性。

而这一次的“界面”,在空间的维度上有别于以前的“平面造空图”。闯入A307室内,首先会被一种转折、重叠的转折所迷惑,同时又被眩晕的吊顶所压迫,拟造的灯光气氛也在反复掩盖空间中很难直面的错位感。郭鸿蔚以一种独特的空间生成方式激发了想象,并通过“移错”人们的真实感受力贯穿于对空间的“寻位”之中。通过剥皮式的解读,会发现吊顶的压迫完全是郭鸿蔚使用拼贴的嵌入方式,并利用灯光的形状制造的体量感。他将A307的房间置于特殊光线下进行拍摄,在照片上进行不增不减的拼贴以特别极简的方式去重新组织在平面里的空间,最后将拼贴之后的空间图像制成墙纸贴回原有的墙面。

如此的玄机,不只是承担了“形式”的原因在于郭鸿蔚及时吸取一种现时空间“时效性”的经验,并利用视觉让人们来消费这种经验,这或许才是这一次“界面”与以往拼贴作品的不同所在。能看到这种平面视觉的感性与空间理性的混杂把“界面”的概念拉置到一个极具边缘的地带,这也同时交代了,当用移动的空间观看来贴近平面的空间时,平面与空间的“界面”关系也变得极度立体。它的这层表皮将观者所感知的空间和它背后圈围这个空间的平面连接起来,而观者也将以平面的方式去体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