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9 results for: 黄永砯

  • 杂志 PRINT 2020年1月

    黄永砅(1954–2019)

    费大为

    1989年,黄永砅应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邀请前往法国,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之后他决定留在巴黎。三十年后他突然离我们而去,为艺术史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黄永砅

  • 新闻 NEWS 2019.10.20

    黄永砯(1954-2019)

    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人物之一,旅法艺术家黄永砅因病在法国巴黎辞世,享年65岁。

    黄永砯1954年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86年和其他几位艺术家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前卫艺术团体“厦门达达”,以激进的“反艺术”行动成为“85美术新潮”运动里的关键一环。

    1989年,黄永砯的装置作品《爬行动物》参加了由让-于贝尔·马尔丹(Jean-Hubert

  • 专栏 COLUMNS 2019.06.23

    抵抗的根基

    杜可柯

    继“立体主义在亚洲”(2005-2006)、“现实主义在亚洲”(2010-2011)之后,“觉醒”标志着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机构和策展人在协同整合亚洲现当代艺术史上的又一次努力。在2014年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为筹备此次展览组织的前期研讨会上,备选主题是“文化反叛”,四年之后,展览成形,关键词变成对抗意味没那么明显的“觉醒”。但当初讨论的基本出发点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要通过构建亚洲内部的比较艺术史,重塑欧美主导下战后艺术的全球叙事。

  • 新闻 NEWS 2018.03.12

    古根海姆收到匿名藏家捐赠的徐冰作品,同一作品曾引发动物权益争议

    一位匿名人士最近将徐冰那富有争议的录像作品《文化动物》(1994)捐赠给了古根海姆博物馆,Artnews报道。在这件作品中,两头身上被纹上文字的猪在交配,该作品在2017年的“世界剧场”回顾展中被撤除,原因是有动物保护权益的行动者抗议。

    古根海姆已经确认了这则收藏,并表示,他们还将考虑收藏黄永砯的法航呕吐袋作品。黄得知自己的作品无法完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10.18

    1989 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邓天媛

    “1989 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还未开幕便让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成为众矢之的:截至今日,已有接近八十万人响应动物保护者发起的网络签名抗议,三件涉及动物的作品被馆方以展览安全考虑为由撤出:黄永砯的剧场只剩空壳,去掉了原有的爬行动物和昆虫;徐冰的《文化动物》(1994)和孙原、彭禹的《犬勿近》(2003) 只保留作品标签,录像被撤播。撤

  • 新闻 NEWS 2017.08.02

    收藏家余德耀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慈善家、收藏家、美术馆和基金会创办人余德耀先生因其在中法合作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国政府将于8月13日在余德耀美术馆为他举办授勋仪式。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8

    秀中之秀

    Cristina Sanchez-Kozyreva

    “这个房间里的人比德州马尔法整个镇的人都多。不过——差不多一样国际化,”齐纳提基金会(Chinati Foundation)总监Jenny Moore跟看起来心情不错的Jay Jopling开玩笑说。

    周一晚上,我们聚在西营盘的巴厘岛风格餐吧Potato Head,庆祝Theaster

  • 杂志 PRINT 2017年2月

    例外状态:张培力的艺术

    姚嘉善 | Pauline J. Yao

    张培力三十年来的艺术生涯都是在刻意地规避被分类。“我不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他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如是说。正如他充满多样性的作品提示我们的:他从来不遵守那个不成文的规则,即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发展出一个可识别的风格。然而,他却有着一个无法逃避的标签:“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张培力获得这个称号始于1988年的《30 x

  • 新闻 NEWS 2016.11.15

    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揭晓

    11月15日下午,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获奖名单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揭晓,在203篇投稿中,一共有20篇入围,其中英国的劳拉·欧德菲尔德·福特(Laura Oldfield Ford)获得一等奖,她的文章题为《底特律:数码城市》,中国的姚梦溪和美国的彼得·卢能费德(Peter

  • 专栏 COLUMNS 2016.07.10

    劳森伯格的讯息

    梁舒涵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回顾展“劳森伯格在中国”由三部分构成:《四分之一英里画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 1981-1998年)是一件占据整个展厅的大型装置,呈现了劳森伯格艺术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拼贴、装置、摄影等形式;《夏宫》是他1982年来中国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第三部分为文献,集中记录了当年中国艺术界及公众对于劳森伯格作品的反应。

  • 杂志 PRINT 2016年夏季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田霏宇 | Philip Tinari

    2012年6月,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 新闻 NEWS 2016.04.07

    第十届AAC艺术中国三大奖项入围名单揭晓

    雅昌艺术网报道: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日前公布三项大奖入围名单。本届AAC艺术中国由黄专教授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巫鸿教授担任学术总监,“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项大奖获奖名单将于5月16日揭晓。

    第十届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2.13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

    方言

    “本土”是继2003年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的“中国,怎么样?”(Alors, La Chine ?)以及2004年里昂当代艺术馆的“道与魔”(Le Moine et le

  • 新闻 NEWS 2015.12.07

    黄永砯荣获2016年度德国“沃夫冈罕奖”

    雅昌艺术网报道: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现代艺术协会日前宣布将2016年第22届“沃夫冈罕奖”(Wolfgang Hahn Prize)授予中国艺术家黄永砯。黄永砯成为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人。颁奖仪式将于2016年4月12日举办,届时路德维希博物馆将举办黄永砯作品展。

    “沃夫冈罕奖”创立于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6.03

    纽约,巴黎,上海

    巢佳幸

    5月29日这天虽闷却有着少许怪异的凉意,这对上海来说,预告着20多天黄梅雨季的不日降临。好几个刚从北京匆匆赶来的朋友居然说:“上海真冷呐。”除了天气,素有“高冷”外貌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坐落益丰外滩源俨然5年。街上不时撞见各色婚车,才觉出这个日期的代码是“我爱你的到永久”。 翌日便是上海外滩美术馆

  • 新闻 NEWS 2015.05.13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5件中国当代艺术品

    新华网报道:近日被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收藏的5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从12日起展出。

    这5件艺术品分别为徐震的大型装置作品《集团-四把刀组合》、丁乙的《十示》、张恩利的《材料》和《水》以及赵洋的《春天》。据介绍,这些作品是由知名收藏家郑志刚、周大为、赵令勇、余德耀以及佛罗伦斯和丹尼尔·娇兰夫妇捐赠的。

  • 采访 INTERVIEWS 2015.04.16

    陈彧君

    卢婧

    “第二道门”是艺术家陈彧君在James Cohan Gallery 上海空间的首次个展,展示了其自2007年至今使用多种媒材进行的创作。去年他从杭州搬到上海,工作室位于桃浦M50艺术园区。在访谈中他谈及对自身创作的认识,对当前当代艺术状态的考察,及其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任教经历的心得。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8日。

    最近很多人问我:“你今

  • 专栏 COLUMNS 2015.03.31

    “作为集体形象的表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2003-2015”讨论会实录

    三月十九日,《艺术论坛》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的“作为集体形象的

    表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2003-2015”讨论会,作为该系列讨论的第一场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举行。本次讨论会邀请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历届策展人和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策展人弗朗西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9.23

    2014光州双年展

    Biljana Ćirić 译/钟若含

    身为今年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和泰特现代艺术馆达斯卡普洛斯国际艺术策展人,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在去年的中国调研中,对当时我在时代美术馆策划展出的“厦门达达”于1986年在厦门群众艺术馆前焚烧作品的行为非常感兴趣。而这场行为也常被黄永砯描述为标志“厦门达达”诞生的第一把火。虽然作品在双年展上并未现身,但“烧毁房子”(Burning

  • 专栏 COLUMNS 2014.06.25

    玛丽安娜·布劳沃(Marianne Brouwer)谈“戴汉志:5000个名字”

    采访/杜可柯

    于上月24日在北京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主展厅开幕的展览 “戴汉志:5000个名字”是为纪念荷兰学者/策展人/画商戴汉志(1946-2002)所做展览项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从9月4日起在荷兰鹿特丹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展览由艺术史学家玛丽安娜·布劳沃(Mari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