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超前
当生活被迫滑向某种疯狂,你会发现身边开始充斥着巧合。像是赶在上海“全域静止”的前一天,到m50充当唯一的访客,踏上划着白线的展厅地板,然后被告知地板上的这些“格子间”其实引用自拉斯·冯·提尔的舞台剧电影《狗镇》,于是你忽然明白:舞台置景越抽象,越能证明它实际上的无处不在。同样的抽象化作无数个矩形,贯穿了年轻画家宛超前的这场展览。它们在画面结构、画幅形状,以及支持画幅的金属支架中反复出现,呼应或暗示种种矩形的现实:屏幕、标签、黑板、取景框、文本框、告示牌 ……仿佛整个世界已被大大小小的矩形框住和加注。为加强这种印象,三幅一米见方的布面油画像广告牌一样伫立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向人们展示了两把人体工程椅(《ac Embodiment #01》和《ac Embodiment #02》,2022),和关于如何掩埋一颗鸡蛋的四格图解(《如何播种一颗鸡蛋》,2018)。同时,在环绕展厅的其他画面上,能够辨认出的具体形象还包括颅脑扫描成像、格子间写字楼的爆炸视图、连续定格镜头中一张难辨极乐还是痛苦的扭曲脸孔、以及疑似瞄准器界面下奔跑的孩童。通过将这些当代生命政治的代理图像整合在以矩形为基底或结构的、彼此呼应和延续的视觉系统中,宛超前同时在形式和内容的层面提交了他的“格子”答卷,既是对罗莎琳·克劳斯发表于1979年的经典论述的回应,同时也对其做出了增补:对格子结构的福柯式解读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直觉反应,只需“网格化治理”这一个例子便足以道尽二十一世纪权力-生命-技术布局令人窒息的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