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何迟,“故居”展览现场,2022-2023.

北京

何迟

外交公寓12号空间 | DRC No.12
北京建国门外外交公寓4号门12号楼8层082号
2022.12.09 - 2023.03.08

在“故居”项目之前,何迟从未踏足过散布于北京中心城区的六个外交公寓区中的任何一个。或许,对何迟和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来说,“公寓艺术”的浪漫神话,只是对于某种延续至今的荒诞现实的侧面衬托。这个源自中国当代艺术诞生早期的艺术神话曾经驱策着何迟在城市边缘地带为自己留下一处又一处“故居”。像大多数“北漂”一样,过去的十几年间,他总是走在被迫搬离和下一次搬离之间的路上 。在充当展览前言的同名诗歌里,何迟历数了自己在北京曾经租住过的各处地名,在地图上它们可以连成一个大圈,把外交公寓所在的地段围在中间。可是,过去那么些兜兜转转,积攒了那么多苦或甜的回忆,被迫存下或丢掉那么多蝉蜕似的生命片断,难道无意中只是围着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中心在绕圈吗? 我不禁冒昧猜测,在外交公寓12号空间驻留的那些夜晚,在俯瞰二环车流的阳台上,何迟是否也这么想过。因为艺术的缘故,曾经,他像一支出了毛病的圆规,沿着这座城市的边缘磕磕绊绊地画圈;也是因为艺术的缘故,现在,他得进入这个吊诡的圆心,在这里打量、回忆和重新走一遍命运曾经推他行进的路线。

在面具的有限保护下,手持抛光机打磨墙壁的何迟,近乎报复一般把自己和整套公寓埋进飞扬、稠厚和无孔不入的墙灰。这是一种蓄意而为吗?在这整饬安宁的套间里,它所提供的矜持的保护,那种作为例外的安全感,以及从窗口传来的柔和的车流声,是否让何迟想起了他的“故居”,那些狭小的、拥挤的、简陋的房间,在城市边缘沉默,总是不得不同主人告别,但它们也曾同样慷慨地庇护过生命。或许在这儿,此刻,在这片国土之上的异乡,它们终于可以恰如其分地要求那些它们从不曾拥有的权利:从幽暗中向我们现身。何迟缓慢而小心地施展他的招魂术,在抛光机的轰鸣中,锋利的旋刃沿着墙面去追踪那些尚未成形的历史。在空洞的白色墙皮下面居然隐藏着黄调的绿色,再下面,出现了暖的赭红,无懈可击的白墙于是在混浊的风暴中溶解了,它扭曲成一个尴尬的表情,一处溃烂的伤口,或突然被暴露于天光的淤青。

灰白气旋腾起,降落,覆盖一切:房间、家具、暴露在外的每一件物品,像一场雪总在我们不知的时刻占领城市。最后,地面被小心地清扫干净,观众被许可进入房间,他们打量四周初雪一般静谧的景象,如同闯入一处林中空地。披覆着乳白的桌椅在沉默中等待第一个人,第一双手;摊开的书和桌上的茶杯仿佛积满被时间遗忘的落尘。何迟的朋友们也许会想起他曾分享的家乡照片,落雪的宁静山村。无论在哪里,在北京、老家、或者是异国,雪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落下。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最后一个故事,也是以一场雪作为终结,“穿过宇宙轻轻落下,覆盖在一切生者和死者之上”。那么,何迟想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场公正的雪吗?它降落在异乡和故居,不分高低贵贱,让所有事物都暂时呈现出一样的白色。事物在燃烧殆尽后,留下的灰烬也是一样的白色。熟悉何迟的人也同样熟悉这灰烬,后者在他的诗歌中充当绝对主角,从一首到另一首,把同一个早已被透支的结局包裹在各种轻描淡写的迂回闪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