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张照堂(1943-2024)

    台湾摄影艺术家张照堂于2024年4月2日辞世,享年81岁。他的创作领域横跨摄影、电视、电影、纪录片、实验电影等视觉艺术,并常年投身编辑、策展与影像教育,曾获颁国家文艺奖、行政院文化奖、金马奖终身成就奖与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杰出贡献奖。

    张照堂1943年出生于台北板桥,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学系。1965年,他与郑桑溪举行“现代摄影双人展”,其视觉风格颖异的作品有别于主流的沙龙传统而引发注目讨论。其后,他陆续参加“现代诗展”(1966年)、《剧场》季刊于1967年举办的实验短片展,以及“不定型”展(1967年),持续追求前卫的艺术表现。

    1968年起,张照堂开始在中视担任摄影记者,参与制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纪录专题片。其中作品《古厝》与《王船祭典》分别获颁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及金钟奖最佳摄影与剪接奖。除了纪录片制作外,张照堂也担任剧情片的摄影,作品包括1973年的《再见中国》(唐书璇执导),以及1984年的《杀夫》(曾壮祥执导)、《唐朝绮丽男》(邱刚健执导)与《淡水最后列车》(柯一正执导)。

    同时,他持续从事静态摄影创作,并参与编辑出版与展览策划。他参与撰写和编辑的出版物包括《影像的追寻: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1988年)、《台湾摄影家群象》丛书(1989年)等。其主要影像作品集包括《岁月风景》(2010年)、《岁月印样》(2010年)、《岁月照堂》(2013年)与《岁月・定格——张照堂》(2017年)等。

    阅读全文
  • 金·科纳蒂被任命为惠特尼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宣布任命金·科纳蒂(Kim Conaty)为首席策展人,4月8日起生效。自2017年起,科纳蒂一直在该机构担任绘画和版画策展人。去年秋天,前首席策展人斯科特·罗斯科普夫(Scott Rothkopf)接替了离职的亚当·温伯格(Adam Weinberg)担任馆长,科纳蒂填补了他留下的职位空缺。在新的岗位上,科纳蒂将负责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和购藏,以及展览和修复工作。

    在向《纽约时报》谈及科纳蒂的任命时,罗斯科普夫坦率地表示:“在任命金的时候,重要的是考虑到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敏锐性和智识上的复杂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个时代。对于像惠特尼这样一个致力于当代艺术和理念的博物馆来说,这些都是关键的特质。”

    在惠特尼工作期间,科纳蒂曾策划了广受赞誉的展览“爱德华·霍珀的纽约”(Edward Hopper’s New York,2022),露丝·阿萨瓦(Ruth Asawa)和玛丽·科斯(Mary Corse)的大型个展,以及群展“平凡无奇:日常静物版画”(Nothing Is So Humble: Prints from Everyday Objects)。她还参与领导了博物馆藏品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在来到惠特尼之前,科纳蒂曾担任布兰迪斯大学罗斯美术馆(Rose Art Museum at Brandeis

    阅读全文
  • 博纳文图尔·索贝亨·恩迪孔被任命为2025年圣保罗双年展总策展人

    圣保罗双年展组织方宣布,策展人、作家博纳文图尔·索贝亨·恩迪孔(Bonaventure Soh Bejeng Ndikung)将担任2025年下半年举办的第36届圣保罗双年展总策展人。出生于喀麦隆的恩迪孔自2023年1月起担任柏林世界文化宫(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HKW)馆长兼首席策展人。恩迪孔拥有医学生物技术博士学位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后学位,同时也是柏林白湖艺术学院空间策略硕士课程的教授。

    在来到HKW之前,恩迪孔是柏林著名艺术空间Savvy Contemporary的创始总监。2020年,他被授予柏林最高荣誉柏林功绩勋章(Order of Merit of Berlin),以表彰他对当地艺术界做出的贡献。恩迪孔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双年展策展人。2022年和2019年,他担任了“巴马科邂逅”(Bamako Encounters)非洲摄影双年展的艺术总监。他也曾担任2020年荷兰Sonsbeek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总监,并于2019年参与策划了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芬兰馆。2017年,他担任了由亚当·茲姆茨克(Adam Szymczyk)策划的备受关注的第14届文献展的特约策展人。

    阅读全文
  • 谭雪被任命为慕尼黑艺术之家首席策展人

    来自香港的策展人和写作者谭雪被任命为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新任项目与展览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她接替了艾玛·恩德比(Emma Enderby)的职位,后者将于四月起担任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艺术总监。谭雪自2015年起担任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的创始高级策展人,她将于今年6月履新。

    艺术之家艺术总监安德烈·里索尼(Andrea Lissoni)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我很高兴能与谭雪展开合作,她将为艺术之家带来关于亚洲地区以及跨学科当代艺术实践的深厚知识和经验,而这正是艺术之家令人兴奋的转型核心所在。”

    在大馆任职期间,谭雪负责展览和特别项目,策划现场和多媒体活动,委托创作新作品,并组织音乐活动、讲座和放映。她策划的艺术家个展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曹斐、潘岱静、玛丽亚·哈萨比(Maria Hassabi)和蒂诺·塞加尔(Tino Sehgal)。此外,她还策划了以性别、生态和技术为主题的群展。谭雪还曾与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Bard CCS)和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合作策划展览。

    阅读全文
  • 香奈儿文化基金会公布2024年Next Prize获奖者

    香奈儿文化基金会(CHANEL Culture Fund)公布了第二届香奈儿国际文化艺术奖Next Prize的获奖名单。这个两年一度的奖项每届授予十位重新定义艺术领域的当代艺术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0万欧元的资助,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最具雄心的艺术项目。他们还将获得为期两年的指导和交流计划,由包括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在内的全球文化合作伙伴协助实施。

    今年的十位获奖艺术家为:托里亚·阿斯塔希什维利(Tolia Astakhishvili),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现居柏林和第比利斯,跨学科艺术家,主要从事装置艺术创作;坎特米尔·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出生于俄罗斯,现居美国洛杉矶,视觉艺术家和影像制作者;欧娜·多尔蒂(Oona Doherty),出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现居法国马赛,当代舞蹈编舞;萨姆·恩(Sam Eng),出生于纽约,现居纽约,独立游戏开发者,从事视觉艺术与游戏设计交叉创作;何子彦(Ho Tzu Nyen),出生于新加坡,现居新加坡,跨学科艺术家,从事动画、影像和装置艺术创作;福克斯·马克西(Fox Maxy),出生定居于美国圣地亚哥,视觉艺术家和导演;卡梅·阿耶瓦(Camae Ayewa),出生定居于美国,音乐人、诗人和视觉艺术家;达尔顿·保拉(Dalton Paula,出生于巴西利亚,现居巴西戈亚尼亚,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安娜·索瓦尔德斯多蒂尔(Anna

    阅读全文
  • 尼古拉斯·库里南被任命为大英博物馆馆长

    艺术史学家尼古拉斯·库里南(Nicholas Cullinan)被任命为大英博物馆新任馆长。库里南自2015年起担任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馆长,他将于今夏履新,接替去年8月因馆内盗窃争议提前辞职的哈特维格·费舍尔(Hartwig Fischer)。

    大英博物馆主席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一份声明中写道:“理事会选择尼古拉斯·库里南(Nicholas Cullinan)担任大英博物馆的新馆长,因为他拥有久经考验的领导力且能为博物馆的明天带来巨大潜力。”奥斯本还对临时馆长马克·琼斯(Mark Jones)表示感谢,他在去年10月宣布博物馆将对全部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防止盗窃行为再次发生。

    库里南上任后将面临繁重的工作。除了处理疑似内部盗窃案的持续影响外,他还需要应对希腊对博物馆归还馆藏帕台农神庙大理石浮雕日益增长的呼声,以及来自全球多个地区对博物馆归还贝宁青铜器的请求。此外,大英博物馆与英国石油公司(BP)的关系也备受争议。去年夏天,博物馆曾被认为与该公司断绝了关系,但现在看来,这种关系依然如故,因为BP为博物馆即将进行的翻新工程提供了部分资金。

    阅读全文
  • 理查德·塞拉(1938-2024)

    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于3月26日在纽约家中因肺炎去世,享年85岁。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塞拉以他的巨型雕塑分裂了公共空间和公众观点,将走近的观众引导至它们巨大的形态内部和周围,引发直观的反应。安东尼·拜特(Anthony Byrt)在2008年发表于《艺术论坛》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理查德·塞拉的雕塑给人带来兴奋感并不是因为它们看似随时可能倒塌,而是因为它们以微妙的方式站立着,以及塞拉设法为站在它们周围的我们创造新的经验”。

    理查德·塞拉于1938年11月2日出生于旧金山,父亲是来自西班牙马略卡岛的管道工,母亲是来自敖德萨的俄罗斯犹太人,他是家中的长子。四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造船厂观看一艘油轮下水。当沉重的船只看似毫不费力地漂浮在水面时,所有的重量似乎都消失了,这一幕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3年,他告诉《BOMB》杂志的大卫·塞德纳(David Seidner):“我需要的所有原材料都包含在这段记忆中”。15岁时,塞拉开始在钢铁厂打暑期工。在母亲的鼓励下,他从小就不停地画画,但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英语文学,他先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之后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他在圣巴巴拉学习时师从画家霍华德·沃肖(Howard Warshaw),在他的建议下,他向耶鲁大学提交了一系列绘画作品,随后被该校的艺术专业录取,在那里他与同学布莱斯·马登(Brice

    阅读全文
  • 巴勒斯坦支持者以巨型拼布占领大都会博物馆台阶

    3月24日,约350名巴勒斯坦支持者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的台阶上展开一块巨大的拼布,要求博物馆公开呼吁加沙停火。这件约30x50英尺的拼布以明亮的色调层层叠叠地伸展至第五大道上,表达了对巴勒斯坦的声援,其灵感来自于1987年的“姓名计划艾滋病纪念拼布”(Names Project AIDS Memorial Quilt)。这件巨型拼布由60多位艺术家联合创作,其中很多块图案采用了代表巴勒斯坦国旗的红色、绿色和黑色,展现了恐惧和斗争的场景,以及代表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和平与富足的场景。拼布图案中的艺术史参考包括毕加索1937年创作的《格尔尼卡》和“杰宁马”(Jenin Horse),后者是托马斯·基尔珀(Thomas Kilpper)和十几名巴勒斯坦青年于2003年用废金属制作的一件16英尺高的雕塑,去年10月被以色列国防军摧毁。根据拼布图案制作的印刷品正在出售,所得款项将捐赠给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HRWA)。

    这次行动由一群国际艺术家策划,几周前,150多名大都会博物馆员工签署了一封公开信,敦促博物馆馆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斯·霍莱因(Max

    阅读全文
  • 2025年台北双年展公布策展人

    台北市立美术馆于第13届台北双年展闭幕之际宣布,2025年第14届台北双年展将由来自黎巴嫩的山姆·巴塔维尔(Sam Bardaouil)和来自德国的提尔·法尔拉特(Till Fellrath)双人组担任策展人。自2022年起,两人担任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Hamburger Bahnhof)的联合馆长。此前,他们曾于2017年至2021年担任柏林格罗皮乌斯美术馆(Gropius Bau)副策展人。两人的策展核心是艺术和机构实践中的共融性,并以修正主义式的方法面对艺术史。

    巴塔维尔和法尔拉特在策划双年展上已有丰富经验。2022年,他们策划了第16届里昂双年展“脆弱宣言”(Manifesto of Fragility)。同年,他们共同策划了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并获得特别提名国家馆奖。2019年,他们策划了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阿联酋馆。两人还于2009年推出跨领域策展平台“艺术重新定位”(Art Reoriented),目前已与全球超过70间美术馆展开合作。

    第14届双年展主题尚未公布,展览将于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举办,随着策展人选的出炉,本届展览将较往届拥有更为充裕的筹备期,以加深跨文化及在地社群之连结。

    阅读全文
  • 大都会博物馆任命首位文物来源研究主管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宣布任命卢西恩·西蒙斯(Lucian Simmons)为首位文物来源研究主管。西蒙斯将于今年五月履新。他曾在苏富比拍卖行担任副主席、归还部门全球主管以及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部门高级专家。此外,大都会博物馆还宣布加强希腊和罗马艺术部来源研究员玛雅·穆拉托夫(Maya Muratov)的职位,并任命卡马尔·阿达姆吉(Qamar Adamjee)、珍妮弗·戴(Jennifer Day)和马克桑斯·加尔德(Maxence Garde)分别在亚洲艺术部、美国翼和埃及艺术部担任新设立的来源研究职位。

    西蒙斯的任命和文物来源研究团队的扩大反映了大都会对其约150万件藏品的所有权历史展开尽职调查的承诺。此前,根据ProPublica的一份报告,该机构收藏的很多美国原住民艺术品缺乏完整的来源信息,可能是被盗或伪造的。此外,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于2022年扣押并遣返了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27件从埃及、希腊和意大利掠夺来的文物。去年年底,博物馆将16件高棉时期的文物归还柬埔寨和泰国。

    阅读全文
  • 来自《艺术论坛》主编蒂娜·里弗斯·瑞恩的声明

    有些人可能知道,我已经为《艺术论坛》撰稿超过十年,我一直坚信《艺术论坛》的使命是促进关于艺术及其在更广泛文化中的作用的批判性对话。关于《艺术论坛》的未来,我将在夏季刊的首篇“主编来信”中分享更多想法,但在这里,我想首先回应公众对于杂志操守的担忧,包括编辑团队独立于外部权力干预的问题。

    作为新任主编,我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公众对于杂志的信任,重申一直以来指导《艺术论坛》的编辑原则,确保其作为引领新兴对话重要论坛的相关性。最关键的是,《艺术论坛》是一个提升塑造艺术话语的声音的平台。其中有很多艺术家和写作者正在回应紧迫的社会、政治和人道主义危机,要反映他们的观点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包含那些对加沙和巴勒斯坦人民表示支持的声音。

    我们将继续保证《艺术论坛》的稿件不受商业或政治压力的影响。我们也欢迎有力的批评:像任何艺术机构一样,《艺术论坛》应该与其受众进行对话。归根结底,《艺术论坛》的下一个篇章将由其所属的社群来书写——尤其是出现在我们的页面和平台上的艺术家和写作者。我期待着与他们合作,以谦逊和真诚的态度为他们提供支持。

    阅读全文
  • 达米恩·赫斯特福尔马林作品创作时间引争议

    据英国《卫报》报道,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三幅标注为90年代创作的福尔马林作品实际上创作于2017年。这三件雕塑作品——《鸽子》(Dove, 1999)、《神话探索、解释、爆炸》(Myth Explored, Explained, Exploded, 1993-99)和《该隐与亚伯》(Cain and Abel, 1994)——在香港高古轩2017年举办的赫斯特个展“90 年代早期至中期"中首次公开亮相。由于这些雕塑作品此前从未有人见过,因此引发了公众的怀疑。《卫报》对此展开了调查,最终发现这些作品是赫斯特的员工2017年在英国达布里奇(Dudbridge)制作的。

    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就创作时间差异问题的询问时,赫斯特的“科学有限公司”(Science Ltd)回应称:“这组福尔马林作品是观念艺术作品,达米安·赫斯特所标注的年份是作品的构思时间。多年来,当被问及观念艺术中什么最重要时,赫斯特一直清楚表明,重要的不是作品的物理制作过程,而是背后的意图和理念。”

    赫斯特的律师进一步为艺术家辩护,他声称“艺术品的创作年份标注,尤其是观念艺术品,不受任何行业标准的监管“,并进一步指出,“艺术家在确定作品创作时间上具有完全的自由,他们有权(并且常常)在时间标注上出现不一致”。高古轩也对创作时间不一致可能具有误导性的说法提出异议,“理由与科学有限公司的回应相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