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伊丽莎白·巴布科克被任命为史密森尼女性历史博物馆创始馆长

    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宣布,伊丽莎白·巴布科克(Elizabeth C. Babcock)将担任即将在华盛顿特区建成的美国女性历史博物馆(American Women’s History Museum)的创始馆长,任期从今年6月开始。巴布科克是一位资深的机构管理者、人类学家和博物馆教育家,她目前在圣地亚哥非营利组织巴尔博亚公园(Forever Balboa Park)担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23年4月,《华盛顿邮报》披露了此前被任命为史密森尼女性历史博物馆创始馆长的姚南薰(Nancy Yao)在担任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馆长期间曾不当处理三起解雇诉讼案,去年7月,姚南薰辞去该任命。

    在巴尔博亚公园(Forever Balboa Park)任职期间,巴布科克负责监督重要资产改善项目,并与圣地亚哥市签署了该组织的第一份运营协议。在此之前,巴布科克曾在加利福尼亚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担任了12年的首席公共参与官和教育院长。2002至2010年,她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担任教育和图书馆收藏部副主任。巴布科克拥有西北大学音乐教育学士学位和心理学学士学位,后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阅读全文
  • 《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作家罗伯塔·史密斯离职

    《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作者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在担任该职位13年后即将退休。自1986年受聘成为该报全职员工以来,史密斯已在《纽约时报》工作32年。广受尊敬的史密斯为《纽约时报》撰写了4500多篇文章,并因其精辟、犀利的评论而为人所知。2011年,她与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一起被任命为该报联席首席艺术评论作者,成为《纽约时报》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作者。在此之前,她曾为《艺术论坛》、《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Artnews和《乡村之声》(Village Voice)等刊物撰稿。2019年,她获得首届多萝西娅和利奥·拉布金基金会(Dorothea and Leo Rabkin Foundation)终身成就奖。

    史密斯在Instagram上发文表示,退休后她仍会每隔几个月向《纽约时报》投稿。她写道:“我将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我的头号兴趣,那就是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看作品……我们生活中拥有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是无比幸运的。展厅见。”

    史密斯是近年来第二位离开大型刊物的长期知名艺术评论作者,第一位是2022年去世的彼得·舍达尔(Peter Schjeldahl),当时他仍在《纽约客》工作。2023年杰克逊·阿恩(Jackson Arn)接替了他的位置。目前还不清楚《纽约时报》是否会找人填补史密斯的空缺。

    阅读全文
  • 2024年亚洲艺术双年展公布策展团队名单

    国立台湾美术馆3月7日公布2024年亚洲艺术双年展策展人名单。台湾独立策展人兼评论人方彦翔为策展团队召集人,其他成员包括来自亚美尼亚的策展人安妮・戴维狄安(Anne Davidian),她曾担任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亚美尼亚馆联合馆长;现居马尼拉的菲律宾策展人墨夫·艾斯宾纳(Merv Espina);现居首尔的策展人金海主(Haeju Kim),她也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策展人;以及现居巴黎和伊斯坦布尔的艾斯莉·西文(Asli Seven)。

    虽然官方主题尚未公布,但根据新闻稿,展览将“以集体对话的方式发展”,“再度反思亚洲的版图与定义”,重点关注亚洲艺术实践和观点的多样性。方彦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策展人将从“他们不同的区域背景、专长、关注的面向来探讨超越国族、政治、地理的不同角度观点,理解什么是作为复数的亚洲”。

    首届亚洲艺术双年展于2007年启动,旨在探索“多元视角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代现实,以及这种难以定义的现实如何丰富亚洲的文化视角”。2024年双年展将于11月16日至2025年2月28日在台中的国立台湾美术馆举行。

    阅读全文
  • 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任命达莉拉·斯克鲁格斯为首任非裔美国艺术策展人

    据Artnews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已任命达莉拉·斯克鲁格斯(Dalila Scruggs)为首任奥古斯塔·萨维奇非裔美国艺术策展人(Augusta Savage Curator of African American Art)。该职位由匿名捐赠者出资500万美元设立,以雕塑家奥古斯塔·萨维奇命名,她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重要人物,也是一位教师和非裔美国艺术家平权倡导者。

    斯克鲁格斯在19世纪和20世纪绘画、版画、雕塑和摄影历史方面经验丰富。2021年以来,她在纽约朔姆堡黑人文化研究中心(Schomburg Center for Research in Black Culture)担任摄影和版画策展人。在此之前,她曾担任布鲁克林博物馆客座策展人、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保罗·琼斯美国艺术收藏顾问策展人、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艺术助理策展人,以及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美术馆策展研究员。她拥有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博士学位。

    在新的岗位上,斯克鲁格斯将负责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项目,以及与非裔美国艺术相关的购藏计划。此外,她还将参与该机构的跨部门项目“美国之声与愿景”(American Voices and Visions),旨在重新整合博物馆的藏品。她将于4月22日履新。

    阅读全文
  • 亲巴勒斯坦行动者破坏以色列建国关键人物贝尔福勋爵的画像

    3月8日,社会行动组织“巴勒斯坦行动”(Palestine Action)在X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抗议者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破坏一幅由菲利普·亚历克修斯·德·拉斯洛(Philip Alexius de László)1914年创作的贝尔福勋爵(Lord Balfour)肖像。贝尔福勋爵是帮助以色列建国的关键人物,他曾于1917年承诺“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这为1948年以色列的成立扫清了障碍,并造成了随后发生的迫使75万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的“灾难日”(Nakba)。

    “巴勒斯坦行动”声称对这次行动负责,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巴勒斯坦行动’毁坏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菲利普·亚历克修斯·德·拉斯洛1914年创作的一幅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勋爵——殖民管理者和《贝尔福宣言》签署者——的画作。”该组织指出,用红色颜料涂抹这幅画是象征《贝尔福宣言》发表后“巴勒斯坦人民的流血牺牲”,该宣言“将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一块不属于他的土地——拱手相让”。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发表声明表示“对这一在公众开放时间损坏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肖像的行为表示遗憾。警方已接到通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截至周五下午,还没有人因这次事件被拘留。

    阅读全文
  • 英格丽德·波拉德获2024年哈苏奖

    英格丽德·波拉德(Ingrid Pollard)获选为2024年哈苏奖(Hasselblad Award)得主。该奖项被认为是摄影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得奖艺术家将获得200万瑞典克朗和一台哈苏相机。颁奖仪式将于10月11日在瑞典哥德堡举行,波拉德的个展将于同日在哈苏中心开幕。

    波拉德1953年出生于圭亚那乔治敦,4岁时随家人移民到伦敦。她经常将肖像、档案材料、物件和文字结合创作成复杂的装置作品,通过摄影、媒介和研究等实践探索种族和他者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她以几组描绘身处英国风景中的黑人摄影作品获得广泛认可。21世纪初,她开始研究英国将酒吧命名为“黑人男孩”的传统,并出版了一本书和一次主题展览。波拉德入围了2022年特纳奖,2023年因其对艺术领域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MBE)。

    哈苏基金会在新闻稿中称赞波拉德的作品“通过对英国景观、符号和身份的探讨,揭示了微妙而公然的不公现象,同时也对摄影媒介及其历史提出了挑战。”

     

    阅读全文
  • 德英基金会公布2024-2025年策展学者项目入选名单

    德英基金会3月7日公布第二届策展学者项目的三位入选学者,分别是聂小依、钱诗怡和王欢。本届项目将于今年5月上旬正式开始。

    2024-2025年度德英策展学者项目要求申请人提交围绕他们研究方向的策展方案,该方案应以申请人一直想实现、但未充分完善的策展想法为核心来展开。聂小依的方案围绕一个复合了不同语境的词语“策动”。她认为“策动”意味着“策划和动员”。在方案中,她希望“超越视觉表象,让不同领域(比如写作、研究、社群运营和表演)的实践者参与进来,理解会改变自身的对话如何发生”。钱诗怡将专注于一个跨领域的调研创作计划,重点关注上海所在的长三角水系。王欢的项目以当代民间艺术图像和实践为田野调查样本,以此来探索人类古老的创作冲动和起源,并挖掘当代民俗传说中充满灵性的潜在叙事。

    德英策展学者项目为期18个月,主要由研究和讨论会组成,由策展人及艺术史学家凯伦·史密斯主导,并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之中。学者们将探索各种策展实践模式,发掘这些模式如何作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机构以及这些机构所涵盖的受众和社区。另外,学者们还将定期参观艺术机构、展览及艺术家工作室,并有机会开展集体研究旅行。

    阅读全文
  • 郑淑丽获第二届LG古根海姆奖

    旅法台裔美籍跨学科艺术家郑淑丽(Shu Lea Cheang)被选为第二届LG古根海姆奖(LG Guggenheim Award)得主。该奖项由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和韩国科技公司LG于去年共同设立,是为期五年的“LG古根海姆艺术与科技计划”(LG Guggenheim Art and Technology Initiative)的一部分,旨在发现和支持在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创作的艺术家。获奖者将获得10万美元无限制奖金。

    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郑淑丽过去30年来一直是互联网艺术的先锋人物,她的作品融合软件、代码、游戏引擎、机器学习和替代性货币等多种元素。她的开创性作品包括将克隆婴儿想象为智能产业的《寄物柜婴孩计划》(Locker Baby Project,2001-12),将大蒜设定为货币的《大蒜纪元》(Garlic=Rich Air,2002-),以及2017年的科幻电影《体液ø》(Fluidø)。郑淑丽曾代表台湾参加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混合媒介装置作品《3x3x6》,对性别规范的形成提出质疑。

    今年的评审团成员包括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恩吉·朱(Eungie Joo)、开普敦 Zeitz当代艺术博物馆执行总监兼首席策展人科约·库奥(Koyo Kouoh)、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LG副策展人诺姆·西格尔(Noam

    阅读全文
  • 山本里显获2024年普利兹克奖

    2024年普里兹克建筑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山本里显(Riken Yamamoto)。山本以其简洁、优雅且强调公共区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关联的建筑为人所知。他的设计通常使用木材、铝和玻璃等相对廉价的普通材料。其代表作包括日本熊本市保田洼第一住宅、广岛市西消防站、名古屋造形大学、横须贺美术馆、韩国城南住宅区、苏黎世THE CIRCLE综合体,在中国的作品包括建外SOHO、天津图书馆等。

    评奖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无论他设计的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基础设施,是学校还是消防站,是市政厅还是博物馆,共同和欢乐这两个维度一定是会存在的。他对社区的关注是持续的,谨慎又不遗余力,他设计出了公共互通空间系统,鼓励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相聚在一起。”

    山本里显1945年出生于北京,身为工程师的父亲在他年仅五岁时就去世了。随后山本的母亲带他迁往横滨,在那里,山本亲眼目睹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美军空袭后的重建过程,这促使他走上建筑之路。1968年,他从日本大学理工部建筑系毕业,后于1971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硕士学位。197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山本理显设计工场。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山川山庄(日本长野,1977年),该建筑坐落在树林中,四面都暴露着,像一个露台。这段工作经历对他以后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例如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日本熊本,1991年),并推动大型建筑内的社会化生活。他曾告诉《纽约时报》,“对我来说社区是最重要的,每个家庭都与社区息息相关。”

    阅读全文
  • 黄永松(1943-2024)

    台湾知名出版人、书籍设计家、《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于3月4日辞世,享年80岁。黄永松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守护民间工艺、表演艺术、民俗文化、保存庙宇及古迹建筑和历史真相,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守护者”、“中国民艺之父”。

    黄永松于1943年生于桃园龙潭,祖籍是河南省黄氏江夏堂第八代的客家人,幼年曾因体弱被送进庙里成为和尚的养子,法名“文松”。1967年,黄永松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主修雕塑,自修现代艺术,喜爱摄影与电影。艺专毕业后,黄永松透过引荐进入中影担任美术指导和剧照师。1970年,他受吴美云邀请加入筹办《汉声》杂志社的编辑行列。1971年,《汉声》于台北创刊,从此他一直担任杂志的美术编辑与“民间文化”总策划。主持《汉声》杂志40年间,黄永松建立了包括5种10类56个项目的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记录了陕北剪纸、山西面食、惠山泥人、中国结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此外,《汉声》还曾与大陆出版社合作,发行了《黄河十四走》、《剪花娘子——库淑兰》、《古镇碛口》等书籍。

     

    阅读全文
  • 旧金山艺术学院及迭戈·里维拉壁画被售出

    由一群慈善家和艺术赞助人成立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已经买下历史悠久的旧金山艺术学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SFAI)和其中具有地标意义的迭戈·里维拉壁画。

    据《旧金山纪事报》首次报道,在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遗孀劳伦·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的领导下,该组织以3000万美元买下了这间最近破产的学院占地两英亩的俄罗斯山校区(Russian Hill),并打算在那里重新启动学院。该组织计划首先修复校舍,预计需要四年时间完成。在学院最初的破产申请中标价5000万美元的壁画里维拉《展示城市建设的壁画制作》(The Making of a Fresco Showing the Building of a City,1931)将保留,并开放供公众观赏。

    过去四年,这所成立于1871年的艺术学院一直在挣扎求存。2020年3月疫情开始后,SFAI宣布暂停招生和裁员的计划。旧金山大学曾考虑与SFAI合并,但最终旧金山大学认为该计划风险太大,决定开设自己的艺术系,随后SFAI宣布破产并永久关闭,引发了公众对里维拉壁画命运的担忧。在学院关闭前几周,梅隆基金会(Mellon Foundation)为壁画的保护提供了20万美元的资助,当时学校官员仍在考虑出售这幅壁画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旧金山市议长亚伦

    阅读全文
  • 意大利文化部长和双年展官方回应以色列馆争议

    意大利文化部长詹纳罗·桑朱利亚诺(Gennaro Sangiuliano)2月27日宣布,以色列将获准参加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此前,共有14500多名艺术家、策展人和文化工作者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威尼斯双年展撤除以色列馆,理由是以色列正在实施种族灭绝。以色列为报复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已杀害29000多名巴勒斯坦人,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250人被劫持为人质。

    公开信中指出,1968年至1993年间,南非曾被禁止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当时该国正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以色列是否为种族隔离国家仍备受争议)。信中还指出,双年展主办方在俄罗斯于2022年攻击乌克兰后将其逐出双年展,却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暴行保持“沉默”。

    桑朱利亚诺在声明中表示:“那些自以为掌握真理的人,怀着傲慢和仇恨,以为他们可以威胁像意大利这样一个民主自由国家的思想和创作表达自由,这是不可接受的,也是可耻的。”他继续指出,“以色列不仅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艺术,而且在这样冷血无情的恐怖袭击下,以色列有责任为其人民作证。我向以色列国、以色列艺术家和所有以色列公民表示最深切的声援。

    在桑朱利亚诺发布声明后,这封信的签名人数已超过18000人。今天下午,双年展主办方就此事发表声明。“关于各国在花园展区、军械库展区和威尼斯城内各展馆参加国际艺术展的问题,威尼斯双年展希望明确指出,意大利共和国承认的所有国家均可自主要求参展。因此,威尼斯双年展不会考虑任何要求排斥以色列或伊朗参加即将开幕的第60届国际艺术展的请愿或呼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