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不合时宜:舞台一》、装置 、汽车和多频道序列式灯管、 尺寸可变、 2004

北京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中国美术馆|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2008.08.19 - 2008.09.02

蔡国强回顾展所提供的丰富资料(创作作品、收藏的作品以及文献),清晰地呈现了他和西方当代艺术的权力系统,以及和国内文化权力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蔡国强二十多年来创作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三方角力同时又三方合力的变动过程。

这次展览是古根海姆的全球巡回展览项目之一,从90年代初到现在,西方各大主要当代艺术机构,都在展览上不同程度地实践着文化游牧主义的构想。以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为主要价值支撑的国内文化权力系统需要稳固其在中国社会的合法性,因此对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到当代艺术无法熟视无睹——尽管这种影响几乎是由市场价格虚高造成的。正是这样的大背景给蔡国强带来了机会。

展出的文献可以归纳出蔡国强艺术事业的三大策略:“边缘包围中心”(评论界常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打数量战”(评论界常称之为 “发动群众”、“人海战术”)、 “以东打西,以西打东”。他的作品大多是在实践三大策略。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学术观念,那就是传达了传统绘画的意境——近年创作的爆破绘画仅仅是用火药代替了水墨,点火爆炸代替了披、麻、皴。正如范迪安所说,他“是一位有主体意识的游牧者”。展览中放映的作品录像让人再次感受到其在国外实施的数量惊人的“中国牌”作品,室内室外轰隆隆的爆破声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并最终从外围突破,回归中国的文化的权力中心——所以他在担任奥运会开幕式视觉特效总监的工作时,可以忍受国家官僚体制的傲慢和霸道。

不管是对国内的文化体制还是西方更具资源分配话语权的体制——借用学者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观点——他们都有超越性和灵活性,认为可以借助现实政治世界实现“道”。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思维遗存的蔡国强,生活在一个东西方互相提问同时又反诘自身的时代。他偶遇了当代艺术,注定在这搜“羊皮筏”上观望周围世界。所以在他的艺术世界中,艺术战略高于战术。